在大部分留學生的留學之路上,有一個被稱作“孤獨”的怪獸。無數的留學生與它戰鬥,有的人在戰鬥的過程中掙紮、適應,最終找到方向。有的人也許內心堅定,一路往前,所向披靡。

但也有的人,被它身軀龐大的陰影籠罩,不知所措。

今天的故事,來自與孤獨戰鬥時卻走向極端的人,她原以為改變自己融入社交就會打敗那個叫孤獨的怪獸。可她沒想到,竟是走向瞭另一個將她吞噬的黑洞。

如果你也為留學生活平衡孤獨和社交而困擾,看完她的故事,也許你會找到答案。

留學後無法停止的孤獨與內耗


大約從初中開始,我對自己的定義大約非常明確: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就算是從初三開始因為留學規劃而被迫參與各種課外活動與不同的社交,我都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能量來源方式。

高中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是一個人在傢,假裝時間停止,在晝夜顛倒無人打擾的半夜,記單詞、做TPO、看SAT背景擴展,刷一套又一套的語法題。

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也是與兩三好友窩在傢看最喜歡的電影,哪怕看幾遍仍會相視而笑或是一起感動到流著淚抽著紙哭。我也喜歡享受獨處的時光,一個人看燒腦的電影,一個人玩遊戲,一個人在諾大的網上世界交著全國各地交心的朋友。

安靜又無紛擾的世界,讓我感覺安全,讓我能沉下心思考,讓我有更多時間沉淀。



可留學後,忽然一切都不一樣瞭

剛到學校的時候,對一切都充滿瞭憧憬,可新鮮感過後卷席而來的確實無休止的孤獨與無法停止的內耗。

我的學校在一個很村的地方,剛來的時候特別不適應,誰也不認識,即使在開學前學校這屆微信群裡加的聊得熱火朝天的同學,在真正到瞭美國後,能親近玩到一塊的少之又少。

也關註瞭很多同學的ins,看著大傢story裡蹦迪的蹦迪,party的party,karaoke的karaoke,出去各種吃吃喝喝漂亮又fancy的美食美照,而隻有我每天日復一日,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一個人去一個人回。

和想象的留學生活一點兒也不一樣

一開始還能說服自己,沒有社交也好,起碼能好好學習。可事實卻是,完全沒有社交的情況下,每天都down到沒法完成除瞭敷衍課業之外的學習。

再加上原本看低的保底校,比想象中的更臥虎藏龍。優秀的學生數不勝數,有看著不務正業嘴上擺爛,GPA卻一點沒落的天才選手;也有比我努力比我勤奮,認認真真聽課好好做筆記得高分選手;還有從小到大的學校top生,又自信鋼琴、繪畫、歐美流行音樂十八般才藝也一點沒落下。

相較之下,我全靠興趣導向才能拿高分的GPA,無法真正被歐美文化圈欣賞的古箏、古琴,在那些比我更有光芒,更有趣,又學習好的同學襯托下,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於是,我陷入瞭無法停止的內耗。一邊懷疑自己是無趣又不閃耀的人。在好不容易有同學邀請我一同做中餐,做火鍋的時候,發現習慣瞭外賣和父母做飯的我,做不瞭幾個拿手菜,也不知道怎麼收拾飯後的房間,在集體裡的貢獻值幾乎為零。

另一邊,學習也對我造成瞭不少打擊。大一第一個term的時候,修瞭cultural anthropology,然後跟教我們的教授有瞭很大共鳴,又因為一個我一直在關註的話題,教授決定指導我寫篇論文。可想著有教授指導,但實際寫起來卻又是另一回事。

從怎麼找有用的文獻,到空缺的專業視角,到專業的數據收集,再到參考文獻的格式,寫論文的用詞,學術論文的結構,我一個都不會。而教授對我的幫助其實很有限,畢竟寫論文的是我,而他隻能提供大方向上的把控和指導。所以我每天都想讓論文有進展,卻一天天地消磨瞭時間



而第一學期結束時,看到我努力辛辛苦苦學習考來的總GPA,才3.2。而其他同學的都是3.8-4.0。我真的很挫敗。

如此,我又加深瞭對自己的懷疑。我不禁在想,從小到大爸媽隻要我好好學習就好,但事實上,我學習也沒有特別特別好,而生活技能也樣樣不如同齡在美國生活的同學。

那我的閃光點,又究竟在什麼地方?

從零社交到被社交綁架


大一上學期度過得孤獨而抑鬱。忽如其來的轉折是大一下學期,腦袋一抽選瞭日語課開始。

就像我描述的那般,雖然二次元濃度並不是很高,但由於我的內向,我多少是有點偏二次元的。又在同學會各種西班牙語、法語、日語、韓語的刺激下,決定多少怎麼也要突破一下自己。

於是,我選瞭我大概率最想學的一種語言——日語。在日語課上,我的社交生活忽然像煙花般炸開。



上第一堂日語課的時候,發現身邊居然沒有一個中國人,前面坐著一個西班牙人,旁邊坐著一個印度姐妹,其餘的全是芬蘭的、英國的、德國的、法國的和美國本地的同學。因為日語討論的時候,前面西班牙人血脈覺醒,瘋狂用著不流利又賊自信的日語找前後左右不停聊天,當時我社恐極瞭!

