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學技術獎隆重揭曉。益海嘉裡金龍魚申報的項目《稻殼炭熱聯產循環利用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2023年度中國循環經濟科技進步獎(技術開發類)二等獎。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學技術獎由國傢發改委、國資委、科技部共同設立。為充分發揮循環經濟在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等方面的協同增效作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對為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予以表彰。科技進步獎主要授予技術創新性突出,服務國傢重大戰略,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並創造顯著經濟效益的項目。

益海嘉裡金龍魚榮膺科技進步二等獎殊榮,不僅代表國傢對水稻循環經濟模式的認可,更是對益海嘉裡金龍魚踐行社會責任、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高度肯定。據悉,益海嘉裡金龍魚是此次獲獎組織中唯一一傢糧油企業。

“吃幹榨凈”一粒稻谷 踐行綠色循環經濟

我國是全球主要水稻產區,2022年全國水稻產量達到2.1億噸。在傳統的粗放產業模式中,水稻加工通常隻為獲取大米,很多人並不知道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還可以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產品。

益海嘉裡金龍魚始終堅持以創新發展引領糧油產業前行的指導思想,致力於在糧油加工領域的科技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全力打造中國糧油產業新模式。在水稻加工方面,公司憑借著多年來的科研投入,為行業帶來瞭許多值得借鑒且可復制的先進技術與模式,不僅能減少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還走出瞭一條可持續發展“稻”路。

經過多年潛心研發,益海嘉裡金龍魚開創瞭集大米生態基地種植、加工、儲運、副產品綜合利用一體化的“水稻循環經濟模式”,滿足消費者對大米美味、安全的需求,同時又把每一顆稻谷“吃幹榨凈”,從副產品和米糠中萃取米糠蠟、谷維素、米粞粉、稻米油等高附加值產品,將其廣泛應用於專用油脂、油脂科技、化妝品等行業,實現瞭水稻的高效轉化循環利用和增值。

根據權威測算,如果全國年產兩億噸水稻所含的米糠全部用來榨油,相當於約1300萬噸大豆的出油,這等同於為國傢增加瞭1.1億畝大豆的種植的“無形糧田”,將大大提高中國食用油的自給率。如果2億噸水稻所產生的4000萬噸稻殼全部用來燃燒,可以實現節能1900萬噸標準煤,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300萬噸(以5000大卡/千克的原煤計算)。

科技創新將稻殼變廢為寶 既節能又環保

稻殼是一種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生物質作為一種綠色、可再生資源,具有零污染、來源廣泛、儲量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目前國內每年的稻殼產生量近4000萬噸,但綜合利用水平僅20%左右,一旦廢棄就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而各地稻谷加工系統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稻殼,除少部分粉碎用作飼料外,其餘大部分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往往將其運走直接焚燒,這樣既造成資源浪費,也造成環境污染。

通過熱化學或生物轉化技術,生物質可轉換成固體、液體和氣體燃料,是一種能夠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最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清潔能源。此次益海嘉裡金龍魚申報的“稻殼炭熱聯產循環利用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正是將加工水稻產生的廢棄物稻殼通過熱解氣化工藝,轉化為稻殼炭和可燃氣體產生熱能。

一方面,稻殼炭除瞭可以用於再生綠色環保保溫覆蓋劑,也可用來生產高端綠色白炭黑及活性炭,主要應用於汽車輪胎,水質凈化等。

另一方面,氣化工藝過程產生的可燃氣體通過燃燒後的餘熱回收,可以轉化為蒸汽用於生產,實現炭熱聯產,大大提升瞭稻殼資源綜合利用的附加值。氣化燃燒技術相比傳統直接燃燒技術的燃燒效率更高,並大幅減少瞭溫室氣體污染物的排放。

目前,該技術已經在益海嘉裡金龍魚旗下泰州、武漢、盤錦、長沙、鹽城、連雲港等地的工廠推廣使用,並計劃2年內推廣到啟東、泉州、吉安、昆明、東莞、杭州、重慶等地區的工廠。隨著稻殼綜合利用技術的不斷進步,將為我國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碳做出更大貢獻。

展望未來,益海嘉裡金龍魚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立足水稻循環經濟模式進行全產業鏈精深開發,將綠色、循環發展的理念貫穿到集團發展中,助力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用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環保理念,為構建綠色、低碳生活貢獻力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