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訪銀山塔林
東張西望客

銀山自古勢崢嶸,護法禪門得盛名。
寺跡觸塵傷浩劫,塔林餘澤蔭蒼生。
澄心仿佛聞僧語,過眼依稀見客行。
樂道安仁開景運,更傳天下共昌平。
銀山塔林簡介

唐貞觀年間,銀山始建寺院。遼壽昌年間(1095~1101年),滿公禪師在銀山創建寶巖寺。金天會年間,雲門宗名僧佛覺大禪師海慧在銀山潛修,天會三年(1125年),重建廟字,在銀山中峰之下建大延聖寺。以後又有續建,成為佛寺塔群。據金大定年間的碑文記載,鼎盛時期在這裡常住修行的僧眾有500餘人。元代及其後,銀山一帶的寺院又不斷增建和改建。明宣德四年(1429年)四月,太監吳亮出資重修大延聖寺,正統二年(1437年)二月,告成。同年,明英宗朱祁鎮欽賜寺額“法華禪寺”。當時的法華禪寺,有殿5座,山門、禪堂、方丈齋廚等大小建築配套,為銀山一帶主寺。此後,大小寺院陸續興建,共建有各種僧寺,尼庵72座,除主廟法華禪寺外,較著名的還有鐵壁寺、彌勒院、碧峰庵、遜峰庵、松棚庵等。各地有名望的高僧、禪師先後雲遊至此,演講佛法,吸引眾多僧侶雲集銀山。禪師圓寂及大小沙彌死後按僧人在佛門的等級、地位建靈塔,火化人葬。歷經金、元、明、清四代,所建靈塔數量甚多,大小不一,形體各異,大者塔高數丈,小者僅徑尺。這些墓塔與寺院建築融為一體,分佈於法華禪寺院內及銀山山麓,佈局相對集中,形成規模龐大的塔群,世有“銀山寶塔數不清”之說,統稱“銀山塔林”。民國三十年(1941年),侵華日軍進犯八路軍平北根據地,法華禪寺及附近寺廟大部被毀。此後,寺廟及古塔不斷受到自然和人為的破壞。1948年,昌平解放,縣政府實業科派專職幹部負責保護銀山古塔。1997年,銀山塔林作為旅遊景點正式開放。景區內可供參觀的古塔有18座,塔的形制、風格各異,其中7座為密簷式磚塔。
從塔的形制上看,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密簷式塔,二是覆缽式塔。這裡保存的幾座大型墓塔全部是密簷式結構。

懿行大師塔,是典型的金代作品。最為精美,塔高18米。

懿行大師舍利塔,法華禪寺院內五塔之一。密簷式磚塔,其平面形狀、結構及出簷層數同佛覺塔和晦堂塔。總高19.95米。

祐國佛覺大禪師舍利塔,位於法華禪寺院內五座墓塔中央。密簷式磚塔,共十三層簷,平面為八邊形。總高20.1米。

虛靜禪師舍利塔,法華禪寺院內五塔之一。密簷式磚塔,七層簷,平面為六邊形。總高14.15米。

圓通大禪師舍利塔, 法華禪寺院內五塔之一。密簷式磚塔,總高14.4米。

無銘覆缽密簷式塔位於法華禪寺址西南。總高8.8米。塔平面為六角形。


銀山塔林名稱由來遠遠望去,山巖素裹,若冬季冰雪層積覆蓋,因此人們稱此山為“銀山”。銀山塔林在銀山南麓。

銀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西湖村。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