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3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稱,美國肯塔基州、馬裡蘭州、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等多個州的62傢麥當勞餐廳雇傭瞭305名童工,共面臨超20萬美元的罰款。
這樣的童年悲劇在美國隻是冰山一角。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2022年,數百萬美國青少年受雇於農業、食品服務、零售、娛樂和建築行業,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移民兒童。
童工問題在美國愈演愈烈,背後不僅有資本殘酷壓榨,也有政府的不作為甚至是推波助瀾。
處境艱難 傷亡不斷
被查出雇傭大量童工的美國工廠。(美國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視頻截圖)
總部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包裝衛生服務公司”(PSSI)是美國最大的食品安全衛生服務供應商之一。該公司在阿肯色州、明尼蘇達州、內佈拉斯加州等8個州的13個肉類加工廠,雇傭瞭至少102名13歲至17歲童工通宵上夜班,使用危險化學劑清潔背鋸、胸骨鋸、劈頭機等肉類加工設備,至少有3名兒童曾受傷。
圖為美國聯合農場工人工會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照片。
美國農業領域也是雇傭童工的重災區之一。美國政府問責局2018年發佈的一份報告披露,2003年至2016年,美國有452名兒童因工傷死亡,其中超過230人死於從事農業相關活動。
美國多地煙草農場雇傭兒童收割和晾曬煙葉,致使很多童工尼古丁中毒,甚至肺部受到感染。
根據非營利機構“美國農場工人就業培訓計劃”估計,美國約有50萬名童工從事農業勞作,童工死亡案件屢有發生。
資本壓榨 童工激增
童工激增與美國受新冠疫情和供應鏈危機影響出現的“用工荒”有關。美國商會透露,2023年1月,全美有1000萬個職位空缺,勞動力人數仍低於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為瞭以更低廉的成本快速補充勞動力,不少企業把目光盯向兒童,多個州批準瞭新法案延長未成年人工作時間。
州立法者在行業協會的遊說下選擇為企業大開綠燈。今年3月,俄亥俄州參議院通過法案,延長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工作時間。阿肯色州也於3月通過法案,取消瞭16歲以下兒童在就業前必須獲得工作許可證的要求,他們隻需證明年齡並獲得監護人同意即可上崗。4月,艾奧瓦州參議院通過議案放寬童工使用限制,允許16歲以下的兒童每天最多工作6小時。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今年3月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至少有10個州已經通過或正在提出削弱童工保護的法案。美國媒體指出,各州競相放寬童工立法,不是為瞭保護未成年人免受剝削,而是旨在讓剝削合法化。
政府推諉 推波助瀾
這張2021年3月27日在墨西哥華雷斯拍攝的照片顯示,兩名來自危地馬拉的移民兒童在跨越美墨邊境的裡奧格蘭德河後,等待接受美國邊境巡邏隊人員的處理。新華社發(戴維·佩納多攝)
美國媒體調查發現,目前美國的童工大多是來自中美洲的移民兒童。根據美國法律,移民兒童入境美國後應當被移交給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管理,之後與傢長或者其他傢庭成員等擔保人團聚。但美國執法人員已經與8.5萬名移民兒童失去聯系。隨著美國境內的童工數量激增,一些兒童被迫成為“契約奴隸”,在惡劣的條件下工作。
童工問題愈演愈烈,美國政府難辭其咎。當一個個童工從事危險工作的報告被送到白宮時,白宮官員卻稱,移民童工問題不是政府優先考慮的問題。“童工危機是多個層面政策失敗的結果。”《紐約時報》調查記者漢娜·德雷爾說,“白宮隻是不想知道。”
美國政府官員還對此問題互相推諉。衛生與公眾服務部表示,無法控制移民兒童從他們的收容機構被釋放後發生的事情,對工作場所監督是勞工部的責任。勞工部官員則表示,已經加大瞭對童工的關註並和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分享瞭詳細信息,但勞工部不是福利機構。
美國政府不但刻意忽視童工問題,甚至對提出問題的人報復。美國政府資深職員賈林·蘇阿格在提出對移民兒童安全的擔憂後,被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免職。此外,還有至少5名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在提出對兒童安全的擔憂後被趕瞭出去。
為美國聯邦政府工作20年的塔拉·李·羅達斯在今年4月的一場聽證會上指出,美國政府已成為“大規模販賣兒童活動”的中間人,所涉金額達數十億美元,大批移民兒童在美國淪為“惡霸的奴隸”。
羅達斯曾把相關情況向司法部監察長辦公室報告,結果被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工作人員帶離現場。當時她“幾乎喘不過氣”,因為“他們告訴我,我的職業生涯可能毀於一旦,我可能被送回傢,接受調查”,但“我不後悔,絕對會再次舉報”。
美國工廠童工們排成長隊。(美國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視頻截圖)
美國世界社會主義網站4月21日刊文稱,“衡量一個社會是進步還是倒退,看它對待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弱勢群體的方式是最立竿見影的方法。美國在一場深刻又棘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的推動下,呈現出急速倒退的情景。”
美國至今仍沒有批準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甚至還屢次因嚴重的童工問題受到國際勞工組織點名批評。這就是自詡為“人權衛士”的美國“保護”兒童權利的真相。(綜合稿件來源:新華社、央視、環球網、中國日報網、海外網等 編輯:吳軼楠)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