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世界讀書日,書香滿軍營。

近年來,隨著軍營圖書館、閱讀室建設日益完善,推動越來越多的官兵養成閱讀習慣。軍營閱讀環境的建設,常常離不開圖書機構的支持。

2023年11月4日,雙擁視界版以《軍營圖書館:背靠大樹書香濃》為題,報道瞭中國國傢圖書館發揮資源優勢開展文化擁軍、智力擁軍的做法。第29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走進國傢圖書館、軍隊科研機構和基層部隊,探尋國圖人在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實踐中的持續努力。

國傢圖書館:讓書香浸潤軍營

■尹漢超 賀一航 劉仁輝

從“水兵帽”到數字圖書館

智力擁軍順應時代之變

春日,走進國傢圖書館軍事科學院分館,閱讀和查找資料的科研人員忙而有序。實體文獻、電子資料,化作強軍路上的一塊塊鋪路石。

2021年4月19日,國傢圖書館軍事科學院分館揭牌,數字圖書館同步運行。據悉,這是國傢圖書館在中央和國傢機關有關部委及軍事機構建立的第19傢分館。3年來,以數字圖書館為依托,20餘類專報信息,10餘種著名智庫研究報告等,一批批優質文獻、數據和專題資料源源不斷提供給軍隊科研機構和基層部隊。

“文化擁軍,就是以文化軟實力助推部隊提升戰鬥力。”國傢圖書館黨委書記陳櫻說。

回望歷史,國防和軍隊建設中一直有國圖人默默支持的身影。“水兵帽為什麼要有飄帶?”人民海軍設計軍裝時,官兵曾提出疑問。國傢圖書館立即組織人員考證飄帶起源。參與查證的專傢王珂回憶:“當時,兩組人馬分頭行動搜集資料,一張圖都不放過。”經考證,水兵帽飄帶除裝飾外還具有測風向的功能。

置身新時代,國圖人主動適應世界格局之變、戰爭形態之變。“往往新聞媒體剛報道戰事,數字圖書館平臺便推出權威解讀,速度令人驚嘆!”空軍某院校學員李偉說。“部隊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智力擁軍的任務之一,就是信息資源‘大後方’持續蓄能。”國傢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數據框架負責人王安說。

面向未來,國圖人正在拓展新領域,開辟新空間。“如果說打造數字圖書館是智力擁軍的1.0時代,那麼在課題研究、人才培養等領域的進一步合作,將開啟智力擁軍的新階段。”談及正在著手的工作,國傢圖書館工作人員表示。

某部“汽車圖書館”內,工作人員為官兵發放預訂書單。雍韜 攝

“兵書展”落地軍營內外

古典兵書啟迪勝戰智慧

曾經,每當國傢圖書館宣傳推廣負責人鄭曉雯看著珍貴的兵學經典靜靜躺在書架上,心中總有幾分遺憾。

“兵書是國學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為人類貢獻的文化瑰寶。新時代官兵若有機會接觸這些歷史典籍,從中汲取智慧,一定有益於戰鬥力生成。”她萌生瞭為軍地讀者舉辦專題“兵書展”的念頭。

策劃書展,選擇展品很關鍵。《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等10部經典,猶如浩瀚史河中的一串珠玉被拾起。“我們選擇瞭部分兵書的珍貴善本進行展出,佈展中既講述它們在特定歷史下誕生的背景,也力求展現其中蘊藏的深刻思想。”閱讀推廣員李希說。

2023年9月22日,由國傢圖書館主辦的“自古知兵非好戰——中國古代兵書賞析”在國傢圖書館總館南區紫竹廳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很快,“制衡與博弈——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典籍展”走進百餘傢軍地單位;“兵道傳揚·書香軍營”在十餘傢單位同時展陳。

軍營圖書館展廳,官兵手握兵書,向古代先賢“求教”;地方圖書館展廳,觀者人頭攢動,為前人智慧折服。在海南瓊臺師范學院,2021級學生許正豪留言寫道:“今天,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時代潮流,但‘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至理名言,仍值得我們時時銘記在心。”

陸軍步兵學院舉辦《孫子兵法》共讀分享會。翟亞慶攝

“移動圖書館”來到練兵場

流通專線通達邊關海島

4月中旬,“移動圖書館”來到空軍某訓練場。圖書室剛剛佈置好,前來借閱的官兵就排起瞭隊。

2022年初,國圖在調研時發現,3傢軍隊院校分館到館人數、借閱量、訪問量出現下滑。調查問卷中,官兵反映館室佈局寬泛,研戰教戰學戰的有效資源不多……

閱讀應助力強軍實踐,如何找準發力點,真正“使上勁”?

