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題:美國已成世界貿易秩序的“最大破壞者”
新華社記者謝彬彬 陳斌傑
日前,在世界貿易組織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委員會春季例會上,中國與會代表對美國歧視性補貼政策和措施提出批評,呼籲世貿組織對此類補貼措施進行有效監督。俄羅斯、摩洛哥等國代表在會上同樣就美國對進口貨物征收反補貼稅的做法表達嚴重關切。美國對外一直聲稱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但實際上在世界貿易方面,美國已成國際秩序的“最大破壞者”。近年來,為在經貿領域謀求一己私利,美國不僅執迷於單邊保護主義,還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傢發動貿易戰,給世界貿易秩序造成巨大損害。
這是4月5日在瑞士日內瓦世貿組織總部拍攝的世貿組織標識。新華社記者連漪攝
一是破壞秩序。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對國際經濟秩序和多邊貿易體制構成顛覆性威脅。除瞭對中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美國還對歐盟大型民用飛機和農產品加征關稅,對加拿大鋁產品等加征關稅,甚至長期阻撓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法官遴選,致使機制停擺。美國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以及將本國利益凌駕於國際法和國際規則之上的妄為,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無視和踐踏,使得國際貿易秩序面臨嚴峻挑戰。美國曾是當今國際經濟秩序和多邊貿易體制的主要創立者之一,但如今的美國奉行“美國優先”,不斷將國際公認的世界貿易秩序轉變為基於權力的世界貿易秩序。世貿組織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是迄今為止“最不守規矩者”,該組織三分之二的違規由美國引起。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發文指出,美國近些年的做法是對基於規則的經濟秩序的重大打擊,美國已成為國際貿易體系的主要破壞者。
二是加劇失衡。在“美國優先”宗旨下,美國人為“築墻設壘”,強推“脫鉤斷鏈”,出臺大規模排他性歧視性產業政策,破壞全球產業合理分工格局的形成。這不僅無助於當前的全球經濟再平衡,還會制造新的全球經濟失衡。全球產業鏈歷經數十年演進,在分工專業化、精細化基礎上,結合資源和勞動力成本、營商環境等因素,自然形成瞭基礎性制造業大量轉移至新興市場、高端制造業集中於發達國傢的格局。美國對制造業“回流”的偏執進一步加劇處於價值鏈下遊的一些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的產能過剩和過度競爭困境,進一步拉大南北鴻溝;處於價值鏈上遊的美國還不斷推出《芯片和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利用自身霸權維護技術壟斷優勢和產業話語權,阻礙發展中經濟體轉型升級。法國經濟學傢菲利普·阿吉翁近期在《回聲報》網站發文指出,貿易去全球化會加劇全球范圍內的不平等程度和貧困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佈報告說,“友岸外包”的興起對欠發達市場造成的傷害可能是最大的。
這是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三是拖累增長。在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關鍵時刻,美國為一己私利推動經濟民粹主義與逆全球化在全球蔓延,嚴重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正常運轉,拖累世界經濟增長。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論說,美國政府想要一個去全球化的世界,“那將是一個更加黑暗、相對更貧窮的世界”。IMF今年初發佈的報告指出,現有研究表明,全球經濟碎片化越嚴重,各國承擔的成本就越高,而科技脫鉤將顯著加大貿易限制造成的損失。報告預計,全球經濟經過數十年一體化後,如果現在陷入嚴重碎片化,總體經濟產出可能萎縮多達7%。如果還出現科技脫鉤情況,一些國傢的產出可能萎縮8%至12%。知名經濟專傢、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貿易戰對各國來說都是一種“負和”。貿易政治化會導致浪費,因為決定生產的已不是市場。
以自我為中心的美國,正在破壞國際經濟秩序、加劇世界經濟失衡和拖累世界經濟增長,禍亂整個世界。美國佈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羅伯特·卡根在《叢林再現:美國和我們危機四伏的世界》一書中說,美國近年來民粹主義、部落主義和利己主義抬頭,其所作所為正在令世界加速退化為弱肉強食的“叢林”。
打貿易戰、科技戰,人為“築墻設壘”,強推“脫鉤斷鏈”,損人不利己;同舟共濟,合作共贏,才是世界經濟走出低迷的唯一出路。美國政客不妨換個思維,拋棄存量競爭,轉向增量合作,通過加強合作、融通市場、維護規則把全球經濟的蛋糕不斷做大,最終實現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