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人權領域的雙重標準與霸權行徑眾所周知。近年來,美國更是將霸權主義延伸至科技領域,打著所謂民主、人權、自由、安全等旗號,以無端指責、“長臂管轄”、打壓制裁以及有針對性地對他國進行技術封鎖等卑劣手段,達到將自身利益凌駕於其他國傢利益之上的目的。美國推行科技霸權主義是其一貫奉行的“美國優先”理念的典型表現,其將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的霸權行徑,既嚴重損害他國“數字人權”,也阻礙全球技術合作與進步。

  以所謂“網絡安全”為由頭大搞“小圈子”,制造分裂和對抗

  受根深蒂固的零和思維和冷戰思維影響,美國慣用分裂對抗方式處理國際關系,以所謂“網絡安全”為由頭,不停打造“芯片聯盟”“清潔網絡”等科技“小圈子”,給高科技打上民主、人權的標簽,為對他國實施技術封鎖尋找借口。

  美國借民主之名維護科技霸權,推出“佈拉格提案”“5G清潔路徑”等各類以“民主”為意識形態紐帶、以“網絡安全”為目標的技術聯盟。2022年4月,美國與60個全球合作夥伴發佈《未來互聯網宣言》,其真實意圖是在全球互聯網中圈定一個“網中網”或美國主導的“數字聯盟”。美國還力推私營部門加強技術封鎖,修建技術圍墻,試圖以制裁和禁令等方式遏制競爭對手,嚴重阻礙全球科技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發展與進步。

  以所謂“公共安全”為借口大肆監聽,侵犯隱私權

  美國一直是全球頭號電信竊密大戶,其監控對象不僅包括所謂的“敏感人士”,也包括本國普通民眾;不僅有所謂的對手,也有其盟友,甚至包括盟國的領導人。

  2022年上半年,美國軍方和政府網絡部門曾在近30天內遠程竊取瞭超過970億條全球互聯網數據和1240億條電話記錄,涉及世界各國的大量公民個人隱私。美國國傢情報總監辦公室2022年4月29日發佈的年度報告顯示,美國聯邦調查局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一年內對美國民眾的電子數據進行瞭多達340萬次搜查。

  實際上,自20世紀中葉以來,美國就有對他國進行監控的記錄。進入信息時代,美國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實施瞭“棱鏡門”“臟盒”“怒角計劃”“電幕行動”等多個監聽竊密項目,各種監聽竊密手段層出不窮,包括利用模擬手機基站信號接入手機盜取數據,操控手機應用程序,侵入雲服務器,通過海底光纜進行竊密等。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美國國傢安全局下屬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在2003年到2013年間,共入侵瞭89個國傢和地區的258個目標。多年來,該辦公室還對中國境內的網絡目標實施瞭上萬次的惡意攻擊,例如在對西北工業大學發起網絡竊密攻擊中,先後使用瞭54臺跳板機和17個國傢的代理服務器,攻擊鏈路多達1100餘條,使用多達41種美國國傢安全局的專用網絡攻擊武器裝備。美國的竊聽行徑早已引起國際社會公憤。

  以所謂“技術安全”為幌子實施技術封鎖,損害發展權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不遺餘力地在新興技術研發、使用、治理以及科技產品供應鏈中貼上不同政治標簽,通過劃分所謂“安全信任等級”、發佈系列清單和構建所謂“可信”標準下的技術生態體系等,濫用科技霸權打壓競爭對手,嚴重損害瞭其他國傢的發展權利。

  2018年11月,美國實施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以來,華人科學傢頻繁遭受美國政府的無端騷擾、監控和打擊,執法部門的各種惡劣、荒謬行徑不斷遭媒體曝光。雖然該計劃於2022年在質疑和反對聲中被叫停,但美國“隻許自己發展,不許他人進步”的霸權行徑並未結束。美國出臺瞭《芯片與科學法》和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新規,妄圖限制中國獲取先進計算芯片、開發和維護超級計算機以及制造先進半導體的能力。

  美國無視或否認其他國傢和地區的科技主權、人民利益和發展訴求,企圖以拒絕競爭的蠻橫姿態將其在網絡資源配置、硬件設備和軟件應用等方面的領先當作霸權戰略工具,在全球攫取財富、輸出意識形態、擠壓遏制他國科技發展空間,不僅嚴重阻礙其他國傢使用新技術,而且使全球數字空間安全信任鴻溝進一步擴大,破壞瞭全球產業鏈佈局和科技秩序,違背瞭全球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

  法國哲學傢聖西門曾說過:“對全人類來說,隻有一種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學的進步。”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科技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新的威脅。國際社會應認清美國科技霸權主義的虛偽本質,共同抵制美國的傲慢、偏見和科技霸權霸道霸凌行為,共同應對各類網絡攻擊,維護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

  (作者為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