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4年1月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十屆(2024年·春季)宏觀形勢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會上發佈研究報告《Y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年人大重陽宏觀形勢年度報告》、《荒謬的敘事:西方興起“中國崛起頂峰論”的梳理及應對建議》。華中科技大學國傢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受邀線上參加“2024年國際安全形勢展望”環節主題研討。以下為其演講內容:

▲華中科技大學國傢治理研究院院長 歐陽康

謝謝主持人,感謝人大重陽,尤其是要感謝王文院長邀請參加這樣隆重的大會。在2024年開年之初即進行宏觀形勢研判,這是非常及時和有意義的。今天聽瞭到目前為止的全部會議發言,感覺非常好,深受啟發和教育。本次會議主題“能多幹就多幹一些”更是引人深思,這無疑是我們這一代人特殊的責任和使命。目前這個論壇主題是關於國際安全形勢展望的,前面的專傢發表瞭非常精彩的見地。接下來,我與大傢分享一些關於當前全球安全格局復雜態勢的看法,嘗試探討其深層原因和中國應有的戰略選擇。

01

關於當前全球安全格局的基本研判

我的看法是,當前全球安全格局極度復雜極為嚴峻極度緊迫。我想自今天會議開幕致辭至今,大傢已形成一個高度共識,即當前的全球安全格局極度復雜,目前世界形勢極為嚴峻,一些極端態勢極為緊迫,整個世界充滿瞭動蕩與不確定性。這裡尤須警惕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化方向並非我們所期望的、健康的、良性的方向,而是朝著惡性的、負面的和嚴峻的方向發展,而且其速度之快超出瞭我們的想象,後果如何尚難以預料。

對於這一格局,前面各位專傢都做瞭很好描述和分析。這些問題我們也一直在關註。這十年華中科技大學國傢治理研究院每年開一個“全球治理東湖論壇”國際學術會,每年研究一個與全球治理相關的重大問題,先後研究全球治理與國傢責任、與國際組織、與綠色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一帶一路”、與大國關系、與地緣政治、與國際正義、與文明互鑒等。

最近我又連續參加瞭幾個國際會議,接觸瞭一大批各種類型的國際學者,我的感覺是大傢有一個共識,今天的全球安全形勢前所未有地嚴峻。這種嚴峻的程度前所未有,以至於似乎每個人都感到不安全,每個國傢都感到不安全,每個領域都面臨安全威脅,這種不安全的程度在加深,而且其底線和極限是在不斷地突破。這裡面可能大傢關註的比較多的還是傳統安全的問題。

我的一個外國朋友說,現在的情況不時讓人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世界,各國都處於躁動不安的狀態,大國、小國、各地區均不安寧,沖突的爆發點此起彼伏,事件的燃點降低,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涉及的國傢越來越多,參與的大國越來越多,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戰爭級別不斷提升,所使用的武器越來越先進。更令人擔憂的是,核威脅似乎已近在咫尺。

北約的北擴成功與東擴受阻給國際安全帶來瞭重大挑戰。尤其是近日英國和烏克蘭簽署軍事同盟協議,可能還未引起廣泛和足夠關註,但在我看來,這可能是兩個核大國之間的一場博弈。如果未來有更多大國以致核大國加入其中,局勢將變得更加復雜和嚴峻。

除瞭傳統安全問題外,經濟不安全也成為一個重大問題。全球經濟增長全面下滑,中國在2023年能有5.2%的經濟增長率真是一個奇跡。此外,氣候安全問題日益凸顯,2023年成為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年。會議開頭還有學者提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嚴重非傳統安全威脅也已經凸顯。

02

透析當前全球安全復雜格局的多維原因

接下來我想深入探討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格局。在我看來,這個格局的形成原因既有正常的方面,也有異常的方面,還有極端的方面。隻有全面理解這三個方面的原因,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

首先是正常的原因方面:

這可能是傳統形式的全球化走到今天一定會出現的新問題。自二戰後的全球化發展至今,已經歷時70-80年。當前,最大的問題是傳統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全面更新,而各國在這方面的更新能力存在較大差距。這導致全球生產體系中產生瞭諸多問題,許多國傢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經過數十年的探索,盡管許多國傢試圖走西方式的現代化道路,走來走去,出現瞭道路迷失。

就我自己的研究來看,從當年的英國模式到北美模式,後來有瞭蘇東模式,再到後來的東亞模式和拉美模式,都不成功。中國可以說一枝獨秀走出來瞭。形成瞭中國式現代化。從這種意義上講,經濟全球化目前遇到一定阻礙可能是一種正常現象,整個全球生產體系要隨著科技體系而更新,各國能否跟上這一進程是關鍵,跟不上就掉隊,緊接著就會引發自身的經濟問題,進而引發全球性的問題。

