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關於“長大後才讀懂的詩詞”話題,在網上爆火。

眾人紛紛回想起瞭年少時讀過的那些詩詞。

隻是當時年紀小,隻知詩美,不解其意,總是囫圇吞棗,亂背一通。

直到多年後,經歷瞭詩人所經歷過的坎坷,體味瞭詩中的辛酸和無奈。

那一發年少時射出的子彈,才狠狠擊中我們的眉心。

我們也終於明白那句:

“人永遠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等到歷經滄桑,再去回看以前的詩詞,才發現,它早已寫透瞭我們心底裡最深的遺憾。

以前覺得讀書煎熬,直到歷盡千帆,才終於知道讀書有多麼重要,奈何: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顏真卿《勸學》

少不更事時,我們都覺得,讀書是世上第一的苦差事。

看不完的枯燥課本,寫不完的課堂作業,老師們的苦心教誨,都讓我們覺得難以忍受。

隻盼著能快點下課,快點放學,快點逃離學校。

全然不知,那些看似枯燥無味的日子,鋪就的是一個人的希望和未來。

後來,我們終於如願逃離瞭那個地方,來到社會中摸爬滾打,本以為能一路順遂,卻屢屢碰壁。

進廠打工,面臨的是工資低、福利差、前途無望;

自己創業,又沒錢、沒資源、沒背景。

多年下來,八方謀業,東奔西跑,竟是一事無成。

這一刻,我們才終於明白:讀書雖苦,卻是我們一生中最好走的路。

奈何,此時再想回到學校多讀點書,多學點知識,早已回不去瞭,隻能繼續把這日復一日的苦日子過下去。

初讀是詩詞,再閱已是人生。

希望現在每一個仍有選擇的孩子,永遠不要重復我們走過的老路。

年少時喜歡的那個人,隨著畢業消失在瞭人海,後來回想才明白: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 崔護《題都城南莊》

有人說:

“年少時不能遇見太驚艷的人,一旦過早遇見瞭,要麼餘生都是她,要麼餘生都是回憶。”

詩人崔護當年在長安南郊遊玩時,就曾在桃花樹下偶遇瞭這樣一個女子。

雖然隻是一面之緣,崔護卻將那女子的一顰一笑都記在瞭心裡。

一年後,他再次回到那個地方,盼著能與對方重逢,等來的卻是桃花依舊,故人難尋。

讀到此處,我想起瞭三毛的那句話:

“因為緣分而來的種種,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

我們年少時愛過的那個人,也會隨著畢業,隨著世事變遷,消失在瞭時間的洪流裡。

此後,她變成瞭白月光,變成瞭朱砂痣,變成瞭我們心底裡求不得又放不下的那個人。

愛意隨風起,風止意難平。

有些人的出現,註定隻能止於唇齒,掩於歲月。

當一段緣分註定沒有結果,你我都要告訴自己:有些人、有些事,遇見瞭便已足夠一生歡喜。

此後,懷念就好,不必執著,不要回頭。

昔日要好的玩伴,因為人生際遇的不同,成瞭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才回味過來: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宋·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到瞭一定年紀,我們身邊的朋友都會越來越少。

那些曾說要做一輩子朋友的人,轉身就會消失在人海裡;

那些曾天天跟你無話不談的人,漸漸也會跟你失去瞭聯系;

那些玩得很好的童年夥伴,好不容易見瞭一面,又發現彼此之間再沒瞭共同話題。

這些友情的變淡、消失,並不是因為有瞭爭吵、矛盾,而是敗給瞭時間和經歷。

作傢蘇眉細細說:

“曾經兩小無猜的好朋友,真情還在,中間卻已經隔瞭一條河。

這條河太寬,裡面隔瞭歲月,盛滿瞭人生酸甜苦辣,再也無法逾越。”

人和人的關系,都是季節性的,知交零落更是人生常態。

既然已經站到瞭路的兩頭,就好好告別,而後各奔前路。

如此,也不枉當初相識一場。

曾經相愛的兩個人,後來卻在柴米油鹽的蹉跎中漸成陌路,終於忍不住感慨: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清· 納蘭容若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這世間的愛情有很多種模樣,最遺憾的一種,莫過於開始時極盡溫柔,結局時又滿目瘡痍。

然而這種遺憾,絕大多數人又都親身經歷過。

所以納蘭容若才感慨,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

可惜,人生不隻有風花雪月的浪漫,還有柴米油鹽的平淡。

隻要相處在一起,就要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就會有數不盡的誤解爭吵。

有些人,吵著吵著就背棄瞭相守一生的諾言;有些人,過著過著就和傢庭脫瞭軌。

等到感情完全破碎,曾經愛過的兩個人,才靜下來回首往事,又覺情深。

可是,一切都難以挽回。

林語堂曾說:

