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8月24日電(國際觀察)蓄謀已久 何談誠信——起底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決策前後

  新華社記者

  按照日本政府的決定,福島核污染水於8月24日開始排入海洋。這一排污進程將持續數十年。

  追溯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決策全過程,可以清晰看到,排污入海是其蓄謀已久的“既定方針”,是不折不扣的違反國際法之舉,是極端自私、不負責任的國傢行為,其結果是將福島核事故處理成本轉嫁給全世界。

  核污染水排海蓄謀已久

  福島第一核電站自2011年3月發生嚴重事故以來,因用水冷卻熔毀堆芯以及雨水和地下水等流過,每天產生大量高濃度核污染水。2011年4月,核電站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故意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引發社會高度關註和擔憂。同年12月,東電表示已制定一份“低濃度污染水”排海計劃。

  2013年3月,東電處理核污染水的關鍵設施“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投入試運行,但此後不斷出現問題:頻繁漏水,2018年被曝經過處理後的水中鍶等放射性物質仍超標,2021年被發現用於吸附放射性物質的排氣口濾網近半數損壞……

  自從ALPS投入運行後,日方就把經過處理的核污染水稱為“處理水”。事實上,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儲水罐裡的134萬多立方米核污染水中,133萬多立方米已經過ALPS處理,但達到東電定義的“處理水”標準的隻占約三成,未達標的所謂“處理過程水”占比約七成。另有近9000立方米核污染水尚未經過ALPS處理。

  而這些“處理水”的最終去向又該如何解決?

  早在2013年12月,日本核能主管部門經濟產業省就設立工作小組就“處理水”排放問題進行技術探討。2016年6月,該工作小組發佈報告稱,經過對海洋排放、地下掩埋(加入水泥等固化後埋入地下)、地層註入(用管道註入地層深處)、蒸汽釋放(氣化為水蒸汽排入大氣)、氫氣釋放(電解為氫氣排入大氣)等5種方法的評估,將“處理水”稀釋後排海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這份報告為後來的排海方案定瞭調,但公佈後遭到日本農林漁業等團體的強烈反對。連時任日本復興擔當大臣吉野正芳都表示,反對將核污染水處理後排海。

  然而,東電和經產省顯然已將排海方案視為“既定方針”。2017年7月,經產省在福島市舉行“廢爐與污染水對策當地協調會議”,擺出要與當地協商的姿態。但時任東電會長川村隆在會前對媒體聲稱東電已就排海“做出判斷”,引發社會廣泛不滿。

  為說服公眾,日本政府成立瞭一個有相關領域專傢參加的委員會。2018年8月,該委員會在福島和東京舉行聽證會,名義上是聽取民眾意見,但實際上是要為排海方案背書。聽證會上,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時任委員長更田豐志有關“排海是唯一可行選項”的說法遭到各方質疑。比如,針對東電提出的污染水儲存能力和空地不足問題,有意見指出,可以考慮使用10萬噸級的大型石油儲存罐,空地則可利用已確定廢爐的福島第二核電站。針對核污染水處理的技術難度問題,有意見提到,可以采用1979年美國三裡島核事故曾經用過的水蒸氣排放方式。還有意見指出,ALPS無法去除的放射性元素氚的分離技術正在研究中,應在該技術成熟並應用後再排放。

  然而,2020年2月,上述委員會發表報告稱,地層註入、地下掩埋、氫氣釋放等方式“問題很多”,有過先例的排海和蒸汽釋放才是“現實選項”,同時強調排海比蒸汽釋放有“諸多好處”。

  2021年4月,日本政府無視國內外反對意見,單方面宣佈將在2023年實施核污染水排海。此後,排海準備工作開始緊鑼密鼓地推進:2021年12月,東電向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提交處理水排海設備施工計劃;2022年7月,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批準該計劃;今年1月13日,日本政府確認將於“春夏之際”實施排海;6月26日,東電宣佈排海設備建造完成;7月7日,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將排海設施驗收“合格證”交付東電。

  自導自演“權威認證”

  今年7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格羅西訪問日本,將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呈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報告認為日本排海方案總體上“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日方因此宣稱方案安全性已獲“權威認證”。

  然而,圍繞這份報告的公正性和科學性,存在諸多疑問。

  首先,日方是先做出排海決定,再委托IAEA作安全評估,目的顯然不是要找到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而是利用該機構為排海計劃背書。