正常原因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全球經歷瞭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全球性產業鏈供應鏈都受到瞭極大阻礙,經濟發展受到極大影響,但各國對新冠疫情的應對方式不同,對其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的范圍、程度也不同,而現在後疫情時代的影響逐步顯示出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化正在進行深度轉型,而這種轉型若不能被國傢自覺認知和相應跟進,那可能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其次是多少有些異常的原因方面:

一些新型的全球化形態正在展開,與傳統的全球化並行展開,甚至展現出更強勁勢頭和更大活力。其中大傢談的比較多的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傢迅速崛起,金磚國傢充滿活力,還有“全球南方”的興起。前不久中聯部專門在廈門召開瞭“全球南方”首屆智庫對話會,我當時應邀參加瞭,很受啟發和教育。這裡尤其是中國,通過改革開放以來的艱苦努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近十年來,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國際合作,實際正在塑造一種新型全球化。這種全球化模式去除瞭殖民主義時代的國際掠奪和剝削,消除瞭傳統全球化過程中實際帶來的大小國之間的不平等現象,而采取的是一種更加公正平等的方式,通過共商共建共享來展開的,促使瞭新興經濟體的發展。

中國推行的“一帶一路”倡議,通過由點到線到面,正在構建起來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關聯的一種新型全球化。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國傢需要實現自身的轉型,而這種轉型既需要處理與傳統式現代化的關系,又是融入到一個新的全球化格局中間的轉型。所以,對每個國傢來說這也是一次不僅更大也更復雜的挑戰。

三是一些極端原因帶來的全球化的逆轉:

主要是一些發達國傢對於全球化的阻礙和逆轉。這裡尤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傢美國。美國曾是在二戰以後的全球化的主要倡導者。由於近年來發現傳統全球化為一些落後國傢創造瞭發展空間,尤其中國通過加入傳統全球化體系迅速發展起來,而自己沒有獲得足夠的好處,世界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於是希望重新建立一種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體系。為此美國不遺餘力打壓中國,並要求其他國傢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站。

由於美國長期對於世界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控制,使得很多國傢被迫或主動削減與中國的合作,去年我國外貿因此遭受重創。這表明一個問題,今天的全球化缺少瞭共同的價值觀的共識和政治意識形態的相互接納,實際上已經變得極度復雜。同時,美國國內政治博弈的國際化也加劇瞭這一問題的復雜性。

03

當前中國的戰略選擇

在探討瞭上述因素之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和問題。

在全球化轉型和國傢安全交互作用的背景下,中國應如何制定戰略選擇。我認為中國應該繼續借重傳統全球化,同時努力推動新興全球化,促進全球化良性健康轉型,繼續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剛才王文院長發佈瞭有關“中國崛起頂峰論”的研究報告,很必要和重要。在這方面對中國的質疑是真實的。不久前在一個國際會議上有外國學者當面問我,中國究竟能走多遠?我說能走多遠就走多遠。下面我談談中國的戰略對策。

第一,努力強化戰略定力。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保持自身的戰略定力尤為重要。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穩住大國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穩住中美關系,最近中美關系企穩止跌,我們可以進一步觀察和推進。同時要穩住中俄關系,穩住中歐關系。在亞洲要穩住中日關系、中韓關系,穩住和發達國傢的關系。

其次,穩住周邊關系。周邊國傢是中國發展的近鄰,尤其要處理好一些敏感國傢和敏感問題,比如菲律賓問題,比如南海問題,比如旁邊的朝韓問題,包括南面的緬甸問題,等等,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一定要穩住國內經濟政治的發展格局,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較大困難,但我們隻能繼續前行。我們一定要用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高水平開放來應對當前的困難,這點非常重要。中國已經出現人口問題,如果再出現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和人口問題交織就很危險。

第二,始終保持戰略主動。中國要總結十多年來、甚至改革開放以來積極創造新型全球化的成功經驗,繼續全力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通過加強與金磚國傢、新興國傢、全球南方等加強合作,加強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更好地將中國式現代化推向世界。

第三,始終保持戰略警覺。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要警惕風高浪急,驚濤駭浪。現在有三方面的問題非常敏感和緊迫:一是高度警惕國內問題國際化,尤其臺海問題,最近臺灣地區選舉結果一定會帶來臺海問題激烈和長期震蕩,要立足大局處理好後續發展;二是高度警惕國內多年積累下來的“黑天鵝”和“灰犀牛”交互影響,累積疊加,合並發作,誘發出新的問題;三是特別註意防范國際問題影響到國內問題,今年世界上幾十個國傢的國內選舉,不排除出現政治翻盤而引發國際關系動蕩,尤其美國大選不僅會嚴重擾動美國經濟政治和社會,也會極大擾動中美關系,擾動全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四,永遠站在戰略高地。世界格局風雲變幻,但隻有始終站在國際正義的戰略高地才能站得住立得穩去行得遠。要始終堅持國際正義,以全人類共同價值處理國傢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格局健康發展。

因為時間關系,談些基本觀點,不當之處敬請大傢批評指正。衷心祝願會議圓滿成功!謝謝大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