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audio>

疏影·東坡書院

作者 張君 誦讀 白馬、曉雷

 

海涯日吉,探桄榔草舍,青林瓢笠。

教化點題,喚醒蠻林始從筆。

春夢驚飛白鷺,翎鬣舉、雲遊耕習。

載酒處、竹外桃花,黎漢弄瑤笛。

 

青色,不冷寂。

恰遇行路人,策論留跡。

翠樽透壁,牛乳龍涎不空席。

坡井無言有意,隨別駕、中原長憶。

縱海外、通惠水,大風蕩滌。

註釋

東坡書院:位於海南儋州中和鎮(古稱昌化軍),始建於北宋紹聖五年,為海南文賢黎子雲居所,東坡集資修建命之“載酒堂”,意載酒而來求學。清進士王方清、舉人唐丙章來此掌教,將“載酒堂”辟為“東坡書院”。

桄榔:桄榔庵,東坡謫居儋州之住所,也是東坡謫居生涯最後一站。彼時瓊州被視“蠻荒之地”,險至“非人所居”。紹聖四年,年過六旬蘇公歷時兩月餘,跨瓊州海峽,赴任瓊州別駕,寓瓊三年又十天。初到儋州,當地州官十分敬之,讓他和蘇過父子住官舍,定期發糧。後被上司發現免官。二人便無室可居,處境淒涼。當地民眾幫助東坡在城南桄榔林建起三間茅屋,東坡題名“桄榔庵”,此後嘗負大瓢、戴鬥笠、穿木屐行歌於田間。

春夢:春夢婆。某日東坡在田間遇一老婦,謂坡雲:“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坡然之,鄰裡因稱此婦“春夢婆”。[北宋]蘇軾 《被酒獨行遍至子雲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之三:“投梭每困東鄰女,換扇惟逢春夢婆。”後以春夢婆喻世事無常,虛幻不實。儋州新近擴建書院,庵前池塘被辟為“春夢湖”。

黎漢句:宋時瓊州黎漢矛盾尖銳,儋州尤甚。東坡勸兩族友善相處,提出“華夷兩樽合”民族平等觀,主張“咨爾漢黎,均是一民。”

恰遇句:化用東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儋州不過是坡仙流寓其中一站,待三年後遇赦北歸,他作《別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表達對儋州不舍之情。他在這裡寫下127首詩篇,勸學勸耕勸醫勸和,使這塊荒蠻之地漸次開化,進入“遙從海外數中原”時代。

牛乳句:東坡父子流寓期間,常遇食糧短缺,不得不變換花樣做些羹湯代食。一日蘇過以山芋作羹,東坡食畢贊曰:“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困境中仍表達樂觀情志。

縱海外三句:東坡離瓊前三日,州臺以東五十裡三山庵僧請他品泉並求名。東坡嘗之“味類惠山”一一有“人間第二泉”美譽的無錫惠山泉,賦名“通惠泉”。又引《尚書·禹貢》“濟水入於河,溢為滎河”之經,據唐相李文饒在長安昊天觀汲得惠山泉之典,作《惠通泉記》,提出“水行地中,出沒數千裡外,雖河海不能絕也。”此說將孤懸海外的瓊州與聞名遐邇的惠山聯在一起,兩地山水一脈,風月同天,意涵深遠。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