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  題:放縱資本 為害世界——起底美國金融霸權禍亂全球經濟系列述評之二

  新華社記者俞懋峰 徐超

  資本霸權是美國金融霸權的重要推手,主導著國際資本市場“遊戲規則”,美國坐享規則制定的紅利卻不承擔相應責任,放任資本綁架政治、阻撓監管的金融亂象頻繁出現,一次次制造禍及全球的金融動蕩。

  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爆雷”背後,人們看到瞭資本“聯姻”政治、利益綁架決策的“戲碼”再次上演。

  3月13日,客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市矽谷銀行總部外排隊等候辦理業務。(新華社發,李建國攝)

  作為政治體制的副產品,美國政客“入則為官,出則為商”的“旋轉門”現象早已聲名狼藉。在被關閉的簽名銀行董事會成員名單上,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前主席巴尼·弗蘭克赫然在列。他在位時推動國會通過《多德-弗蘭克法》,主張強化監管防止金融危機重演;卸任後則加入簽名銀行董事會,開始為放松金融監管搖旗吶喊,甚至公開呼籲民主黨接受華爾街資本遊說。

  在“爆雷”的美國矽谷銀行,12名董事會成員中僅一人有投資銀行業背景,其餘不乏前國務卿希拉裡的競選資金慷慨捐贈者以及與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過從甚密的民主黨金主。

  美國金融亂象之病灶,在於貪婪的資本是整個經濟體制的核心,擺佈監管,呼風喚雨,致使風險隱患百出。

  這是1月5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美國大幅松綁金融監管。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美國金融領域混業經營發展勢如破竹,而監管未能跟上步伐,導致金融風險快速聚集。最終,次級抵押貸款和房地產泡沫破滅掀起金融海嘯,引發全球經濟危機。此後,美國金融監管改革對“系統重要性銀行”出臺更嚴格要求,規定資產超過500億美元的銀行必須參加美聯儲年度壓力測試。

  但美國政府傷疤未愈就忘瞭痛。在矽谷銀行等金融機構遊說下,特朗普政府2018年推動國會將壓力測試的相關資產門檻提高至2500億美元,近期關閉的幾傢美國銀行由此逃過測試。

  漏洞百出的監管機制還默許銀行傢同時充當“運動員”和“裁判員”。作為監管機構的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沒有及時指出轄下矽谷銀行問題,其董事會成員還是矽谷銀行首席執行官。美國國會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稱之為“矽谷銀行關閉事件最荒唐的一幕”。

  美國金融亂象之惡果,在於任由資本狂歡,把動蕩留給世界。

  華爾街資本打著創新的名義肆意投機,無限放大金融業務風險,給世界帶來難以承受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對實體經濟造成巨大扭曲與幹擾。美國的資本霸權就像美國的軍事霸權一樣讓世界動蕩不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金融工具創新層出不窮,對沖基金是其中之一。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美國對沖基金興風作浪,將泰國、印尼、韓國等國民眾積攢多年的財富席卷一空。隨著國際資本大量撤離,東南亞國傢經濟泡沫相繼破滅,發展受到嚴重沖擊。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號稱美國金融市場“看門人”的信用評級機構頂著“權威”“公正”光環,給美國“有毒”資產貼上“優質”標簽,誘導全球投資者。

  3月13日,客戶在美國紐約市簽名銀行網點內等待辦理業務。(新華社發,郭克攝)

  美國百姓和世界各國投資者是資本霸權的受害者,獲利的是金融寡頭。近期銀行業危機中,血本無歸的投資者也發現,矽谷銀行數位高管已在東窗事發前出售股票,精準套現。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記錄,矽谷銀行首席執行官在銀行關閉前不到兩周出售瞭近360萬美元該行股票。

  高盛公司前銀行傢華萊士·特貝維爾曾指出,美國經濟逐漸變成“金融財富持有者和其他人之間的零和遊戲”。

  從對沖基金興風作浪的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到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再到今年銀行關閉潮引發的歐美銀行業危機,美國禍亂世界經濟的手段在危機中不斷翻新,金融資本充當危機始作俑者的角色始終如一。

  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和國際金融霸權的主導者,美國的經濟金融政策及市場監管效果面臨全球審視。放任政商勾結、默許監管缺位、縱容資本妄為,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固有頑疾,已經讓美國失心於民眾、失信於世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