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化兵:向險而行,無怨無悔

■解放軍報記者 馬嘉隆

煙霧彌漫的演兵場上,偵察車直插“染毒”地帶中心。車輛尚未停穩,全身防護的防化兵就已迅疾展開,搜集殘留樣本。透過淡黃色的煙霧,隻能看到一道道模糊的身影在飛奔。

屬於防化兵的戰場,往往是靜謐而孤獨的。大多時候,一兩個向“毒”而行的車組,七八名分散行動的戰友,就擔負起為身後千軍萬馬探明染毒區域的重任。

作為戰場上不可或缺的保障要素,防化兵是保護戰友的一道堅實防線。先行開辟通路,全時伴隨保障,他們身穿防護服,向“毒瘴”沖鋒,為戰場打贏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防化兵,他們將身影隱於滾滾濃煙之中,藏在看似有些“笨拙”的防護服裡,奮力消除污染,開辟勝利的通路。

防化兵一步一個腳印,把基礎夯得更實——穿脫防護服,看似簡單的訓練課目,要細分為疊衣服、穿衣服、脫衣服,每一名合格的防化兵,都要練至少一千次以上。對防化兵來說,每一個基礎訓練課目都像穿脫防護服一樣,沒有捷徑可言,隻能在時間與汗水的積淀中,迎來質的飛躍。

防化兵分秒必爭,不斷超越自我——時間就是生命,偵檢染毒種類、洗消人員車輛,防化兵的每一次任務都可能直接影響部隊的後續行動,產生連鎖反應,必須兵貴神速。每一分每一秒的背後,都是數晝夜的苦練、千百次的優化。成績達到優秀不是終點,跑贏昨日之我才是目標。

知重負重、知難克難,防化兵們比誰都清楚自身戰位的風險,但他們更知道,如果沒有在平時練出高明的“降魔手段”,這份風險就會在戰時加倍壓在戰友身上。向險而行,更見無悔擔當。

不求萬眾矚目,但求降毒克瘴。屬於防化兵的戰場,總是煙霧繚繞、水霧彌漫,讓人看不清他們的身影。重重防護下,熱血的青春從不迷茫。他們堅守著戰位,守護著戰友,瞄準著勝利,“保國泰民安,還世界清澈”。

沖鋒戰地一線,甘當幕後英雄

■解放軍報記者 張磊峰 馬嘉隆 特約通訊員 左超超

西部戰區陸軍某部防化連官兵在開展訓練。圖為洗消作業。邱成毅 攝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防化兵,先要把“衣服”穿好

“展開褲腿、一蹬到底、粘好三襟,雙手下拉將面具貼合面頰……”西部戰區陸軍某部防化連上等兵周業晴在比武場上熟練地進行防護服穿戴。

這個奪下全營防護比武冠軍的防化兵,訓練起來總是一絲不茍。

一年前,周業晴以新兵連3000米跑第一、結業考核全優的成績被分配到防化連。

周業晴信心滿滿地來到連隊,看到自己即將朝夕相處的防護服卻提不起精神。“第一次接觸防護服時,覺得它不僅寬大厚重模樣醜,還有一股悶臭的橡膠味,戴上面具後挺滑稽……”周業晴說。

周業晴喜歡帥氣的模樣,也憧憬過上天下海、刺殺格鬥的勃勃英姿。一想到以後要跟防護服朝夕相處、成為那副臃腫模樣,他的心裡有些抗拒。

改變,從一堂教育課開始——

下連後的一次教育課上,周業晴在大屏幕上看到,中國首枚原子彈試驗中,防化兵先輩克服一切艱難險阻,24小時連軸轉,勝利完成各項任務,並被記集體一等功……

哪裡需要,就在哪裡出現;哪裡受染,就在哪裡作業;哪裡危險,就在哪裡戰鬥。先輩開創的“三個哪裡”精神,成為流傳在一代代防化兵血脈中的光榮印記。

“當年的防化兵先輩,也不過是咱們這般年紀。執行任務前,他們不知道要去哪裡、去幹什麼,卻在大漠裡隱姓埋名,堅守瞭數十年。穿上防護服,我們就跟他們一樣,或許別人記不住我們的面容,但勝利的路上必將有我們的身影。”指導員的話,讓周業晴深受觸動。

周業晴感受到穿上這身衣服的意義:任務雖有分工,但無論哪個戰位,使命都同樣神聖。“我們穿著防護服雖然不‘帥’,但向險而行、無怨無悔,何嘗不是青春最美的樣子。”

防化兵隨時可能與危險化學品打交道,必須嚴謹細致。防化兵的基礎訓練,在外人看來,十分單調枯燥。“在戰場上,穿好防護服是保存自己、戰勝敵人的前提。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防化兵,先要把‘衣服’穿好。”班長邵建東叮囑周業晴。

