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你,放花炮瞭嗎?

自1992年廣州限放煙花爆竹以來,不知不覺間禁燃政策已經走過瞭30個年頭。今年北自遼寧大連,南至廣東珠海,西起甘肅白銀,東至杭州等星星點點的城市,禁燃政策陸續松綁。除夕夜端出餃子時窗外的禮花;空地上放炮的傢庭;被鞭炮炸破相的雪人;這些帶有幾分混亂的熱鬧場景又要回來瞭。

福建漳州搭彩樓,遊火燭。攝影/城市穿梭客

不過,在10後小朋友已經對花炮感到陌生的同時,中國花炮(煙花+爆竹)默默修煉,點出瞭魔幻、環保、精品化的技能樹,幾個中南小鎮便能承包從美國獨立日到卡塔爾世界杯的全球重要慶典的煙花;論傳統,可以鞭炮轟城樓、炸財神,論現代,可以在炮底安芯片、給宇宙架梯子、甚至準備以賽博煙花進軍元宇宙。

如今結合佈景、燈光、甚至無人機的煙花表演,絢爛程度超乎想象。攝影/姚彥

中國煙花,比你想象中更絢爛。

01

精確制導、電子煙花,藍火加特林……

如今的煙花你想象不到!

還記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煙花表演中那個“雙層70”煙花嗎?它與冬奧會煙花表演一樣,看似隻是煙花,其實是一個需要“精確制導”的大工程。

70年慶典上的70看起來簡單,實則飽含科技。圖/視覺中國

禮花彈在300米高空“保持隊形”,鋪開300平方米的空間才能成型。禮花離得太遠字就會走形,太近又會糊在一起。隻要發射時間差100毫秒,莊嚴的煙火表演就會鬧出烏龍。

因此每一顆禮花彈之下都有控制發射時間的芯片,讓超高難度的禮花拼字成為可能。表演用A級禮花彈威力本就在88個手榴彈以上,再加上芯片加持,有瞭幾分“精確制導武器”的高級感。

不同的禮花彈,會對應不同的爆炸效果。制圖/九陽

煙花表演的“賽博朋克”化,源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北京中軸線上,煙花大腳印自永定門,經天安門,走過北京無數文物古跡,共29步走向鳥巢體育場。你也許忘記瞭腳印的數量與路線,但你一定還記得那種新奇、震撼的感受。

自08奧運之後,中國煙花越來越藝術化。其實冬運會的“迎客松”,七十年大慶中的“人民萬歲”本就是藝術品。它們的設計者當代藝術傢蔡國強來自“炸神炸佛”的泉州,放炮是當地習俗,更是他早年間生活的一部分。

冬奧會的煙花,體現瞭煙花表演的前沿水平。圖/視覺中國

他的《天梯》是一份獻給故鄉和百歲奶奶的禮物,也是對煙花最好的詮釋。

不同於傳統禮花點燃就能放的形式。《天梯》是綁著花炮,500米長、5.5米寬的繩梯,借助熱氣球升空點燃。看似簡單,但火藥並不“聽話”,溫度、濕度、配比都會影響最終效果。所以他前後準備20年,失敗數次。

花炮傳承千年,但絕非一成不變。制圖/九陽

破敗的漁村中暮色四合,突然花炮聲響起,一架火焰的梯子用150秒不急不緩地攀升到夜空中,形成連接大地與宇宙的蒼茫景象,盛極時又驟然消失於一片黑暗。就這樣煙花不再是轉瞬即逝的感官享受,而是升格為當代藝術。

連接天地的火焰天梯。圖/網絡

藝術傢的成功離不開花炮廠的“技術內卷”,你有雙層我就搞八層,你閃光時間長,我就讓禮花變成一顆拖尾的大彗星。如今為瞭滿足環保要求,在大型煙花慶典中爆炸的煙花,更是相對低煙、低重金屬的“花中卷王”。

所以煙花早已不僅是夜空中一閃而過的橙色光球,它能用綠色煙霧炸出禾苗,用黃色煙花炸出稻穗,紀念袁隆平的貢獻。也可以遠赴卡塔爾,炸出不斷旋轉的花籃與花朵,讓世界杯圓滿收官。

上栗研發的“禾下乘涼”煙花,以紀念袁隆平。圖/網絡

如今,甚至還出現瞭以真實煙花表演為原型,用AR特效創作的數字煙花。數字煙花相較於真煙花創作空間更大,視覺效果也更炸,比如說蔡國強在數字煙花《地球切線》中,就真把鳥巢體育場炸成瞭鳥巢,還飛出來兩隻鳥。

煙花越來越像造夢的奇觀,與之對應的鞭炮則變得越來越像煙花。

地球切線中鳥巢片段。圖/網絡

02

炸佛、炸神、攻炮城……

中國人的鞭炮有多魔性?

