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英华指出,就裁决一事,已要求特区政府驻华盛顿经济贸易办事处( and Trade in )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及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联络,要求美国根据专家组的建议撤回该规定。 特区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事态发展,并透过不同渠道与业界保持沟通。

他还指出,美方强制香港产品更改原产地标识,纯属出于政治动机,将贸易武器化,企图干涉香港内政,无视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不负责任地损害香港利益。孔。 作为世贸成员的权益,特区政府予以强烈谴责。

香港工业总会和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均对WTO专家裁决表示欢迎。 其中,厂商会会长史立德认为,裁决对香港公平,对港产品有正面影响。 把香港变成中美贸易问题上的棋子。 他又表示,虽然香港对美国的出口不多,但不应混淆事实,否则就不合情理。 据厂商会称,香港的出口产品主要是药物、钟表、食品和调味品等香港制造的产品。

李家超:深化与大湾区不同城市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

视频截图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天(22日)出席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并发表视讯致辞,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香港服务业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和贡献。 在“一国两制”政策下,香港将进一步发挥“依托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 通过引进世界一流的专业服务,香港将与粤澳优势互补,深化与大湾区不同城市的服务贸易。 领域的合作。

施政报告宣布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指导小组”,并于近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李家超表示,未来我们将加快与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粤港澳主要合作发展平台对接,用好更多机遇第一手试验。 特区政府也将用好粤港深港合作机制,以特色班为平台,优势互补,深化对接,推出更多互利政策措施,吸纳更多人才企业参与大湾区建设。

李家超指出,展望未来,香港将继续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高效优质的营商平台,在大湾区服务贸易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机遇来临,共同发展,创造“1+1>2”的价值。

《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发布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今天(22日)发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系统的战略规划在未来 5 到 10 年内。 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特区行政长官提出要全速发展香港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特区政府从顶层规划设计开始制定蓝图,按照“完善创新科技生态系统,推动香港‘新型工业化’”、“加强创新科技人才储备,增强发展动力”的原则”、“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内地与世界对接”四大发展方向正在推进.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支持初创企业是特区政府建设科创中心的重要举措。 目前约有 3,700 家初创企业,目标是在 10 年内增加到 7,000 家。

孙东在回答深圳卫视直讯驻港记者有关香港与内地科技创新合作的提问时指出,发展河套是重中之重,发展“实行“一区两园”,采取一些创新的、独家的特许经营方式。 加快。 他表示,目前的计划是在2023年年底前,释出一部分土地,以吸引投资。 同时,在河套区,多栋新楼正在建设中,也计划在2025年后投入使用。孙东表示,希望把河套区打造成港澳合作示范区。大陆。 在这个特殊区域,可以实现人、货、资金、信息的自由流动。

“我们希望河套地区能够成为国家参与世界先进产业布局和发展的重要创新基地。河套地区也是香港未来进入大湾区的桥头堡,更好融入大湾区。”国家的整体发展。那么南方的发展,也是带动整个北方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发展引擎。” 孙东说。

图:深圳卫视直播新闻驻港记者 杨振华

陈茂波希望香港早日加入RCEP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今天(22日)进一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包括由即日起在户外饮食、在场地品尝食物和饮品。 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邀请东盟五国驻港总领事参观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第56届工博会,参观多个展位。

陈茂波表示,工博会是推广香港品牌及产品的重要年度盛事。 东盟是香港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的双边贸易关系日趋重要。 借此机会共同参观,有助加强香港产品向东盟国家的推广,为港商开拓更多发展空间。 同时,在此次考察中,我们也看到了东南亚国家的产品在当地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我们欢迎更多本地企业和产品在香港拓展营销和发展。 这种互动交流和互利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香港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和友谊。

陈茂波指出,特区政府正努力争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支持,让香港尽快加入,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地位。国际贸易中心地位。 RCEP于今年元旦正式生效。 它由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15个经济体组成。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了世界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