“要想防護又快又好,穿疊衣服至少要練一千次!”然而,班長隨後分享的訓練“訣竅”卻讓周業晴難以置信。他沒有完全按照班長的要求落實,隻顧著追求穿衣服的速度,疊衣服時更是馬馬虎虎。

“班長,我突破2分鐘瞭!”“隻是快有什麼用,氣密性不行,一切等於零!”周業晴大步走進氣密性檢查室,果然被模擬毒氣嗆瞭出來。

“不僅要穿一千次,還要認認真真疊一千次。”班長一邊疊防護服一邊告訴周業晴。“一般穿好防護服要2分鐘,折疊卻要用5分鐘。疊好防護服是快速防護的重要前提,一旦疊得不好,就會增加折痕,影響穿衣速度和防護效果。從疊到收,每一個細節都有講究。”

抖開衣服、衣後線對折,翻領至腰際、捋順全衣,卷鞋至帽頂、裝衣至衣袋……班長一絲不茍地按照“抖、折、翻、捋、卷、裝”順序示范如何疊衣服,而後行雲流水般進行防護服穿戴,最終從容走出檢查室。一套流程又快又好,看得周業晴佩服不已。

夯實基礎從來沒有捷徑可走。在班長的悉心指導下,周業晴一個一個細節過,耐心地將穿疊防護服的各個動作練習瞭成百上千遍,面具戴不好就反復戴上、檢查、脫下、再戴……

時間長瞭,周業晴的臉上慢慢出現數條防毒面具留下的勒痕,腳底和手臂上磨出瞭繭子。周業晴說,這是他軍旅路上的成長印記。

西部戰區陸軍某部防化連官兵在開展訓練。圖為裝備展開。邱成毅 攝

每個人都在奮力向前,不斷與前一次的自己比速度、拼標準

戈壁大漠,烈日風沙。駐訓歸來,瞥見鏡中被“侵蝕”得又黑又紅的面頰,遊嘉倫沒太在乎,轉身邁向下一個戰場。

4年前,遊嘉倫脫下白大褂,穿上防護服。轉崗的變化,讓遊嘉倫每天都有一種與時間賽跑的感覺。

隨時可能與危險化學品打交道的防化兵,專業性強,理論涉及范圍廣,技術要求非常嚴。摸清常見毒劑的“脾氣秉性”,進而針對性地調配消毒劑、判斷洗消密度,還要根據瞬息萬變的戰場動態進行相應的洗消操作,難度可想而知。遊嘉倫拿出攻讀醫師資格證的勁頭,廢寢忘食地汲取理論知識,在較短時間就掌握瞭各個專業課目、各類裝備操作。可在實戰化訓練中,遊嘉倫還是直觀感受到瞭戰位的壓力。

根據任務安排,遊嘉倫需要帶領戰友完成新型偵檢裝備調整校驗、數據采集等多項工作,不僅要熟練操作裝備,還要協同小組成員完成裝備快速展開撤收。

那段時間,戈壁大漠的氣溫可達40℃,在密不透氣的防護服裡,短短幾分鐘就會全身濕透。由於小組成績一直提不上去,遊嘉倫和戰友們憋著一口氣,反復摸索、反復磨合。

一連好幾天,雖然付出努力,成績就是沒有太大的變化,戰友們都很著急。

為瞭找出影響成績的關鍵因素,遊嘉倫邀請其他組戰友協助,進行對照試驗。終於,他發現組內人員的分工不太合理。針對性調整分工後,小組成績取得很大進步。

回想此事時,遊嘉倫不禁感慨:“戰場上的每一個步驟都環環相扣,哪裡都不能掉鏈子。一個單元的展開速度會影響整體成績,而我們的洗消效率,也會直接影響到部隊的行動速率。”

每個人都在奮力向前,不斷與前一次的自己比速度、拼標準。駐訓結束前,遊嘉倫的小組成功打破瞭營裡的紀錄。

由於每次執行任務都要身穿厚重的防護服,防化兵給人的觀感總是有些笨拙。隻有走近他們,才能發現他們對速度、對時間的敏銳:快速搜集染毒樣品時,由於防護服濾毒罐的防護時間有限,必須在安全時間內搜集到足夠的毒劑遺留樣本;快速洗消人員裝備時,裝備越早展開、洗消越快進行,毒劑沾染在戰友身上的時間就越短,戰友生命和部隊行動才更有保障。競速,是防化兵的不懈追求。

“我們能更快一點,戰友的生命就多一分保障,部隊的行動就多一分勝算。”每次訓練時,遊嘉倫都習慣性地看下時間,與自己之前的成績進行比較。

為瞭探索如何再快一秒,遊嘉倫和戰友經常顧不上換身幹衣服。每次調整休息,他們常常就在裝備旁找一片蔭涼,趁熱打鐵復盤檢討。身上被汗水浸濕的作訓服,不知不覺就在烈日的烘烤下變幹。

