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 

A

這是“D日”,這是“最漫長的一天”,這是波瀾壯闊的諾曼底登陸行動。

跨越80年,歷史不會忘記,世界不會忘記,人類不會忘記!

整整80年前的1944年6月6日(亦稱D-Day),以英美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從英國橫渡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法國諾曼底,在歐洲大陸開辟瞭第二戰場;二戰由此進入東西線大反攻階段,加速瞭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是一次裡程碑式的歷史性戰役。諾曼底登陸代號為“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超過16萬名士兵在當天登陸,之後陸續有百萬雄師越過大海。如果沒有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偉大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法國當地時間6月5日,為期3天的慶祝諾曼底登陸80周年活動在諾曼底小鎮普呂姆萊克拉開帷幕。在5日上午的紀念活動開幕式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致辭中對法國抵抗運動成員的英勇獻身精神表示敬意。面對慶祝現場的軍隊將士,馬克龍說,“我們已經做出同樣犧牲的準備,以此來保衛我們最珍視的東西:我們的法蘭西大地和我們的共和國價值觀”。法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還在奧馬哈海灘舉行瞭兩棲登陸演習。

▲2024年6月5日,在法國莫爾比昂省普呂姆萊克舉行的紀念儀式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向參與諾曼底登陸的戰士及平民受害者表示敬意。 

在英國,查爾斯國王和卡米拉王後一同紀念諾曼底登陸80周年。查爾斯國王動情地發表演講,致敬軍人的勇敢與力量。此前,在5月14日,英國首相蘇納克在倫敦點燃火炬,正式啟動瞭諾曼底登陸80周年的紀念活動。舉辦火炬傳遞活動,是希望把當年的記憶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儀式上,蘇納克將象征著解放的火炬,傳遞給瞭參加過諾曼底登陸的老兵彼得·肯特。火炬被傳遞到愛丁堡、曼徹斯特和樸茨茅斯等英國主要城市及關鍵紀念地,之後與老兵一起穿過英吉利海峽,抵達法國諾曼底。

在俄烏戰爭持續、戰火重新回到歐洲之際,西方主要領導人都參加瞭此次紀念活動。美國總統拜登於6月5日抵達法國,不僅參加紀念活動,還訪問法國至9日。

俄新社提到,法國舉行諾曼底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將參加活動,但俄方不會受邀參加。環球網報道說,對於“法方不邀請俄方參加諾曼底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法國愛國者黨主席弗洛裡安·菲利波在社交媒體X上發帖稱“這是可恥的行為”。

十年前的2014年6月,普京參加瞭諾曼底登陸70周年紀念活動。今非昔比,十年過去,世界原來已經大不一樣。

紀念是為瞭緬懷,更是為瞭提醒。諾曼底登陸提醒人們,戰爭是殘酷的,和平是珍貴的。

▲盟軍登陸諾曼底線路圖。

B

“老兵永不死,隻是漸凋零”,當年參戰而活到今天的老兵,已是百歲老人,真是鳳毛麟角。

這是一則感人的新聞:參加諾曼底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後,美國100歲老兵哈羅德,將迎娶96歲未婚妻珍妮!他們向世界證明:歲數可以大,愛情永不老!

哈羅德於1942年入伍,次年前往英國參戰。80年前,年僅20歲的哈羅德,跟隨大部隊在諾曼底成功登陸,他首次抵達法國。作為一名長壽的老兵,哈羅德此前已3次前往法國參加諾曼底登陸的紀念活動。5年前,他還獲得瞭馬克龍頒發的獎章。

在3年前,配偶都已辭世的哈羅德與珍妮,經介紹相識,兩人進入瞭“黃昏戀”。今年,100歲的他帶著96歲的珍妮一同前往巴黎,不僅與其他二戰老兵一起參與諾曼底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而且將在活動之後,前往諾曼底附近的卡朗唐萊馬賴市,於6月8日在一所始建於17世紀的教堂裡舉行婚禮。

▲100歲的哈羅德和96歲的未婚妻珍妮。

能夠出席紀念諾曼底登陸活動的當年參戰老兵,已經越來越少。許多人得靠拐杖或輪椅才能出行。英國老兵吉姆·米勒,參加諾曼底登陸時也是20歲,查爾斯國王日前把100歲的他請到白金漢宮中,為他祝壽。

▲百歲老兵吉姆·米勒和查爾斯國王。

現年99歲的老兵約翰·丹尼特對媒體說,能夠回望80年前“我們開創的一切”,是“一生難得的機會”,他很期待參加接下來幾天的紀念活動。

98歲的老兵肯·海告訴記者:“這是非常特別的一天。”他和其他23名老戰友乘坐渡輪從英國出發前往法國,途中渡輪將發動機關閉,舉行瞭敬獻花圈儀式,以悼念當年在登陸前就陣亡的盟軍軍人……

