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國際觀察)歐洲“變窮”背後的美國推手

  新華社記者鄧茜

  在外界眼中,歐洲人生活相對富裕、閑適,老牌資本主義國傢的財富積累和高福利社會條件讓歐洲人更有閑暇享受生活。如今,這一切似乎正在發生改變。有外媒說:“歐洲人越來越窮瞭。”

  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刊文稱,法國人減少瞭紅酒消費;西班牙人開始對食用油精打細算;德國肉類和牛奶的消費量已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在意大利,意面價格大幅上升……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計算,歐盟國傢平均水平落後於除愛達荷、密西西比以外的美國任何一個州。

  歐洲何以“變窮”,問題值得深思。

  經濟連遇困境

  《華爾街日報》報道,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歐元區經濟總量僅增加6%,而同期美國經濟累計增長82%。15年間,歐元區經濟體量從幾乎與美國相當,發展到當前被美國超過近一倍。

  這一現象背後,是近年來歐洲經濟接連遭遇困境的現實。

  受新冠疫情沖擊,歐元區GDP2020年第二季度環比下滑11.8%,為1995年以來最嚴重的萎縮。當年,歐元區和歐盟經濟總量同比分別下滑6.8%和6.4%。2021年,歐元區和歐盟經濟雖有所復蘇,但未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歐洲經濟再次受到顯著沖擊。去年下半年,多個歐盟成員國能源價格和通脹率飆升。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歐元區GDP環比零增長,歐盟GDP環比萎縮0.1%。

  今年以來,歐洲經濟增長徘徊在停滯邊緣。一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1%,歐盟GDP環比增長0.3%,多國國內需求疲弱。多數經濟學傢預測,歐洲經濟面臨下行風險。

  經濟增長乏力影響歐洲社會的購買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據顯示,當前歐盟消費支出約占全球消費支出的18%,美國占28%;而15年前,歐盟和美國各占全球消費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

  歐洲何以“變窮”

  歐洲經濟陷入困境,部分原因是長期以來歐盟經濟結構改革乏力、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及疫情沖擊。同時,來自美國的多重打擊不容忽視。

  美國為維護自身利益,不惜激進加息並推出《通脹削減法案》等保護主義措施。出於遏制俄羅斯、繼續掌控歐洲、拓展能源出口市場等多重戰略考量,美國挑動地緣沖突,推動俄歐能源“脫鉤”,進一步加劇歐洲經濟困境。

  烏克蘭危機導致歐洲能源供應緊張,並產生一系列連鎖效應。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和原油供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多年來為歐盟各國穩定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能源,是後者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烏克蘭危機升級後,在美國戰略裹挾下,歐盟跟隨美國對俄羅斯推出多輪制裁措施,包括對俄煤炭、石油產品、天然氣等實施禁運,嚴重扭曲供應鏈,影響歐盟自身經濟增長。與此同時,歐洲通脹水平屢創新高,多國通脹率一度連續數月高達兩位數。

  在美國拱火下,俄歐能源逐漸“脫鉤”,歐洲對美天然氣需求飆升。大宗商品數據分析公司克普勒的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占總進口量的41%,比上年增長154%。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從美國進口額增長53.5%,一大原因是能源貿易增加和能源價格暴漲。

  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批評美國能源價格的“雙重標準”,指出美國液化天然氣對歐售價是美國市場的數倍。為降低運營成本,歐洲多傢鋁、鋅冶煉廠被迫關閉,大量粗鋼產能被迫閑置,制造業遭遇重大打擊。

  美國還推出《通脹削減法案》,以高額補貼等措施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在美國本土的生產和應用。這些因素嚴重破壞歐洲經濟的“有生力量”,不少歐洲主要企業已將生產部門向美國遷移,令歐洲面臨“去工業化”風險。

  比利時企業聯合會歐盟事務負責人奧利維爾·約裡斯感嘆道:“我們非常擔心,也很震驚,這些補貼是保護主義,是美國人在背後捅瞭我們一刀。”

  前行路在何方

  在美國攪動地緣政治棋局、撬動能源杠桿、啟動保護主義舉措等手段“折騰”之下,歐洲制造業基礎不斷被削弱,主要國傢出口受到影響。

  歐元區經濟對出口依賴程度較高,在內需不振的情況下,擴大對外經貿合作成為歐洲國傢為經濟註入動力的最佳選擇。為此,歐盟和歐洲主要國傢期待通過加深對華經貿合作提振經濟。

  當前,中歐已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系。在世界經濟低迷、貿易環境不利的情況下,中歐貿易實現逆勢增長。2022年,中國與歐盟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貿易額達8473億美元,同比增長2.4%,意味著平均每分鐘貿易往來超160萬美元、中歐貿易結構也更加優化,鋰電池、新能源車、光伏組件等綠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

  經濟現實讓歐洲領導人反思,並適時調整政策。去年下半年開始,歐洲領導人對中國開展瞭密集外交活動。

  去年11月初,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時表示,反對“脫鉤”,將努力穩定、鞏固和發展德中關系。12月初,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華,表示願同中方繼續推進歐中投資協定的進程,增強供應鏈穩定互信,深化歐中各領域互利合作。

  今年以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相繼來華加強溝通與合作。馮德萊恩表示,歐中互為重要貿易夥伴,彼此經濟高度關聯,同中國“脫鉤”不符合歐方利益,不是歐盟的戰略選擇。歐盟獨立自主地決定對華政策,願同中方重啟歐中經貿高層對話,推進歐中經貿關系穩定平衡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歐洲企業紛紛表示,對華“脫鉤”既不可能,也不可行,同時持續加碼中國市場。大眾、寶馬、西門子、空客等公司不斷加大在華投資,期待進一步分享中國經濟紅利。

  專傢指出,因跟隨美國而令自身付出沉重代價的現實,已讓很多歐洲人意識到堅持戰略自主和多邊外交的重要性。隻有跳出以價值觀劃線的保守主義思維,堅持促進共同利益,維護多邊主義的正確方向,歐洲才有可能在不利形勢下為經濟發展找到出路。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