本以為和他們會沒有任何交集,結果日語課後的econ課,又很不幸地遇到瞭日語課前面坐著的那個社牛西班牙人!他很自然地坐在瞭我旁邊,又很自來熟地問我要不要跟他們一起吃晚飯,好傢夥,加入晚飯我才知道,全是我可親可愛的日語課同學們。

說真的,在我大一上學期的時候,一個人來回,娛樂生活最多也就是跟還算比較熟悉的中國人一起吃吃飯,除瞭上課用英語聽課、寫作業、回答問題,社交英語我的進度幾乎為0。

而忽然的晚飯局,他們全是熟悉而流利的英語聊天,再加上他們從西班牙的運動聊到美國歐洲的運動,或者是他們歐美流行的遊戲,我真的一句話也插不上,隻想找個地洞鉆進去。

跟他們說話的時候,我腦子都不會轉瞭,手心裡全是汗,也不敢直視他們。

回宿舍之後,我以為之後他們再也不會帶我一起瞭,沒想到交換瞭ins的西班牙人回去後就給我來瞭個“Are you ok?” 就這樣,我一頓一吐槽,把自己的緊張全說瞭。然後他一安慰,我一吐槽,好傢夥我們熟瞭點。

第二周的日語課,西班牙人,哦不,Sergio又很自然地加入瞭我和一個加州美女的small talk,然後很自然而然地又一起約好瞭晚飯。


我在國內是那種比較喜歡穿lo和漢服還有jk制服的,留學後不怎麼敢穿瞭,但穿的仍然是比較偏華麗的裙子。可是每去一次日語課,就會有個不同的白人女生過來真誠地誇我,“I really like your outfit!”, “Your dress is so pretty!”。我和加州美女Kylee也在這樣的對話開始瞭我們的友誼。

一來二去,漸漸地我跟日語課上的大傢也都熟瞭起來

一開始真的很好很好,孤獨瞭一個學期的我,忽然第一次有瞭真正用心接納我的朋友。他們跟我原想的也不同,不像我以為地那樣加入不瞭白人圈。可能因為他們對亞文化多少有種謎一樣的憧憬,又老二次元瞭,所以對我很熱情也很友好,把我拉進瞭他們的小群,每次去誰傢開party,去哪唱k,也都會邀請我。



就好像久旱逢甘霖,我抑鬱而低沉的孤獨全都消散。可是,漸漸地,隨著大傢越來越密切,也就有瞭更喜歡和更不喜歡的朋友。原本的小群分裂成瞭更多更多的小群,而我當時跟哪邊都玩得還算比較好,於是就是今天去瞭這個小群體的party,明天去瞭另一個小群體的karaoke,後天要去和大傢一起逛街,周末一起car trip,晚上再去另一個地方蹦迪。

我每天都在外面,每天都在社交,因為之前孤獨久瞭,怕瞭,因此每一個活動我都不敢拒絕我很害怕,我怕哪次活動我沒有參加,下次漸漸地他們就不叫我瞭。於是我強迫自己學瞭一首又一首英文歌,強迫自己在每個party night待到半夜三四點大部分人回宿舍,強迫自己熬瞭一個又一個在外的通宵。

我很分裂,一邊享受這樣每天都被人群包圍的感覺,享受這樣突如其來的友誼,一邊又在每日不停社交不停外出的過程中漸漸失衡。

我有多久沒有沉下心來好好學習瞭呢?

鼓起勇氣拒絕也許並不是難事


其實我已經記不清瞭,究竟將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放在一邊多久。

為瞭不讓自己孤獨,我逐漸忽視瞭自己真正的需求,過分迎合社交

我在課上昏昏欲睡,學習得過且過。我不再在意到底課上學到瞭什麼,隻專註於什麼會影響到我的GPA,也將我想努力寫的那篇論文丟在一邊兩個月沒有一點進展。剩下時間都淹沒在不同人群中,嘗試在喧鬧中找到平靜。

可我錯瞭,日復一日的社交讓我疲憊,在外向文化為導向的歐美社交圈中,每天我都感覺在消耗我的能量,還沒休息好馬上又要出門趕另一個場,在這種情況下我感覺行屍走肉,麻木機械過著沒有過腦子的生活,很難真正沉下心來好好學習

讓我清醒過來的是之前提過我很喜歡的加州美女Kylee,她是最早脫離大傢整日狂歡的第一人。她向來都是如此,想參與我們的時候就加入,有自己的事時就會專註於自己需要完成的。她很酷,學的生物專業,永遠都尊重她自己真正的需求。我很羨慕她,也一直很想成為她那樣的人。



但由於我整天跟著大傢出去玩,所以和Kylee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少,直到她不再出現在群聊討論今天去不去市裡玩,明天開不開趴,直到我精神身體都如此疲於毫無意義整天浪費時間的社交。

我開始問Kylee如果她去圖書館或者café學習能不能帶上我,我開始鼓起勇氣拒絕我並不感興趣的社交。然後我發現,

拒絕也不是很難的事情,不參與也不意味著我就會脫離那個社交群體。我需要先將自己需求排一個priority,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獨處或社交。回到獨處生活的我,好好睡瞭幾天,感覺脫軌的生活終於回歸。

我又開始大多數時間一個人去上課、去吃個簡單的飯、一個人回宿舍,但我在忽然安靜下來的世界獲得很久未感受到的自由

可這一次我不再孤獨,而我也終於能擁抱孤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