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由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光華日報》,依然是馬來西亞的主流媒體之一,於當地社會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由此可見,在對外宣傳方面,隻有官方媒體和海外民辦媒體緊密合作,才能更進一步將中國故事講的更深入民心,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令中國故事和理念變得更加吸引及有魅力。

在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關係波譎雲詭之時,若忽視瞭長期深耕於當地社區,與當地民眾、社會、政黨等建立瞭緊密的聯繫的海外華媒的力量實在不智。

須知道,目前全球海外(除大陸和港澳臺)華人大約有五千萬人,加上與這些人有聯繫的朋友圈、工作圈,所能觸及的範圍隻會更大,因此海外主流華媒是宣揚中國的發展理念的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暨紫荊雜志社考察團一行人拜訪《光華日報》進行交流與探討合作空間,(左起)楊仁、廖國良、鄭豪然、林星發、李興前、楊勇、徐新英、林松榮、郭靈及黎知明。

(檳城訊)香港期刊傳媒公會暨紫荊雜志社考察團一行人於6月12日拜訪《光華日報》進行交流與探討合作空間,雙方也就新聞產品互換合作簽署協議。本報總經理準拿督李興前指出,希望雙方此次簽署新聞產品互換合作協議後,可進一步探討合作空間,因近幾年馬中關系越來越密切,國傢之間關系友好,接著就是文化、商務上交流,加上兩國免簽證入境天數延長,兩國人民旅遊及商務越來越頻密,作為媒體,在這時機上,可探討進一步發展。

李興前在交流會上指出,邁入創立114周年的《光華日報》,一直是華教和華社之間的傳媒,互相配合,反映基層的聲音,而且光華日報是已故孫中山先生創辦的華文報,一直在發揮自己的核心價值所在,為華社服務。

他提及香港期刊對中文媒體影響大,自60、70年代至90年代報章很多內容都大大引用香港期刊內容資料,為副刊的主要精神食糧,當年如專欄作傢短文、武俠小說等都是從香港期刊取材所來,我們甚至每日空運香港報章及期刊過來,以作為學習及工作取材之用。

他說,之後光華與文匯報簽署合作協議,引用相關報導內容,《光華日報》在大馬中文媒體內與中國關系最好、合作最多的一傢媒體,而近幾年合作較密切的在南方較多如《南方報業集團》、《廣州日報》等,而與中國香港報章之間的合作,也從新聞上慢慢擴展至業務上,隨著時代轉變也辦好報章新聞本份外,也要註重業務。

李興前(右)代表光華日報與紫荊雜志社社長楊勇簽署新聞產品互換合作協議。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會長兼紫荊雜志社社長楊勇指出,此次拜訪目的是雙方內容上的互換,考察今後若兩國有重大演出、展覽的合作空間,以及文化交流、青少年交流活動。

及準確,這與1990年成立的《紫荊雜志社》相似,該雜志集合瞭中國及香港各方觀點的一手新聞,非常權威。他也說,該集團平臺下舉辦的活動,包括明年將在香港舉辦的第3屆文博會、香港書展及明年首屆中醫藥博覽會,歡迎本報有機會一起參與。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主席兼鏡報月刊執行社長徐新英指出,鏡報在香港成立瞭47周年,由其緬甸華僑父親所創辦,至今秉持著父親當初創辦宗旨,從不間斷履行媒體社會責任,迎合新時代創辦瞭很多新媒體、舉辦社會活動包括企業獎項等,近期還前一步發展往電商這一塊前進。\=

李興前之後指出,《光華日報》每年都會舉辦孫中山精神獎,今年已是第8屆,與《鏡報》舉辦的企業獎項相似,以表揚傑出及對社會有功的企業傢、學術界等人士,在這方面雙方可以探討合作,如互相推薦人選,借此表揚讓海外各領域傑出人士。

隨團一員香港印尼研究學社社長楊仁在簡短介紹該學社後說,發現印尼年輕人基本上不會講華語,不懂得中文,不希望看到斷層,將來可以增強這方面的合作及推廣,而年紀輕的中文媒體在印尼更是極少,包括印尼著名的《千島日報》、《國際日報》都在痛苦的撐著,也希望更多的網絡媒體來推廣這一方面。

李興前(左)贈送《光華日報》配合馬中建交50周年,特出版“昌明大馬,中國夢”馬中建交50周年金禧紀念特刊予楊勇。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暨紫荊雜志社考察團代表有:香港期刊傳媒公會理事兼《港真文化傳播》創始人郭靈、《紫荊雜志社》編輯部主任兼《紫荊養生》總編輯黎知明、《紫荊雜志社》文化教育總監兼《知識》雜志主編)廖國良。本報署理總經理林星發、總編輯林松榮、執行總編輯鄭豪然及光華日報業務發展暨廣告部經理陳國雄亦陪同接待。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