  報告內容顯示,日本政府2021年4月宣佈排海決定後,於同年7月與IAEA簽署委托“評估ALPS處理水安全性”的“授權協議”。評估對象僅限於排海方案,不涉及其他方案。這意味著評估結論無法證明排海方案就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案。

  其次,日方在正式授權IAEA評估前,早就圍繞“認證牌”開始瞭相關佈局。

  2013年4月,即ALPS投入試運行後不久,日本政府便邀請IAEA考察團前往福島。考察團一個月後發佈報告,建議日本著手研究排放問題。當時的IAEA總幹事是日本人天野之彌。在格羅西2019年12月接替病故的天野之彌出任IAEA總幹事後,日本繼續對IAEA做工作。2021年3月,時任日本經產大臣梶山弘志與格羅西會談,請求IAEA在消除核污染水排放問題給日本造成的“名譽損害”方面為日方提供支持。同年4月14日,即日本政府宣佈排海決定的第二天,梶山弘志再次與格羅西會談,請求IAEA在環境監測和向國際社會解釋方面給予支持。

  《東京新聞》報道指出,日本政府過去向IAEA支付瞭巨額分攤費用和其他款項,日本政府多個部門向IAEA派遣瞭人員,這些因素不可避免會對IAEA在評估日本核污染水排放計劃的安全性時產生影響。

  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議員7月9日在會見格羅西時指出,IAEA沒有遵循中立和客觀原則,自始至終迎合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海立場,不顧及該做法對周邊國傢的影響而倉促得出結論,令人非常遺憾。

  再次,IAEA評估報告在開頭部分便強調,報告中的見解並不必然反映IAEA成員國的看法,報告不是對日本排海方案的推薦和背書,IAEA及其成員國不對報告引發的任何後果承擔責任。這一免責聲明清楚表明,該報告不能代表國際社會的意見,也無法證明日方排海方案的正當性與合法性。

  參加IAEA對福島“ALPS處理水”排海問題評估技術工作組的中國專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劉森林研究員向媒體表示,IAEA秘書處曾就評估報告草案征求技術工作組專傢意見,但留給專傢的時間窗口非常有限,而且專傢意見僅供參考,是否采納由IAEA秘書處決定。IAEA秘書處收到反饋意見後,也未與各方專傢就報告修改及意見采納情況進行討論協商,就倉促發佈該報告。

  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李松指出,機構報告對日方排海方案安全性的結論是片面的,缺乏說服力和公信力。機構因授權所限,沒有評估日方凈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沒有確證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也無法確保國際社會及時掌握超標排放的情況,更難以預估放射性核素長期累積和富集給海洋生態環境、食品安全以及公眾健康造成的影響。“不能確認數據準確、設備可靠、監管有效,也就無從得出在長達30年的時間內向海洋排放超過130萬噸核污染水是安全的這一結論。”

  惺惺做秀誠信堪憂

  福島第一核電站有一個海洋生物飼育室,養著福島沿海常見的比目魚。其中一處水槽裡是普通海水,另一處水槽裡是處理後的核污染水,即所謂“處理水”。

  從科學角度來看,對東電提供的核污染水處理及其他相關數據,專傢和環保組織疑慮重重。

  美國米德爾伯裡國際研究學院核物理專傢費倫茨·道爾諾基-韋賴什教授指出,日方提供的數據“不完整、不正確、不一致,具有片面性”。日本環保團體“FoE Japan”指出瞭東電有關“處理水”說法的種種問題:經過ALPS“處理”後的部分水中,碘129、鍶90等放射性元素依然超標;東電迄今所檢測的水樣隻占儲存污染水的3%,其提供的檢測結果不具代表性;福島的“處理水”與熔毀堆芯直接接觸,不能與正常核電站排水相提並論……

  更讓人擔憂的是,東電此前就有篡改數據、隱瞞核電站安全問題的“黑歷史”。

  2011年3月福島核事故發生後第三天,東電根據相關數據就已經可以判定1號到3號機組發生堆芯熔毀,但卻一直以“堆芯損傷”來粉飾,直到兩個月後才承認堆芯熔毀,東電後來承認這是根據時任社長的指示有意隱瞞實情;東電一度聲稱2011年6月之後沒有新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但隨著2013年一系列泄漏事件曝光,東電最終承認有高濃度核污染水泄漏入海,並稱是因為擔心影響當地漁業聲譽而未及時公佈;2021年9月,東電在報告ALPS排氣濾網破損時承認,兩年前發生過同樣的濾網破損情況,但並未上報,也未調查原因,隻是更換濾網瞭事;2022年10月,東電又被曝出用有問題的輻射檢測儀誤導參觀者,以證明“ALPS處理水”的安全性。

  東京大學學者關谷直也指出,不僅在福島,東電旗下的其他核電站也不斷發生管理和安全方面的問題,令人無法相信其處置能力。“向海洋排放,東電有這資格嗎?”

