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鄭曉龍拍攝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電視劇《偵察英雄》正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熱播。鄭曉龍出生於軍人傢庭,早年入伍的經歷對他也產生瞭深遠影響,鄭曉龍一直把反映戰爭、部隊作為創作願景。在他看來,不同於以往戰爭題材作品大多著重展現宏大的戰爭場面,《偵察英雄》首次聚焦抗美援朝戰場上偵察兵這一特殊兵種,從全新視角呈現瞭抗美援朝戰爭的另一面。
劇中人物故事參考真實戰例
抗美援朝是一場以弱勝強的戰爭,如何體現這場戰爭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的特點,是《偵察英雄》主創團隊面臨的首個難題。鄭曉龍介紹,在接到創作任務後,團隊做瞭大量的調查工作,通過翻閱大量史料以及志願軍老兵的回憶錄,發現可以從偵察兵這個特殊兵種來展現“以少勝多”。
此前國內鮮有以偵察兵視角講述故事的電視劇,為瞭讓作品具有新鮮感和可看性,主創團隊一致決定以志願軍戰士偵察、奇襲等作戰過程的精微視角,通過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來講述戰爭故事。在鄭曉龍看來,偵察兵穿插到敵後進行偽裝,出其不意攻打敵人重要的指揮所和彈藥庫,靠少數人的奇襲打勝仗;同時偵察兵是孤膽英雄,常常腹背受敵很難得到支援,他們要靠自己的戰術能力去打勝仗,這裡也包含著不怕犧牲的精神。偵察兵的兵種特點與體現志願軍“以少勝多”的主題十分契合,選用偵察兵的視角來講述,能表現抗美援朝志願軍的作戰意志和作戰能力。
《偵察英雄》講述瞭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某師偵察科長梁辰帶領偵察連作為急先鋒,屢次靠超高的戰術抗擊美軍的英雄故事。鄭曉龍表示,以往不少作品會偏重講宏觀的戰略層面,而《偵察英雄》是在講“基層”,向廣大觀眾講好精彩的戰術故事。《偵察英雄》講述的是戰爭中普通戰士的故事,這是該劇最大的特點,劇中的人物和戰役都參考瞭真實的戰例,並進行瞭藝術加工和提煉。
選演員核心標準是“契合”
《偵察英雄》的劇本創作前後歷時兩年多時間,經歷瞭多次修改、打磨、調整,主創力求在主角中心主義與群像式書寫之間尋找一個平衡,盡最大努力為志願軍偵察英雄塑像,讓每一個群像角色既有特點又不扁平。
談到演員的選擇,鄭曉龍表示,契合是最核心的標準。劇中飾演偵察科科長梁辰的演員羅晉,與鄭曉龍曾在電視劇《幸福到萬傢》中合作過,他身上陽光聰慧的氣質,和梁辰智勇雙全的特質很貼合,“我希望他演的不僅是一個想打勝仗的戰士,還要有智慧。”在片場,羅晉每天早上來瞭第一件事就是往身上抹灰,甚至都要抹到手指縫裡。鄭曉龍說,羅晉在這部劇裡擺脫瞭小生的感覺,更像一個成熟的演員。劇中飾演文婕的演員馬思純,身上有著那個時代的人們所特有的樸實感,能夠到位地演繹內心細膩又堅韌伶俐的女戰士形象。劇中白昌鎬的扮演者楊帆有過韓國留學經驗,會說韓語,而且熟悉韓國人的生活習慣,在塑造南朝鮮軍情報隊隊長這一角色上,有著突出的優勢。
為瞭讓角色刻畫更真實生動,在開機前劇組組織演員參加軍訓,通過形體、隊列、戰術、武器裝備等多方面的訓練課程,讓大傢體驗真實的部隊生活和戰場模擬氛圍。作為男主角的羅晉除瞭參與日常的隊列戰術訓練,還與“戰友們”一起上山行軍,模擬偵察,感受志願軍戰士在行軍作戰中的真實狀態。
大量夜戲還原真實戰況
《偵察英雄》設計瞭大量的野外戲和夜戲。鄭曉龍解釋說,拍攝大量夜戲其實很困難,但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願軍沒有制空權,火力和武器質量都比不上敵軍,常常通過近戰、夜戰去戰勝敵人。主創團隊為此多次前往東北、河南、河北各地勘景,在綜合考慮瞭拍攝周期、天氣以及地形條件後,最終選擇瞭緯度、氣候、植被都與朝鮮戰場接近的河北省承德市作為拍攝地。劇組深入到承德及周邊各區縣的山林裡,在采景時遇水架橋、逢山開路,隻為突出偵察兵以智取勝,利用山川壁壘來打勝仗的細節。《偵察英雄》除極個別場景采用棚內搭景的形式,全劇超過90%的場景都是野外實拍。
鄭曉龍表示,拍攝的一大難點在於戰場上的戰術動作要真實。《偵察英雄》特別強調戰場傷亡的突然和意外,鄭曉龍認為有的作品中人中彈後抖半天的表現方式不符合戰爭的真實情況。《偵察英雄》拍攝現場有三位軍事指導全程跟組拍攝,講解如何打坦克、使用火箭彈、使用槍械等,並在拍攝前對演員進行戰術訓練,包括如何排雷、如何尋找地雷、戰術講解等。
劇中使用的部分車輛電臺、炮鏡以及槍械是真實經歷過戰爭的、真正從朝鮮戰爭中留下來的東西,大到一張地圖,小到一張便箋,都經過瞭資料查詢,力求做到真實還原抗美援朝歷史和志願軍風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