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尚未遠去,春日電影盛宴已饕餮再續。在新片紮堆的“瘋狂三月”裡,將有《沙丘》和《奧本海默》兩部電影重映,而從春節檔撤檔的《我們一起搖太陽》也定在3月底上映。《奧本海默》去年8月底在中國內地首映,至今尚不足半年。如今,它迅速重返大銀幕,這在我國進口片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據悉,2024年有重映計劃的電影還有《頭號玩傢》《爆裂鼓手》《真愛至上》等。可以說,電影重映已經成為電影產業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一種商業行為,更是與觀眾情感連接的重要橋梁。

  存在“溫差”的票房

  電影重映是一種常見的市場行為,旨在通過重新放映一部電影來吸引觀眾並增加票房收入。電影重映不僅涉及版權、重制和宣發等關鍵步驟,還需承擔高昂的溝通、轉制和設備投入成本。若距離首次公映超過2年或需調整內容,影片須經國傢電影局重審,重新發放龍標公映許可證。

  談起重映電影現象形成的原因,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認為,電影“檔期”對一部電影來說至關重要,“電影檔期的形成是有客觀規律的,不受我們的主觀意識的影響。它不僅與影片和院線的產能有關,還與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緊密相連。”

  孫佳山表示:“直到2024年,在產業意義上,即商業上非常明確的檔期,實際上隻有春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而端午、清明、中秋等都是較短的小檔期,並沒有形成產業意義上的檔期。所謂形成檔期,意味著至少有七天的連續時間。”

  春節檔的確立可以追溯到2013年,周星馳導演的《西遊·降魔篇》在檔期內斬獲瞭7.8億元票房,正式拉開瞭春節檔的序幕。狹義的春節檔,至少持續七天左右。

  暑期檔則是在2017年由《戰狼2》引領,緊接著2018年的《我不是藥神》和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進一步鞏固瞭這一檔期的地位。至於暑期檔,它的時間范圍較為寬泛,通常涵蓋七月和八月。國慶檔是直到2019年才確立,《我和我的祖國》票房破31億元,《中國機長》票房超過29億元。

  孫佳山說:“從產業角度看這幾個重要的檔期:春節檔期自形成以來是時間跨度最長的,已經歷瞭12年;至於暑期檔,也隻有7年;而國慶檔則更短,隻有5年的時間。”

  “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的賀歲檔,《年會不能停》《一閃一閃亮星星》等影片獲得瞭不錯的票房,目前賀歲檔還隻是初步形成一些態勢,其最終效果還需看今年年末的情況。”孫佳山補充說,盡管1997年年末由馮小剛執導的賀歲電影《甲方乙方》上映,斬獲3600萬票房,但那個時期還沒有今天的院線,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檔期。

  不難算出,在一年的時間中,這些具有檔期意義的時間總計也就在3個月左右。孫佳山說:“在這幾個集中的檔期裡,票房確實是有一定的保障。那麼這也就意味著,在一年的其他3/4的時間裡,電影市場處於非檔期狀態,即日常的觀影時間並沒有檔期的保障。這是為什麼在這段時間內,電影院經常會放映一些重映影片的重要原因。”

  孫佳山表示,“票房是存在‘溫差’的。對於投資巨大的電影來說,如果不在重要的檔期上映,風險太大。電影的消費具有明顯的聚集效應,而在短時間內要形成集中的消費是難以實現的,所以選擇重映是一個合理的決策,畢竟重映影片是老片,而非當季新片,所以重映影片的成本會較低。”

  經典電影煥發新魅力

  在3月上映的片單中,《奧本海默》和《沙丘》IMAX版重映顯然在列,這也是打開這兩部視覺大片的最佳方式。繼在第81屆金球獎斬獲5項大獎後,導演諾蘭執導的電影《奧本海默》又在2024年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以13項提名領跑。該片曾於2023年8月在中國內地上映,全球票房9.54億美元,中國內地票房4.5億元。

  原片重映是市場上最為簡單且成本最低的重映方式。例如,宮崎駿的多部經典動畫電影,都是以原始版本讓觀眾重溫的方式。這種重映通常在首次上映後較長時間進行,對上映時機的把握有較高要求。

  例如,《泰坦尼克號》選擇在沉船100周年紀念日和上映25周年時進行兩次重映,在中國老片重映的發展歷程中,《泰坦尼克號》的每次放映都具有代表性。該片在2012年的首次重映就取得瞭9.46億元的票房。去年,盡管距離首次上映已有25周年,觀眾依然能體會到滿滿的回憶感,這也讓此次重映收獲近6000萬元票房。

  另外,2021年日本電影《情書》選擇在520情人節重映,而《愛樂之城》的重映則象征著愛情的“七年”。這些特殊的時間節點,既為片方提供瞭重映的機會,也更容易喚起觀眾的懷舊情感和集體記憶。

  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一些電影會通過IMAX和3D等形式進行技術升級後再映,以提升視聽效果。比如《阿甘正傳》和《一代宗師》3D版等電影的重映就是采用瞭這種方式。這種模式不僅為發行方提供瞭新的營銷宣傳點,還為觀眾帶來瞭更優質的觀影體驗。高質量修復的影片成本高,各種設備的前期投入也相當可觀。《一代宗師》導演王傢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光轉制的費用就足以拍攝一部新片。”

