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13日電(薛凌橋 黃方)遊故宮、登長城、嘗烤鴨、訪高校……近日,在北京交通大學-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孔子學院組織下,由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和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兩校領導及巴西各界人士組成的教育訪華團應邀到訪北京,體驗中華文化,感受在京知名大學和機構的學術氛圍。
2024年是中國和巴西建交50周年,兩國高校共建的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也走過瞭十載芳華。在這一富有意義的時間節點,巴方代表團來華,是對巴中兩國多領域交流取得豐碩成果的生動體現。
行程首日,教育訪華團先後走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瞭解到研究所與巴西各大學間開展的多項合作後,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校長安東尼奧·梅雷萊斯(Antonio José de Almeida Meirelles)表達瞭與中國科研機構深化交流的意願。隨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安東尼奧表示,巴中兩國在多個領域都有著共同利益,坎皮納斯州立大學願與中國院校進一步開展教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與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校長互換禮物。中新網黃方 攝
在京期間,巴西教育訪華團還參觀瞭北京交通大學校史館和國傢重點實驗室。訪華團成員聆聽瞭北京交通大學校史介紹,多位訪華團成員親身走進實驗室內的高鐵駕駛人因實驗平臺。在場學生詳細介紹瞭實驗平臺的用途、器件佈局、基本駕駛方式等,讓現場成員通過實操,沉浸式體驗中國高鐵這張“金名片”。實驗平臺內,訪華團成員連連稱贊,表示希望巴中兩國未來可就高鐵建設展開進一步合作。
巴西教育訪華團及北京交通大學代表在校內國傢重點實驗室內留影。 北京交通大學 供圖
其間,北京交通大學校長餘祖俊一行接見瞭巴西教育訪華團成員。雙方成員就雙邊院校學生培養交流等話題開展交流,並就中巴兩國交通基礎設施以及信息技術等相關領域合作進行瞭探討。
在北京交通大學和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共建孔子學院項目建設開展十周年之際,餘祖俊校長表示,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在當地已初具規模,孔院組織的文化活動深受當地民眾喜愛,其開設的漢語教學課程也頗具名氣,希望雙方學校可以共同策劃和舉行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坎皮納斯孔子學院發出更響亮的聲音。
會後,北京交通大學代表與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代表互贈禮物,雙方團隊成員合影留念,共同見證兩國人文交流的精彩瞬間。
北京交通大學校長餘祖俊和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校長安東尼奧·梅雷萊斯(Antonio José de Almeida Meirelles)互贈禮物。中新網吳傢駒 攝
據介紹,北京交通大學於2014年與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簽署協議,合作開設孔子學院。2015年,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孔子學院正式掛牌成立。同時,兩校也開展瞭學生交換、教師交流、學術研討會等形式合作,致力於培養國際化高水平人才,為中巴兩國搭建人文交流的橋梁。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多樣化的文化打卡行程,也是訪華團成員此行目的之一。
在中國考古博物館,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執行助理孫文傑(Diogo Cezar Silva)表示:“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北京。在這裡看到這麼多文物能夠保存得如此完好,而且都有詳盡的歷史記載,真的太贊瞭!”
期間,訪華團成員還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傢博物館,北京前門大街、慕田峪長城以及鳥巢、水立方等景點進一步深入體驗中國歷史,聆聽北京“雙奧之城”的故事。在多處景點標志性建築旁,訪華團成員們爭先留影打卡,用照片定格獨特的中國記憶。
在故宮博物院,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高沁翔教授回憶:“大約八年前,我與孔子學院巴方院長佈魯諾·孔蒂(Bruno Martarello de Conti)在故宮握手合影。今天,我們又回到瞭同樣的位置,再次拍下瞭握手合影的照片。”他表示,自己已與佈魯諾建立起深厚友誼,中巴共建孔子學院的友誼也將延續下去。
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高沁翔教授與孔子學院巴方院長佈魯諾·孔蒂(Bruno Martarello de Conti)在故宮握手合影。中新網黃方 攝
在慕田峪長城,訪華團成員與中國的緣分也在延續。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國際關系顧問拉斐爾·迪亞斯(Rafael de Brito Dias)向成員們展示瞭自己在20年前登上慕田峪長城的照片。“20年後再次來到這裡,長城仍然令我感到震撼。”談到這趟旅程,拉斐爾難掩興奮之情,他表示,希望自己能夠登上20年前的相同位置,追尋當年的腳步。
活動當晚,訪華團走進老北京特色涮肉餐廳,品嘗涮肉、烤鴨等美食。琳瑯滿目的美食讓大傢贊不絕口。席間,熱辣滾燙的火鍋將氣氛助推到高潮,現場中外嘉賓暢聊孔院建設交流往事。
據悉,本次巴西教育訪華團交流活動於3月8日開始,將持續至3月17日。在北京段行程結束後,代表團還將於14日啟程前往上海,走進新開發銀行等機構,以及上海音樂學院、復旦大學等高校,進一步開展多領域交流合作。
本次教育訪華團活動由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北京交通大學主辦。(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