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26日介紹,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傢,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26日上午,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有關情況。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 中國網 董寧 來源:中國網

趙英民指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就是我們說的強制碳市場選擇瞭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開市,目前已經順利完成瞭兩個履約周期,第一個履約周期是2019—2020年,第二個履約周期是2021、2022年。目前看,實現瞭預期的建設目標。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傢,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兩年半以來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努力下,主要取得瞭四方面的成效:

一是建立瞭一套較為完備的制度框架體系。國務院印發實施《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生態環境部出臺管理辦法和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等3個管理規則,以及發電行業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技術規范和監督管理要求等,對註冊登記、排放核算、報告、核查、配額分配、配額交易、配額清繳等涉及碳排放權交易的關鍵環節和全流程提出瞭明確要求和規范,初步形成瞭擁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標準規范以及註冊登記機構和交易機構業務規則組成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法律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

二是建成瞭“一網、兩機構、三平臺”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建成瞭“全國碳市場信息網”,集中發佈全國碳市場權威信息資訊。成立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機構、交易機構,對配額登記、發放、清繳、交易等相關活動精細化管理。建成並穩定運行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管理平臺三大基礎設施,實現瞭全業務管理環節在線化、全流程數據集中化、綜合決策科學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基本形成。

三是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明顯提高。建立碳排放數據質量常態化長效監管機制,實施“國傢—省—市”三級聯審,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智能預警,將數據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創新建立履約風險動態監管機制,督促企業按時足額完成清繳。參與碳市場企業均建立瞭碳排放管理的內控制度,將碳資產管理納入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相關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核算能力顯著提升。

四是市場表現平穩向好。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市場活躍度和第一個履約周期相比,第二個履約周期有明顯提升。截止到去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達到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第二個履約周期成交量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瞭19%,成交額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瞭89%。二是碳價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由啟動時的每噸48元上漲至每噸80元左右,上漲66%左右。第二個履約周期企業參與交易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參與交易的企業占總數的82%,比第一個履約周期上漲瞭近50%。

趙英民還指出,據測算,這兩個履約周期,全國電力行業總體減排成本降低瞭約350億元。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范圍不斷擴大,碳排放資源在全國范圍內不同行業間的優化配置將最終實現全國總的減排成本最小化。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