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聳的塔器、蜿蜒的管廊、巨大的儲罐在陽光直射下,熠熠發光。頭頂驕陽,伊拉克土建工程師阿拉·阿卜杜拉身穿工裝,走到正在綁紮鋼筋的工人面前,仔細檢查鋼筋型號、尺寸是否符合圖紙要求,又走到負責模板支護的工人前,認真查看模板支護是否牢固、嚴密。

  “我們腳下,就是伊拉克七大巨型油田之一的哈法亞油田!”阿卜杜拉充滿自豪地對本報記者說,“伊中兩國建設者密切合作,保障瞭油田的高效和可持續運轉,共同打造伊中合作共贏的新名片。”

  10多年前,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的建設者們來到這裡,參與哈法亞油田的開發建設。一年後,原本是農民的阿卜杜拉加入項目建設。“我的幸福生活是從來到中國企業後開始的。”回憶這些年來的工作點滴,阿卜杜拉的臉上洋溢著淳樸的笑容。

  “當時,我跟父親還有幾位老鄉來到這裡,希望能找點活幹,養傢糊口。”阿卜杜拉說。起初,由於缺乏技能,他隻能幹些諸如鋪路、修建花圃的差事。“多虧瞭中國同事,他們總是手把手、耐心地教我技術。”在大傢的幫助下,阿卜杜拉逐漸掌握瞭基礎支模、鋼筋綁紮、混凝土澆築和瀝青防腐處理等技術,並學會瞭合理安排工序。隨著工作崗位的轉變和收入的穩步增長,他購買瞭新車,搬進瞭新房。

  據不完全統計,10多年來,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累計為伊拉克創造就業機會6000餘個。“隻要是當地人能幹的工作,我們都分包給他們做。許多當地村民放下手中的羊鞭,成瞭石油工人。”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中東地區公司負責人張友森說。

  2012年,公司在伊拉克巴士拉省建立培訓中心,無償為當地村民開展焊接、紮腳手架等技能培訓。截至目前,中心累計培訓當地人員8000多人次。為瞭更好地培養本地化人才,2013年,公司還與巴士拉大學工程學院簽署合作辦學諒解備忘錄,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到項目實習和工作的機會。

  36歲的努哈·穆罕默德就是受益者之一。2012年從巴士拉大學畢業後,她一直在這傢公司工作。2018年12月,努哈作為當地優秀員工代表,前往北京參加瞭為期10天的培訓。“在中國培訓期間,通過學習、參觀、座談交流等,我深刻感悟到中國石油產業工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

  “高壓火炬的火焰熊熊燃燒,采油井閥門開啟,油氣順利進入生產處理系統。”2018年9月,哈法亞油田第三座中心處理站成功投油的一幕,讓阿卜杜拉至今難忘。哈法亞油田由此成功突破產出2000萬噸,成為伊拉克戰後油田高效開發的典范,受到伊拉克政府高度評價。

  伊拉克前石油部長盧艾比表示:“哈法亞油田的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取得瞭前所未有的成績。感謝中國企業為伊拉克國傢經濟振興、石油產業發展、當地民眾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的卓越貢獻。”

  隨著哈法亞油田一、二、三期建設工程相繼完工,荒蕪的沼澤地被改造成現代化大油田。忙完檢查工作,阿卜杜拉滿懷深情地望向這片土地:“中國石油人在我的傢鄉建設油田,帶動這裡的經濟,也給我們提供瞭更多發展機會。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傢鄉一定會迎來更好的未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