戴著橡膠手套的指尖,在密密麻麻的按鍵旋鈕上來回跳躍,眼睛透過面具上的鏡片觀察儀表盤上變換的數據,不斷向上級報告偵檢、洗消情況……每當想起保障戰友安全的如山重任,遊嘉倫和戰友們總會再逼自己一把,向新的極限發起沖刺。

每次摘下防毒面具,遊嘉倫又黑又紅的臉上都會顯露出新一層勒痕。駐訓的日子,他和許多戰友一樣,臉上的勒痕一層壓一層,卻從未想過歇口氣緩一緩。“成為優秀的防化兵很難,何況我還比同年兵晚‘入行’瞭幾年。在守護戰友的賽道上奔跑,每次這麼想想,我都更有幹勁。”

西部戰區陸軍某部防化連官兵在開展訓練。圖為偵檢訓練。邱成毅 攝

在這裡成長成才,在部隊歷史中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筆

“看水識毒、觀葉知毒、見色判毒”,這是防化兵的必備技能,想要練出這一過硬素質,並不容易。

面具下的防化兵,雖然不直面炮火硝煙,但隨時面臨各種毒劑的挑戰和考驗。即使業務技能過硬,在心理上也要克服重重難關。常年與危險化學品打交道的他們深知,哪怕誤沾一滴液體、誤吸一口氣體,也有可能面臨生命危險。

為瞭練就過硬技能,該旅作訓科軍士參謀崔世剛經常與各類危險化學品打交道。在實驗室的訓練中,危險總是不期而遇。一次在研究毒劑種類時,由於連續幾天加班有些疲勞,崔世剛不小心碰翻瞭一小瓶危險化學品。他很快感到視線模糊,呼吸急促。堅持完成徹底洗消後,他跌跌撞撞地走出實驗室,一頭栽倒在地。幸運的是,由於吸入劑量較小,化學品沒有造成太大損傷。

經過短暫休養,崔世剛再次回到實驗室。“雖然有些後怕,但我從未後悔。”他常說,如果因為恐懼就停止前進的腳步,對不起自己當初的選擇。

連隊組織新兵觀看電影《橫空出世》時,有一幕在崔世剛腦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至今不忘。原子彈爆炸試驗後,年輕的戰士頭戴防毒面具,騎馬沖向沾染區取樣。“他們知道前方一定很危險,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沖上去瞭。”

後來,前往電影中的原型——“保障科研模范連”參觀見學時,崔世剛聽說瞭更多感人事跡。

熒幕中騎馬沖向危險地域的“背影”,與身邊戰友的形象相融,幫崔世剛堅定瞭自己的成長路徑。

“我熱愛這份專業,希望自己也能紮下根來,在這裡成長成才,在部隊歷史中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筆。”此後的軍旅生涯中,崔世剛不斷給自己加壓,刷新個人成績。

崔世剛有一個讓戰友佩服的絕活:無論如何都能不偏不倚地找到需要的偵毒管。防化兵使用的偵毒器裡有10多支不同的偵毒管,需要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取用。為瞭提高這一動作的速度和精準度,崔世剛先是穿著防護服全力奔跑,讓自己筋疲力盡,模擬戰場上的體能極限狀態;再蒙住防毒面具,純憑肌肉記憶找到需要取用的偵毒管。這樣的訓練,崔世剛一天要重復上百次,直到對偵毒器的結構佈局爛熟於心,把簡單的取管操作打磨到極致。

為瞭提高學習效率,崔世剛和戰友們觀察對比、分析記錄,先後收集上萬條實驗數據,繪制上千張圖表,共同制定出識毒手冊。背記手冊中介紹的詳細特征,戰友們會更快練出判明染毒點的“火眼金睛”。

“能解決訓練問題,感覺很有成就感。”入伍11年,崔世剛始終保持著對專業的熱愛和鉆研的勁頭。當班長帶出一批批骨幹,在教導隊教出一批批教練員,又到機關當參謀,每一次轉崗,崔世剛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如今,我們在體系作戰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全旅的發展也越來越快,急需進一步優化規范流程和組訓方法。”

此前,在教導隊時,崔世剛和戰友萌生瞭編寫《防化專業精準訓練手冊》的想法。那段時間,他們白天訓練,晚上就聚在一起研究。“我們更關註手冊的可操作性,可能遇到什麼情況、該怎麼解決,要把流程簡明地規范下來。”經過一遍遍修改、試用,手冊終於“出爐”,成為提升訓練質效的有力支撐。

調入機關後,崔世剛結合新崗位、新視角、新經驗,繼續抽出精力去完善這本手冊。每當沉浸其中,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已是深夜。

此時,崔世剛總會想起向著核沾染區沖鋒的前輩們的身影,也更加堅定瞭自己內心的那種感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