煙花是普天同慶時的錦上添花,自古價格昂貴,如今更是需要專業資質才能運輸、購買、燃放。普通人與它的唯一交集是抬頭看。而鞭炮源自火烤爆炸的竹節,總是與祛除邪祟綁定在一起,形成的年俗也非常接地氣。

大連漁民祈福來年風調雨順,離不開鞭炮。圖/視覺中國

最魔幻的年味,當屬閩臺地區。泉州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們,會用轎子抬著神像遊街,神像上掛鞭炮邊走邊炸。隨著神像所到之處,人群的熱情也被徹底點燃。活動的名字直白而霸氣——炸神。在臺灣省還有抬財神的魔改版,叫炸邯鄲爺。

扛著炸佛轎子的男人往往光著膀子,直面鞭炮雨。攝影/趙智聰

更霸氣的還有攻炮城。用竹竿搭成兩層樓高的城堡,掛好鞭炮。選一兩名不怕炸的男生守城,在鞭炮組成的槍林彈雨中,保護城上鞭炮不被引燃。古代戰爭氣氛的緊張程度大概也不過如此,畢竟炮城上的漢子好像也不比真參加守城戰安全太多。活動結束後,“守城”的英雄騎走瞭獎品小電驢,事瞭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守城太危險,如今攻炮城往往沒有瞭守城環節。攝影/陳鈞

北方鞭炮的魔性程度也不輸南方。在山西、河南過年最隆重儀式莫過於打鐵花。腳手架上擺好鞭炮與融化的鐵水。鞭炮齊鳴的同時,打鐵花師傅們穿梭於腳手架之間,一人把1600℃以上的發紅鐵水灑空中,另一人看準時機,一棒將鐵水打散,化作滿天星辰。

打鐵花沒有煙花多彩,卻比煙花刺激。圖/視覺中國

普通人放鞭炮沒有那麼硬核,也大多戰戰兢兢地點燃過“大殺器”二踢腳,在雪堆中插過鉆天猴,看過百響千響的大掛鞭。另外,哪個漂亮女生沒在上小學的年紀,被淘氣的小男孩扔過摔炮呢?火藥味、鞭炮碎屑、夾雜著笑聲、尖叫聲與爆炸聲,是關於新年最立體的記憶。

禮花筒內部是這樣的。制圖/九陽

鞭炮並非一成不變,明代流傳的畫作上,小孩子玩的鞭炮就已經是紅紙外殼而非竹子瞭。如今火藥多、聲音大的爆竹少瞭,小神鞭、小蜜蜂、母雞下蛋這樣的趣味小鞭炮變多瞭。近年來女生拍照必備的仙女棒;號稱炮界愛馬仕,不但貴還永遠斷貨的加特林就是這種趨勢的體現。當然也出現瞭“炮界叛徒”——“光打雷,不下雨”的電子鞭炮。

把加特林裝上直升機,簡直是鞭炮界的天花板。圖/網絡

炸成藝術品的專業煙花也好,買生日蛋糕送的人畜無害的仙女棒也罷,這些花炮大都來自湖南、江西交界的幾個小鎮。

03

承包世界花炮的小城市們

提到花炮,你一定會想到湖南瀏陽。

當你在瀏陽群山間,看到一個個“碉堡”,就不會再產生類似“這裡真能承包世界花炮?”這樣冒犯的想法。瀏陽山地丘陵占土地的八成,是阻隔爆炸沖擊波的天然屏障。瀏陽的花炮廠搬到瞭山上依山勢而建,堅實的建築分佈得有序而空曠,設計之復雜、規模之龐大讓人以為是“馬奇諾防線”。

這不是軍事設施,是瀏陽的鞭炮廠。攝影/姚彥

瀏陽的煙花爆竹產業已傳承1400餘年,早在清代瀏陽就已經有瞭15傢規模巨大的爆莊,小作坊不計其數,從業者以十萬計。隨便進入一個瀏陽市大瑤鎮村鎮的花炮小作坊,和作坊主攀談幾句,你都能聽到這裡至少祖孫三代做花炮的歷史。很多花炮廠至今手工生產,既是為瞭延續傳統,也因為害怕機器產生的電火花。

為瞭安全,至今保持手工制作。攝影/姚彥

瀏陽背後,是一片橫跨兩省,貫穿千年的鞭炮之鄉。

自古以來湖南的瀏陽、醴陵、江西的上栗、萬載就是重要的花炮產地。傳說唐朝時李畋點燃加硝的竹筒發明瞭爆竹,驅散瞭帶來瘟疫的邪祟。這幾處鞭炮之鄉共享著關於他的傳說,也爭奪著李畋故鄉的名號。四地農歷四月十八焚香(不是放炮)祭祀李畋習俗傳承至今。

鞭炮之鄉在哪裡?制圖/邵天瑞

這片崎嶇的山地農業發展受限,卻因為水系發達降低瞭運輸成本,形成瞭花炮產業。共同的花炮文化認同,讓這裡傳統花炮技藝代代傳承。四大鞭炮之鄉已然從中國的一眾花炮產地中脫穎而出,占中國花炮8成左右的產量。

煙花中的焰色反應。制圖/九陽

其實除瞭四大鞭炮之鄉,中國各地遍佈著各具特色的鞭炮產地,比如陜西蒲城就盛產用桿子架好,組成圖案的煙花“架子花”、廣東東莞也一度是傳承400年的華南花炮之鄉,由於事故和產業轉移,如今已經偃旗息鼓。

國內城市普遍限放,中國煙花就轉向出口,“卷死”日本、意大利的煙花商。如今美國消費者自傢後院燃放的90%的煙花來自中國。專業焰火表演所用的約70%的煙花來自中國。換句話說,美國獨立紀念日覆蓋美國各大城市的愛國煙火表演,點燃的很可能是中國禮花。

在意大利表演的白天煙火《空中花城》。圖/圖蟲·創意

對花炮的熱愛不分國界,我們都願意用猛烈燃燒的煙花,送走不願回首的一年。萬傢燈火外是花炮點燃瞭辭舊迎新的盼頭,照亮闔傢團圓的氛圍,彌漫出最濃的年味。

花炮中有最濃的年味。攝影/城市穿梭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