  另外,一些電影在重映時會對內容進行調整或增加,例如《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的重映版本增加瞭11分鐘原本被刪減的片段,使時長達到瞭110分鐘。哪怕是時隔幾年再次進入內地院線重映時,該片也穩穩拿下瞭1.7億元票房。這種模式增強瞭觀影的情感效果,也是一種有效的營銷策略。

  如何精準把握並滿足觀眾的消費需求,是電影重映面臨的挑戰。這通常是一件復雜且困難的事情。重映電影往往是經典電影居多,而觀眾的口味和偏好是多變的,特別是對於再次上映的重制或經典影片。欣賞經典電影往往需要特定的文化素養和情感共鳴,這與快節奏的商業大片形成鮮明對比。

  另外,享受經典作品的過程可能需要觀眾具備較高的藝術審美水平,並且對作品有一定的情感連接。這種需求限定瞭受眾群體的范圍,使之傾向於小眾市場。據知情方透露,購買重映電影票的觀眾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例如他們更可能來自一二線城市,具有較高的教育水平,且年齡層次相對較高。以《放牛班的春天》重映為例,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絕大多數觀眾的學歷在本科及以上,一二線城市觀眾占比也在70%以上。

  滿足觀眾多元化需求

  2012年,《泰坦尼克號》通過技術修復轉制3D版後在國內重映,取得瞭迄今為止最高的重映票房紀錄。這也讓電影行業看到瞭經典影片重映的潛在商業空間。在近些年的重映電影中,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取得瞭3.76億元的成績,隨後則是20周年重映收割1.92億元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愛樂之城》於2023年年底重映,一周後再次下線,《愛樂之城》重映票房突破3000萬元。該片被觀眾稱為2023年“最好的聖誕禮物”。電影憑借多年好評吸引瞭各路新老觀眾前來觀影,並紛紛表示“能在影院看到《愛樂之城》真的很快樂!”“笑到斷氣,哭到窒息”等。這部作品自2017年首次上映以來,便憑借著過硬的品質在全球范圍內斬獲超高口碑,狂攬海內外百餘項大獎,成為影史最佳愛情電影之一。該片還以“七提七中”的紀錄,創造瞭金球獎的歷史。

  重映的經典老片通常擁有良好的口碑和一群忠實的影迷。這些影片在過去已經證明瞭自己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因此能夠吸引觀眾再次走進電影院。對於許多觀眾來說,重映的經典老片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和回憶的載體。“情懷”成為這些影片重映時的重要吸引力,能夠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2022年12月,4K修復版的《放牛班的春天》重映,票房卻未能邁過千萬門檻。這部影片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電影”,豆瓣電影評分排名第15位,評分高達9.3。上映之初,它也曾備受期待,時隔十八年重映,又在國內有良好的觀眾基礎和不錯的知名度,自身的藝術價值更是不用多說,然而這樣一部毋庸置疑的經典佳作,卻僅有不到800萬元重映票房。

  激發觀眾懷舊情懷是老片參與當代社會生活的有效手段,但是這種手段並不是每一次都起效。重映時機的選擇,需要與當時的社會氛圍和觀眾心理狀態相匹配。孫佳山說:“檔期的選擇不是由我們的主觀意願決定的,而是要考慮觀眾在那個時間段的心理預期,以及是否有相關社會新聞事件等隨機因素。實際上,重映電影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檔期和排片策略。”

  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的電影《沙丘》在3月1日起內地重映。3月8日,《沙丘2》即將上映。據悉,《沙丘》於2021年10月22日在內地首次上映,累計收獲票房2.53億。孫佳山指出,《沙丘》的重映具有其獨特性,這主要體現在它與《沙丘2》宣發的配合上。他說:“以《沙丘》系列為例,目前上映的有《沙丘》和《沙丘2》,其中《沙丘》的重映是為《沙丘2》做鋪墊。《沙丘》是一個復雜的IP,其復雜程度可與《三體》相媲美,對於大部分未曾閱讀原著的觀眾而言,他們需要通過第一部影片來為劇情鋪墊,否則容易對劇情產生困惑。至於‘粉絲’,特別是科幻‘粉絲’,他們也定會支持這部電影。”

  老片重映,無論是販賣情懷還是重新制作,不少影片仍然得到瞭市場的認可。一位院線人士認為:“重映影片實現高票房,標志著電影市場的逐漸成熟,這不僅表明市場不再隻限於一種類型的電影和單一的黃金場次,更意味著重映影片為觀眾提供瞭更豐富的內容和多元化的選擇。”

  那些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作品,往往由具備超前視野的創作團隊所打造。這種超越時空的作品在不同年代都能引起觀眾的欣賞和驚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典老片逐漸沉淀出的價值,成為電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經典老片重新登陸院線,需要考慮它們是否能與現代語境相契合,這包括對影片內容、主題和表現手法的現代解讀,以及與當代觀眾的情感共鳴。張潔

[ 責編:張曉榮 ]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