C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關鍵階段。東線戰場上,蘇聯紅軍正逐步擊退德軍;而在西線,盟軍迫切需要開辟第二戰場,以減輕蘇聯的壓力,並加速擊敗納粹德國。經過長期的準備和周密的計劃,盟軍決定在法國諾曼底海岸發起登陸行動。當年斯大林曾寫信給丘吉爾評價道:“這是整個戰爭史上從來不曾出現過的壯舉。”

▲這張被稱為“進入死亡之口”(Into the Jaws of Death)的照片,拍攝於1944年6月6日清晨,美國第1步兵師第16步兵團的士兵從登陸艇中涉水登上奧馬哈海灘的場景。

諾曼底登陸的故事,極其豐富精彩。奧馬哈海灘——被稱為“血腥的奧馬哈”,是當時戰鬥最激烈的地方,也是好萊塢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中著名的現實主義開場場景。

多年來,全世界出版界有諸多關於諾曼底登陸的書籍出版,這裡推薦若幹:

1.《最長的一天:1944諾曼底登陸》,【美】科尼利厄斯·瑞恩著,董旻傑等譯,中信出版社2022年9月第1版。

這是一部關於命運和以勇氣改變命運的戰爭史詩,是作者的“二戰史詩三部曲”之一,是非虛構歷史寫作的典范。“猶如在諾曼底海灘安裝瞭上萬個攝像頭”,瑞恩寫出瞭真實震撼的二戰記憶。“在這裡,你能看到弱小個體面對黑暗未知時的恐懼與茫然,體會到深陷絕境時的殘酷與絕望;而置身其間的人們,又如何鼓起勇氣去堅持、去戰鬥,終迎來屬於自己的勝利和榮耀。它將戰爭深深嵌入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陪伴我們在低沉暗淡的時光裡找回希望。”

▲《最長的一天:1944諾曼底登陸》,【美】科尼利厄斯·瑞恩著。

“站在新聞與歷史寫作路口的巨人”科尼利厄斯·瑞恩,戰地記者出身,親歷諾曼底登陸;他歷時十餘年尋找“D日”幸存者,采訪2000餘人,成就瞭這本“無一字無出處”的二戰歷史經典。早在1959年該書就面市瞭,讀者紛紛致信,感謝瑞恩讓他們頭一次知曉“自己的親人、朋友、鄰居,曾經在那個偉大的時刻經歷過什麼”。

著有《日本帝國的衰亡》的美國歷史學傢約翰·托蘭評價說:“我敢肯定在五十年之後,研究D日諾曼底登陸的歷史,定將極為倚重這本書。”

2.《黎明的炮聲:從諾曼底登陸到第三帝國覆滅1944—1945》,【美】裡克·阿特金森著,小小冰人、王祖寧、任小紅譯,新世界出版社2021年1月第1版。

阿特金森是記者出身的著名歷史學傢,有25年的全球一線媒體記者工作經歷,曾3次榮獲普利策獎。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精湛的寫作技巧與優美的文字表達,生動描繪瞭一次次大膽而冒險的軍事行動,還原盟軍以巨大代價占領歐洲、摧毀第三帝國的驚險歷程;他結合歷史學傢的眼光與記者的文筆,“以莎士比亞般的戲劇張力再現反攻歐洲的悲壯故事,而且每一句都有史料支撐”。

▲《黎明的炮聲:從諾曼底登陸到第三帝國覆滅1944—1945》,【美】裡克·阿特金森著。

序幕寫“登陸日之前”,開篇引用在此,可以感受一下作者和譯者的風格:

1944年5月中旬,一場嚴酷的霜凍襲擊英國,導致李樹與漿果類作物大面積枯萎。更罕見的是,英國各地久旱不雨。酒店在浴缸內貼上標志溫言勸誡:“第八集團軍穿越沙漠時每人每天僅可獲得1品脫水。請節約用水,水深勿超3英寸。”據英國報紙報道,連國王“也在浴缸內繪有上限,盡管他每周僅沐浴一次,但仍保持整潔的儀表”。雖然間或有一隊B-17“空中堡壘”機群拖著鴕鳥羽毛般長長的航跡雲,掠過歐洲大陸的上空,但是北風狂暴肆虐,致使盟軍從英國東部和中西部起航的大多數轟炸機半途迫降……

3.《諾曼底登陸》,【英】安東尼·比弗著,張煒晨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5月第1版。安東尼·比弗是著名的歷史學傢,被譽為“憑借一己之力改變瞭戰爭史聲譽”。他走訪瞭6個國傢的30多傢檔案館,挖掘出親身參與這場戰役之人的口述和信件等。