  東電和日本政府的失信還表現在出爾反爾的態度上。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一直遭到日本全國特別是福島當地漁民的強烈反對。在此情況下,東電和日本政府2015年8月先後向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及日本全國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保證,在得到漁民等相關方面理解前不會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

  盡管日本政府想方設法試圖說服漁業從業者,但始終未能成功。日本全國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和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自2020年以來已連續4年通過特別決議,堅決反對核污染水排海。但日本政府和東電不顧反對,違背自身承諾,堅持推進排海計劃。

  日本全國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會長坂本雅信今年7月14日與經產大臣西村康稔會談後表示,隻要對排放不能放心,就不可能改變反對的立場。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會長野崎哲7月11日與西村康稔交換意見後強調,對照政府“不取得相關方的理解,便不(對核污染水)展開任何處置”的承諾,漁民們不能容忍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指鹿為馬矯飾偽行

  面對國內外強烈反對核污染水排海的聲音,日本當局為混淆視聽,發起密集公關行動,大肆宣揚“核污染水安全論”,並將其作為日本外交的一個重點。

  日本外務省、經產省、復興廳等政府部門均在官方網站首頁設置宣揚ALPS“處理水”安全的專題鏈接。外務省和經產省的社交媒體賬號也將相關宣傳視頻置頂或放在醒目位置,並推出多語種版本。

  日本是七國集團(G7)今年的輪值主席國。在今年4月的G7氣候、能源和環境部長會議期間,日本經產大臣西村康稔在新聞發佈會上聲稱“包括‘處理水’排海在內的廢爐工作的穩步進展受到歡迎”,結果德國環境部長萊姆克當場表示“不能歡迎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日方原本試圖在會議聯合公報中塞入“歡迎走向排海的透明進程”等內容,以顯示“國際認可”。這一表述遭到德國反對,但日方仍利用東道主身份在最終公報中寫入“歡迎……日本與IAEA基於科學證據的透明努力”以及“支持IAEA獨立審查”等內容。同樣的內容後來也出現在5月G7廣島峰會的領導人聯合公報中。

  日方還針對太平洋島國發起公關攻勢。這些島國當年曾因美國在太平洋的核試驗而深受其害,如今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反對聲強烈,也因此成為日方重點“安撫”對象。根據經產省7月31日發佈的報告,日方自今年2月以來對太平洋島國論壇全部成員國和地區都分別進行瞭“說明工作”。

  日方還頻頻針對各國駐日外交官和外國記者舉行說明會,千方百計宣揚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在日方的說明中,特別是外語版本資料中,一般都用“處理水”來指代核污染水,意圖淡化其污染特性和潛在危害,以混淆視聽。另據一些駐日外國記者透露,一旦其報道中有質疑核污染水排海安全性的內容,東電和日方有關人員就會來電來函施壓。

  值得註意的是,根據IAEA有關放射性物質排放到環境的安全規定,對排放放射性物質進行授權,應向受影響的利益相關方提供信息並進行磋商,“一些相關方可能在其他國傢,特別是鄰國”。但面對周邊國傢的反對和質疑之聲,日方不是誠懇溝通,而是倒打一耙,把地區國傢對海洋環境和食品安全的合理關切污蔑為“打政治牌”。日本一些右翼媒體甚至把日本這個“肇事者”打扮成“受害者”,憤憤不平地揚言要“反制”對核污染水排海提出異議的鄰國。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7月4日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闡述中方立場,指出日方所謂“希望同中方對話磋商”的表態缺乏誠意。迄今中方在雙多邊渠道同日方開展交流,反復表達專業部門意見和關切,但日方不顧中方立場,執意按既定時間表推進排海。“如果日方將排海作為磋商的前提,一味把排海強加於中方,那這種磋商意義何在?”

  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不是日本一國的私事、小事,而是關系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公事、大事。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正當關切,違背應履行的國際義務,強推核污染水排海,危害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侵害周邊國傢合法權益,絕非負責任國傢所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