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时代下,每个被裹挟其中的人都变得异常焦虑,留学生也不例外,我们仿佛被一只无形且庞大的社会时钟所驱使,步步紧逼,时刻被教育着“跟上节奏”,申请季害怕被梦校拒绝,上了大学焦虑GPA,毕业季又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担心“一步走错,一生落后”,但其实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枷锁与限制,往往源自我们内心的自我设限。无论处在哪个时区,坚守自己的节奏和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上岸」成了每个人挂在嘴边的目标,从小升初、中高考,到考研、考编、考公,每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都伴随着对“准时上岸”的焦虑与期盼

好不容易才在竞争激烈的申请季里艰难地上岸,又被一脚卷进了毕业季求职的洪流之中,一边挣扎着想要喘息停歇,一边又不得不在规定时间内奋力游向岸边。

然而在网上却有这么一个小组,聚集了8万人,搭建了一个“逆社会时钟”理想国,在这里,没有“什么阶段必须做什么事”,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在自己的时区里——

Selina从小就是爸妈眼中的乖乖女,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周末上什么兴趣班,都是爸妈做的决定,当然,出国读书也不例外。

就连申请什么大学,都是爸妈和机构老师直接定下的,至于Selina的意见,可以说说看,但不会参考。

Selina一直想去加州的学校,在学校一年前举办的国际部宣讲会上,有一位来自UC Davis的学习带着西海岸独有的阳光与自信,令Selina印象深刻,学姐口中的加州,松弛而舒适,仿佛可以让每个身处其中的灵魂都得以舒展,这让Selina很是向往,“如果能在那儿画画,简直太幸福了。”

但爸妈觉得就得去纽约。

“纽约多好啊,美国的心脏位置,纽约大学还是Top30,你就申请Stern学院,学商科。”爸妈在旁边絮叨着,俩人互相应和,言语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容置疑的坚定。

Selina没吭声,一如五年前老师选她当班长,她激动地飞奔回家向爸妈宣布这个好消息,结果妈妈听到后却皱了下眉,随即给老师打电话,“当班长会不会耽误她学习,要不换个同学吧。”

拿到纽约大学offer的那一天,爸妈很激动,随即就叫了家里的亲戚去饭店庆祝,Selina却开心不起来。看着身边的大人互相道喜,她的笑容却极为勉强,只好低下头,不停地滑动手机掩饰失落:难道未来的自己还要按部就班地过爸妈期待的人生么?

终于,Selina鼓足勇气,在深夜敲开了爸妈的卧室门,郑重地说道:“我想去加州追求我的艺术梦想,而不是在纽约的商学院里学习我并不热爱的专业。我愿意gap一年,用这段时间去证明,我的选择值得被尊重。”

于是,Selina勇敢地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征途。她办理了休学手续,将自己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脱产准备自己的作品集,办绘画展。虽然偶尔刷朋友圈,看到昔日同窗已在异国他乡开启了大学生活,心中难免泛起一丝涟漪,但那份对艺术的热爱与对自我实现的渴望,让她从未有过一丝后悔。

在狭小的画室里,时间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她的梦想添砖加瓦。

Selina深知,就算比同龄人晚两年踏入大学的校门,那也没关系,因为,她正行驶在自己真正热爱的人生轨道上,那是任何外在的期待都无法比拟的幸福与自由。

Aron在连续熬夜完成又一篇论文后,对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厌倦感。学业的重压让他感到窒息,而与国内朋友的交流,虽然对方常带着羡慕的口吻,却反而加剧了他的讽刺感。

在他们眼中,出国读书似乎成了逃离国内激烈竞争的避风港,但实际上,Aron发现身边的留学生既优秀还努力,身处这种环境之下,让他更加焦虑和无力

在经历了三次心理咨询后,Aron曾有过休学的念头,但害怕父母跟着担心,他只好咬牙坚持。

在一次留学生聚会上,一个偶然的机会激发了他的创业灵感。有人带来了一个悬疑剧本,大家玩得非常尽兴,这让Aron意识到,他或许可以开设一家剧本杀馆

Aron迅速行动起来,他在国内购买了一批经典且翻台率高的二手剧本,并亲自制作海报,创建社群,邀请感兴趣的留学生加入。起初,他在自己租住的公寓里开局,后来干脆租下了专门的场地。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找到了释放压力的方式——担任剧本杀的主持人(DM),还通过经营剧本杀馆赚到了一些钱。

剧本杀里的线索

有了收入后,Aron又购买了咖啡机,学习制作咖啡,并琢磨着在剧本杀馆里增加手作甜品和小食,以提升顾客的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剧本杀馆的生意不如最初那么火爆,但Aron却已经不再在意。他觉得自己仿佛被时间定格在了21岁,享受着这份自由和热爱。

对于未来,Aron表示他仍然会继续学业,但可能会考虑转专业,至少现在,他已经不再为学业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慢慢来吧,追随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Tina,一个30岁的互联网大厂运营总监,她的生活曾如同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被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紧紧束缚。每天,她都要忙于开会、校对、上线项目,甚至常常加班到深夜,偶尔还要参加横跨太平洋的会议。

到了周末,即使偶尔能够休息,她也要时刻待命,既要防范工作上的突发状况,又要应对父母的催婚电话。

在外人眼中光鲜亮丽的Tina却时常感到窒息,她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是这样,不该生活和工作界限不明,不该被催着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相亲,然后找个“差不多得了”的男士,让父母完成不知道谁给他们设置的任务。

Tina觉得好累,她的内心有个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压制不住,那就是——出国留学

一年之后,待父母得知自己的女儿有出国读书的计划时,Tina已经收到了美国Top50的offer,早早地递交了辞职信。

在入学的第一周,她便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不是导师带的年领最大的学生,这里有许多和她一样追求梦想、渴望成长、活在自己时区的人

她和同学们一起自驾野餐、逛艺术馆,享受着这片全新的天地,Tina突然感觉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死海,终于要游出去了。那些办公软件里一直催办的、毫无意义的工作事项,父母对她感情生活密切的关注和刺探,都随着在美国读书的日子慢慢散去,她终于能正常地呼吸。

如今的Tina依旧是亲戚朋友口中的大龄剩女,“在本该结婚生子的年纪,非要出去胡闹”,但Tina却觉得此刻的自己,自由又幸福

“别说30岁了,就算是在40岁出国读书,都刚刚好。”

是啊,生命就是在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请不要让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节奏。

你可以在20岁时gap一年环游世界,30岁裸辞出国留学,40岁重新规划职业发展,50岁学习一门新语言,在你的时区里,一切都恰逢其时。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