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央視頻融媒體發展有限公司和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聯合出品,央視娛樂傳媒制作,在煙臺海陽市東方航天港錄制的大型科技文化盛典《航天之夜》即將於2024年1月27日晚8點在央視頻客戶端與央視網平臺同步直播。《航天之夜》由三個篇章構成,以中國空間站的三個艙段“問天”“夢天”“天和”分別命名,講述中國航天人乃至中華民族走過的太空之路。
作為首檔以“航天”為主題的年度盛典,《航天之夜》邀請瞭眾多航天領域專傢學者、科技工作者共同參與,創意的舞臺呈現形式和嘉賓的精彩表演盡顯科技與藝術交輝之美,在辭舊迎新的節點帶領觀眾一起跨越次元、築夢航天!
《航天之夜》主視覺海報
細數東方巨龍航天來路與遠方
融合創新生動表達“潮看”航天夢
《航天之夜》是一封以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為題,寫給浩瀚宇宙的浪漫情書,既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的殷切寄語,又有長征十一號火箭總指揮金鑫、北鬥三號衛星總師陳忠貴、神舟飛船副總師鄭偉、天問一號環繞器副總師朱新波帶來的知識分享和動情朗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英雄楊利偉與公眾分享瞭“飛天圓夢20載”航天築夢的激情時刻,航天老同志合唱團以一首《祖國不會忘記》,代表眾多航天領域的無名英雄們表達心聲,彰顯航天追夢的宏圖偉願。晚會最後,將近95歲高齡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傢棟院士發出殷切寄語:“長征系列五百次發射,會記錄到光輝的歷史史冊,我們應當在下一批五百發的發射中再創輝煌。希望我們年輕的同志們再接再厲,努力共同創造我們國傢新的未來!”
同時,新的時代也賦予瞭航天事業新的意義與風采。《航天之夜》群星雲集,以多元融合創新的藝術表達多角度詮釋“航天”元素,與演唱、動畫、舞臺劇等多種藝術表達形式有機結合,大膽激活航天概念的“潮趣”元素——航天是嚴謹的、高大上的,也可以是生動的、接地氣的,全面展示瞭航天事業在當下的多元魅力,更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切身體會航天夢想之浩瀚、使命之遠大。
長征十一號火箭總指揮金鑫、天問一號環繞器副總師朱新波、神舟飛船副總師鄭偉、北鬥三號衛星總師陳忠貴(左起)
“藝術+技術”極致跨界
首創多元組合節目形式強勢破局
航天是人類最浪漫夢想與最頂尖技術的結合,伴隨著跨越千年的天問之謎,中國在航天領域不斷實現新的突破,也不斷創造新的奇跡。本次晚會在錄制和後期制作中首次融合利用虛擬制片技術、AR、虛擬數字人參演等多項創新,與晚會嘉賓的精彩演繹交相輝映,沖破現實與虛擬、技術與想象的邊界,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營造出前所未有的科技感、藝術感、沉浸感。演員何冰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與“世界航天第一人”萬戶展開一場面對面的談心;演員金晨一人分飾兩角,演繹現代航天員與清代科學傢王貞儀,為我們帶來一場惺惺相惜、跨越百年的對望;虛擬現實技術更是時而鋪陳出群星璀璨的宇宙,時而幻化成姿態優美的鯨魚,一場場視覺奇觀為晚會帶來別樣的視聽感受。據介紹,在晚會制作中使用虛擬制片技術尚屬行業首例,這也讓《航天之夜》成為踐行總臺“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理念的又一生動案例。
《航天之夜》科技感舞美
在積極探索藝術與科技的跨界融合同時,晚會更大膽追求不同藝術形式多元組合的可能。演員高圓圓搭檔兒童劇團成員自編自導自演音樂劇,探索浩瀚星空;太空育種團隊開設現場小課堂,鏈接廣袤宇宙與農業民生;馬凡舒、任魯豫沉浸式解鎖“太空之旅”,探索東方航天港科普中心;創意節目《如願》打造“演唱+舞臺劇”全新模式,歌聲與故事創新組合,回憶艱辛飛天夢……表演形式突破傳統、呈現內容打破常規,全方位融合航天知識、航天人、航天精神,讓這場盛會有滋有味,更留餘香。
央地攜手強強聯動
深情回望二十年漫漫航天征程
2023年,是對中國航天事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20周年,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現第500次的發射。值此重要節點,邀觀眾一起回看二十年漫漫航天征程,聚焦航天事業,致敬航天精神,揭開中國航天激情與夢想的新篇章。
飛天之夢,在於砥礪探索,更在於創新突破。本次節目錄制落地山東煙臺的東方航天港,作為專門建設的提供海上發射技術服務的航天港,東方航天港已先後完成六次海上發射任務,累計發射衛星四十一顆。從大海到太空,從地球到星辰,這裡是多次海上飛天探索踏上征程的始發站和見證者。
時代巨輪滾滾,航天之夢永遠向前。《航天之夜》即將於2024年1月27日晚8點在央視頻客戶端與央視網平臺同步直播,邀你一起見證航天漫漫征程,腳踏無垠大地,仰望星空與希望,體驗一場理性與感性、科技與藝術的跨界盛會。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