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大自然相處,是人類需要面對的一個經久不衰的問題。生態文學作品《巡山——艾克拜爾·米吉提生態文學作品集》提供瞭新的視角。3月16日下午,一場題為“一同步入春天:《巡山——艾克拜爾·米吉提生態文學作品集》讀書分享會”的活動在北京舉行。
人民藝術傢、著名作傢王蒙,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傢邱華棟,《巡山——艾克拜爾·米吉提生態文學作品集》作者艾克拜爾·米吉提,《中國作傢》主編程紹武,《巡山》責任編輯、中國環境出版集團重大項目辦編輯王榮做客讀書沙龍現場,圍繞何謂生態文學、《巡山——艾克拜爾·米吉提生態文學作品集》的獨特價值等話題展開瞭深刻而妙趣橫生的對話,引領現場和直播前的觀眾感受生態文學的魅力。
《巡山——艾克拜爾·米吉提生態文學作品集》收錄瞭哈薩克族著名作傢、翻譯傢、編輯傢艾克拜爾·米吉提創作的數十部與生態文化相關的小說、散文。小說卷用詩意的筆觸描寫瞭天山的巍峨、草原的遼闊、賽裡木湖的優美,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散文卷則是作者對生態理念和環境變化所進行的跨時代、跨文化的思考,凸顯瞭這位哈薩克族作傢在多元文化場域中自由穿行的能力及寬廣的文化胸襟。
艾克拜爾·米吉提自上個世紀70年代步入文壇,其處女作《努爾曼老漢和獵狗巴力斯》即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王蒙先生評價他的作品“他從來不根據現成的套子去填充一點生活或者編造許多情節以敷衍成篇。相反地,他註視著和思索著生活的各個側面,努力從生活中捕捉人物的情感、糾葛、畫面、沖突,向小說創作做出自己的獨特的提供”。
該書出版方中國環境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武德凱,總編輯何傢振出席活動。分享活動結束後,艾克拜爾·米吉提在活動的舉辦地——北京SKP RENDEZ-VOUS書店為讀者現場簽售《巡山——艾克拜爾·米吉提生態文學作品集》。
“作為生態環境部直屬出版機構,培育弘揚生態文化,充分挖掘和弘揚中華民族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文化內涵,展現我們國傢的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是中國環境出版集團義不容辭的責任。”王榮介紹,之前中國環境出版集團策劃、出版瞭一系列既有生活底蘊又有藝術高度的優秀生態文學作品,如《含淚遠去的海島》《海角鷺鳴》等。後續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會持續推出原創及引進版生態文學作品,比如著名詩人林峰老師的生態詩詞作品集《詩中有大美》,俄羅斯當代著名作傢阿納托利金的《森林父親》等。
《巡山——艾克拜爾·米吉提生態文學作品集》是國內首次從生態文學的角度編輯出版艾克拜爾·米吉提的小說和散文作品。就此,記者專訪瞭本書作者艾克拜爾·米吉提。
記者:為何會從眾多篇目中,選擇《巡山》這篇小說名作為書名?這篇小說有何特別之處?
艾克拜爾·米吉提:《巡山》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一經發表,便受到讀者追捧,獲得文學獎項,成為高中閱讀練習、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質量考評語文試題答案詳解現代文閱讀、高三語文模擬訓練、高三月考語文試題等。我通過這篇小說,試圖探索人與自然和生命的終極意義。我想,讀者已經與小說獲得瞭共鳴。我的生態文學作品集選擇《巡山》作為書名,這是編輯的建議,我尊重編輯的選擇。
記者:從《巡山》收錄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您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生態文學創作,盡管那時候還沒有明確的“生態文學”這一概念。可以說,您骨子裡有一種作傢的自覺創作意識。請問您是如何看待、理解和定義自己這種寫作的?
艾克拜爾·米吉提:尊重自然,保護生態,這是由來已久的草原文化的核心,也是遊牧民族的靈魂所在。我作為馬背民族的後代,生態文學創作是我一種自然而然的追求,也是骨子裡的自覺創作意識。我覺得我還要繼續以這樣的自覺狀態創作下去。
我始終在思索著自然生態和環境變化主題。比如在我的隨筆《地界與田壟》中,通過與謝有順教授的問答,展示瞭草原文化與農業文化的不同所在。在隨筆《土地》中,表達瞭我對全世界農耕土地百分之九十以上已被化肥破壞的憂慮。
記者:您認為生態文學的核心價值和意義是什麼?您認為生態文學如何能夠觸動更多人的心靈,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
艾克拜爾·米吉提:我認為生態文學的核心價值和意義在於喚醒更廣大的民眾,要珍惜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人和自然是平等存在的,並不是主宰者和被主宰者。我在散文《還你一片藍天》中曾陳述:“大自然是有強大恢復力的,隻要我們人類不要過於貪婪自大,給自然以喘息的機會,它會在自己的周期內迅速得以恢復。”“孩子,事實上,最有力量的是陽光和空氣看不見的手。你看看那些公路、建築,如果在一定的期限內不加以維護,便會龜裂、破損。其實誰也沒動它,就是陽光和空氣無形之手,通過晝夜交替撫摸,形成瞭熱脹冷縮,就會出現方才的變化。這其實也是一個物理原理,將來通過學習你會搞懂它的。我期待你和你的同代小朋友,從小就學會認識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成為比我們這一代更文明的人。”這是我的呼喚,也是我的期待。
文學作品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能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培育大眾的生態環境自覺保護意識,由此來形成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文明風氣。有一句話說得好:人心都是肉長的。任何文學都應當觸動人心最柔軟處,包括生態文學也不能例外。隻有觸動人心最柔軟處,生態文學才會引起讀者共鳴,引起社會廣泛關註。(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殷泓)
[ 責編:張倩 ]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