國圖人拿出舉措。不久,以地域劃片劃區,以站、點、線串聯軍地資源的建議得到采納。短短兩個月,“悅讀驛站”“圖書流通點”“微型圖書站”相繼進駐軍營試點單位。在空軍某部圖書館,圖書資源量由40萬冊升級為400萬冊,全新打造8個專題研習區。2023年7月,在軍隊院校一次相關會議上,這一共建共享實踐被評為年度優秀案例。

有瞭好資源和專題區,“移動圖書館”隨即設立。“作為‘移動圖書館’聯建方,聯建單位每次演訓前,我們都會根據任務實際列出需求的紙質、電子資源清單,按需送達。”試點單位相關項目負責人韓艷娟說。

2023年,首傢軍營“移動圖書館”試點取得成功;2024年,30餘條圖書流通專線上高原、下海島、到邊關、進哨卡,在廣袤而火熱的演訓場上一展身手。

2023年11月8日,國傢圖書館國防大學分館揭牌成立,圖書信息領域的軍地合作更加密切。一批直通演訓場的站、點、冊、網優質資源打包後訂單式送達,網端可“詢”,屏端可“觸”,指間“互動”,助力演訓場與戰場的暢通連接。

可喜的是,各地學習借鑒國圖經驗,開展多種創新探索。甘肅省天水市圖書館以“移動圖書館”形式,為駐軍某部提供3萬冊電子書資源;北京市西城區圖書館通過智慧閱讀終端,為駐軍官兵提供涵蓋16傢數字平臺的40萬冊電子文獻和超50萬集視聽資源。

“在智慧軍營建設大潮中,我們將抓住實施國傢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大好時機,靈活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打通數智資源、融媒體、智庫關鍵節點,發揮國圖文化擁軍、智力擁軍更大的效應。”談及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未來打算,陳櫻表示。

攜手推進全民閱讀

■軍事科學院圖書館館長 馮占英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民閱讀”第11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軍隊圖書館工作人員,我們深感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我軍歷來重視文化建設。井岡山時期開展的讀報運動與掃盲、識字、夜校相結合,提高瞭人民群眾的文化程度和學習積極性,成為中央蘇區文化教育的一大創舉。長征路上又創造瞭“看後背識字法”——背上貼字,邊走邊學,許多“紅小鬼”靠這個辦法摘掉瞭文盲的帽子,也提高瞭思想覺悟。

如今,青年官兵伴隨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長大,對讀書有瞭更高的需求。中國國傢圖書館在部隊科研機構、軍事院校開設軍事分館,在基層部隊設立“移動圖書館”,成為新時代文化擁軍、智力擁軍可圈可點的創新探索。

4月23日至25日,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將在雲南昆明舉辦,主題是“共建書香社會 共享現代文明”。走向書香社會,軍地協同創新實踐,新時代雙擁工作可做的事情有很多。

國傢圖書館作為國傢總書庫,擁有海量文獻、先進技術和專業人員,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擔負為軍隊提供文獻資料的重任。背靠大樹書香濃,部隊各級領導特別是圖書館工作人員,應積極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用好這些資源,以閱讀力助推戰鬥力,軍地合力打造更多“書香軍營、文化育兵”的示范樣板。

放眼新時代創新實踐,圖書館建設已經成為軍民共建的獨特載體和特殊渠道。前幾年,在助力精準脫貧、援建八一愛民學校的過程中,許多基層部隊積極援建地方圖書館、鄉村圖書室,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為扶貧扶志、扶貧扶智提供支持。如今,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圖書館依靠自身資源,繼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

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國傢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中,提出8項重點任務,其中明確瞭“兩個統籌”,一個是統籌利用文化領域已建或在建數字化工程和數據庫所形成的成果;一個是統籌推進國傢文化大數據體系、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和公共文化雲建設。這也為圖書館領域的軍民共建、軍地協同創新明確瞭方向。可以預見,軍地接續發力,必將在書香社會、智慧軍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聚合效應。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2024年4月20日第5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