▲《諾曼底登陸》,【英】安東尼·比弗著。

本書對諾曼底戰役策劃內幕和激戰過程進行瞭詳細的記錄,震撼人心地再現瞭計劃縝密、天衣無縫的欺敵行動,盟軍破譯德軍密碼系統,準確掌握瞭德軍在諾曼底地區的防禦配系和兵力部署情況,法國抵抗組織的敵後活動,盟國之間的復雜關系……書中不僅描述瞭士兵的戰時經歷,而且展現瞭陷入戰鬥的法國平民之痛苦。

4.《諾曼底登陸戰》,周明、李巍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在中國,研究諾曼底登陸戰的專著不太多。本書詳細描述瞭這場戰役的決策、準備、登陸、戰鬥的整個過程。書中不僅有大量的史料,更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使讀者對這場戰役有一個全景式的瞭解。

第一章就是《第二戰場的不同解讀》,著重談到美、英、蘇三傢博弈;第二章《霸王能否打破大西洋壁壘》,問一個“為什麼是諾曼底”……最後總結:這是“流芳百世的經典登陸戰”。

▲《諾曼底登陸戰》,周明、李巍著。

書中寫到的這個片段,很好地概括瞭當時的備戰情況:

可以想象,當時盟軍為瞭確保這場關系整個戰爭進程的登陸作戰取得勝利,是下瞭多少功夫!在登陸地點和時間的選擇上,也是煞費苦心;集結瞭占據壓倒性優勢的海軍、空軍和地面部隊,總兵力和包括軍艦、飛機、坦克、火炮等各種裝備在內,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是絕對優勢;戰前準備更是周密細致到令人驚嘆的地步,針對性訓練也是極有成效,在裝備上,研制瞭專用的登陸艇、能夠浮渡的兩棲坦克以及清除海灘障礙的特種坦克;為瞭保證在沒有奪取港口的情況下保證補給物資的卸載,還建造瞭人工港和海底石油輸送管道;在看不見的情報戰線上,不但采取瞭前所未有的保密措施,而且還展開瞭一系列戰略欺騙,以誘騙德軍做出錯誤的判斷……

D

如今,在諾曼底卡昂和平紀念館外,有著名“手槍雕塑”《不再有暴力》。在奧馬哈海灘上,則樹立著像風帆和刀片一樣的雕塑《勇敢者》,作者說:“我創作此雕塑,是為瞭紀念這些人的勇氣:他們是兒子、丈夫和父親。他們冒著危險甚至犧牲瞭自己的生命,以解放法國人民。”

▲諾曼底卡昂和平紀念館外,著名“手槍雕塑”《不再有暴力》。

紀念永遠是珍貴的。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2022年9月3日,“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揭幕。這是香港首座抗戰紀念館,建在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港九大隊)昔日的活動據點、百年歷史的羅傢大屋中。2023年2月,紀念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立80周年大會於3日在香港舉行。

▲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

與歐洲戰場相比,東方的戰場其實更為艱難。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第二天,12月8日凌晨,日軍主力在炮兵、空軍、海軍的配合下,向香港發起瞭猛烈進攻。

1941年12月25日,在經歷18天保衛戰後,在4000多名軍人獻出瞭自己的生命之後,香港淪陷。從那個“黑色聖誕節”開始,香港進入長達3年零8個月的日占黑暗期。

在日軍進攻香港次日——12月9日,中共領導的東江縱隊前身——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進入香港組織抗戰,並於1942年2月成立港九大隊,下轄海上、城區及地下武裝等6個中隊,成員約千人。

港九大隊是香港淪陷期間唯一成建制、始終堅持抗日的武裝力量,成員以香港新界原居民子弟為主,是香港抗戰的中流砥柱。日占期間,港九大隊有115名戰士為保衛香港獻出瞭寶貴生命。

1942年春,港九大隊出色完成瞭一項被茅盾譽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何香凝、柳亞子、茅盾、夏衍、鄒韜奮、范長江等800多名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突然在日寇嚴密封鎖下神秘“失蹤”;數月後,他們出現在抗日大後方和根據地……

“香港抗日一傢人”羅傢,全傢有11人參加抗日遊擊隊。羅傢大屋是羅氏傢族的祖屋,見證瞭香港的抗戰歷程。日占時期,它是港九大隊的活動基地及交通站,大屋附近一帶是港九大隊沙頭角中隊和海上中隊主要的活動地區。“不忘歷史,同開新篇”,這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大院東墻上8個醒目的大字,直抵人心,銘刻於歷史深處。

E

偉大的、波瀾壯闊的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勝利瞭。

銘記二戰歷史,永遠珍愛和平!

(作者系《日本華僑報》專欄作傢、香港新聞社日本分社特約評論員)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