“所謂美滿婚姻,不過是夫婦彼此遷就和習慣的結果,就像一雙舊鞋,穿久瞭便變得合腳。”

能走到最後的感情,熬的從來不是歲月,而是心態。

當兩個人之間,都懂得瞭包容與體諒,善待和妥協,那麼人生就會少很多悲劇和遺憾。

小時候拼命想逃離的地方,長大後卻成瞭再也回不去的故鄉,終於感受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老。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每個身在異鄉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時刻。

結束瞭一天的工作回到傢裡,見屋內漆黑,萬傢燈火沒一盞為自己而亮,心底就會莫名生出一種漂泊感。

年少時,我們心比天高,總是向往外面的世界,以為那裡是一片任我們翱翔的廣闊天空。

長大後才驚覺,外面的世界也不盡如人意,而那個我們熟悉的故鄉,也早已成為他鄉。

賀知章年輕時,也曾為瞭做官,離鄉四十餘載,等到他回來時,早已是白發滿頭。

路過的孩童不認識他,便笑著問他,來自何處。

賀知章這時才感慨道:

“自己竟然成瞭異鄉人,多麼淒涼啊。”

人到瞭一定年紀,都會開始懂得故鄉的含義,明白老傢在心中的重量。

遺憾的是,不知不覺中,我們和故鄉之間已經有瞭一條無形的界線。

永遠走不近,永遠也離不開。

隻能在每一個漂泊異鄉的夜晚,懷念故鄉的人與景,聊作安慰。

當我們回首往事,卻發現青春的容顏已經老去時,終於明白: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近現代·王國維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這世間絕大多數人,是無法直面自己的衰老的。

就連王國維的夫人,看到鏡中憔悴的自己,眼角也漸漸爬上皺紋時,心底裡也會不可抑的恐慌。

因為人在面對衰老時是無力的。

你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奪取你的一切,卻無法反抗。

所以作傢菲利普·羅斯才說:

“衰老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屠殺。”

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想要青春永駐,也無法阻擋歲月的痕跡。

這是人生的規律,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

有句話說得很對:

“沒有人可以永遠十八歲,卻永遠有人十八歲。”

與其一味哀嘆自己的老去,不如活得通透一點,靜守自己的從容,欣賞別人的芳華。

或去嘗試新鮮的事物,去喜歡的地方旅行,去詩意地活在當下。

正所謂:

“心若年輕,歲月不老。”

當你不再感嘆衰老,隻是盡情地去感受生活,便能讓遲暮的年華,再次鮮活起來。

擁有瞭曾經夢寐以求的東西,去瞭年少時最想去的地方,卻早已沒瞭兒時的感覺,才體味到: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年少遊。

——宋·劉過《唐多令· 蘆葉滿汀州》

18歲時,你終於買得起年少時最想要的零食和汽水,可卻再也吃不出兒時的滋味;

28歲時,你得到瞭一本曾經最喜歡的漫畫,卻再找不回年少時讀它的那種沖動;

38歲時,你終於有能力去看這個世界,可你走過瞭很多地方,卻發現風景也不過爾爾。

這個時候,你也許就會深刻地體會到,詩裡所表達的那種物是人非。

因為人生就是這樣,很多事情,一旦錯過瞭,就再也回不去瞭。

但你也不要為此過度嘆惋,我想跟大傢說的是,人生不隻有過去,還有當下。

過去的種種遺憾,教會我們的,也不應該僅僅隻有感傷。

《上陽賦》裡說:

“年少不可得之物終將困其一生。

但最後,我們又終會因一物一事而解終生之惑。”

所以活在此刻吧,有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

有想去的地方,趁現在出發。

答案在路上,自由就在風裡,與其徒留遺憾,不如珍惜當下。

有人問:

“為何以前背起來沒什麼感覺的詩詞,現在再讀,卻覺得直擊靈魂?”

清代文人張潮的一句話,我覺得是最好的回答: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年少時,閱歷不到,我們讀不懂詩中的遺憾,後來經歷瞭諸多不如意,這才終於真正明白那些詩句。

此刻感慨萬千,但也不要因此過多感傷。

因為我們的人生還有很長,一程有一程的風景,一山有一山的錯落。

十八歲沒看成的風景,三十歲再去欣賞也沒什麼;

年少時沒追到的人,將其珍藏於心也是一種美好。

這煙火人間,事事遺憾,事事也值得。

你若能知遺憾而惜當下,那麼往後所有的經歷,便都會讓你邂逅生命裡最美的風景。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