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樂菱(女兒) 郭瑞煒(父親)

A

開學第二周(雙周),迎來瞭大傢期待許久的Club Day。

Club Day帶來瞭變化——外教課時長縮至每節三十分鐘,留出近兩個小時讓我們參加喜歡的社團。有足球、籃球、乒乓球、繪畫、音樂……還有一個樂隊。

新學期第一次Club Day帶來瞭另一個細微變化——新增瞭一個社團Walking Club。看到這個社團我第一反應:怎麼會有這社團?再一看這是有指導老師和場地的,報名橫線即將填滿,我和同學決定試一試。

我和同學先到操場等待,不一會兒,看到一大波人向操場走來,那場面很是壯觀。很快我們也加入其中,同學們有說有笑地繞著操場走瞭一圈。

繞著大操場走瞭一圈後,外教老師讓我們跟著leader走;外教老師大聲提醒我們邁開腿、加速走。我走在他身後,不知道他走到哪裡;距校內地下通道還有一百米時,外教告訴我們穿過地下通道走到校園生活區。我很驚訝:我從沒在上課期間去生活區,這次算是開瞭一下眼。在地下通道內碰到幾位維修工,他們都用奇怪的眼光看著我們,估計在想:這麼多學生在上課期間有說有笑地往生活區走是幹什麼呢?

外教領著我們來到瞭生活區後面小花園,那裡有小亭子,小池塘,還有學校“雲上農舍”的上課場地……這些地方是我從沒來過的,以前隻知道這個地方晚上學生吃完飯可來這兒散散步放松放松,今天來到這,沒想到面積這麼大,景色也不錯——魚兒在水中自在地遊著,幾隻鴨子在樹下發呆,還能聽到小鳥啁啁啾啾……在這次社團課上確確實實感受瞭一次大自然。快下課時,老師還給我們拍瞭張照片(報這個社團的人實在是太多瞭,為瞭讓所有人都能入鏡,隊形也站得與平日不同、有點奇奇怪怪的)。

外教老師認真地說:這個社團時想讓大傢多戶外多鍛煉多貼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的饋贈,在自然中學習。外教老師還說以後有時間可以組織帶我們去附近的公園轉轉。許多同學聽到這個消息歡呼起來,同學在我耳邊一字一句地說:“下次還選這社團。”

 

B

女兒郭樂菱對上周校園生活的點滴記述讓我想起“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這典故出自《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 四體:人的兩手兩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句意是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谷。這也是我母親(她在鄉村教中學語文一輩子)在世時常提醒我的:要多接觸生活、生產實際,不能做“無根豆芽”。

事實上,這意思在《道德經》裡也有表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闡述;天就是“自然”,道法自然就是遵循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放眼世界看看,我們會遇到盧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如果你想永遠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你就要始終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盧梭看來,自然教育是指教育要遵從自然法則,遵從人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自由、自然的發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

這還讓我想到一個人一本書一種當代教育弊病:美國作傢理查德·洛夫有一本書叫《叢林中的最後一個孩子》,他在書中提出的“自然缺失癥(NDD)”。這一癥狀,即:現代城市兒童與大自然完全割裂。孩子們處在高科技全面包圍之中,遠離瞭大自然、被電視、電腦、網絡遊戲、智能手機等全時全面吸引,喜歡室內玩樂,更疏遠瞭室外與大自然;有些孩子甚至在自然環境反而會手足無措、感到無聊、單調麻木,喪失瞭與自然親近的本能,從而導致瞭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作為與成千上萬中小學生打交道三十六年餘的老教師,我想想這:不僅“頭涔涔”,再想或許會“淚潸潸”瞭。

女兒,大步走起來,走進大自然;

孩子們,參加Club Day,擁抱大自然!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