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諾貝爾物理學獎多次被授予超導相關領域。2016年得主科斯特利茨和索利斯正是在研究超流和超導現象的時候,提出瞭拓撲相變的理論模型而獲獎。\路透社

  【大公報訊】據《紐約時報》報道:超導領域被視為現代物理學“聖杯”之一,也是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的得獎大戶。在過去一個多世紀期間,物理學獎僅專門授予超導領域就有5次。

  1912年,荷蘭物理學傢昂尼斯首次發現,在約零下269攝氏度的低溫下,汞的電阻會突然變為零,意味著此情況下該材質中的電流不會衰減。昂尼斯將這種現象稱作“超級導電”,而電阻突變的溫度被稱為“臨界溫度”。翌年,昂尼斯收獲瞭超導領域專屬的第一個諾獎。

  1957年,巴丁、庫珀和施裡弗提出瞭的能夠解釋超導現象的BCS理論,該理論以“庫珀對”為理論基礎,得出瞭約零下233攝氏度的常壓超導最高臨界溫度,以及壓力與臨界溫度的正相關關系。三者於1972年被授予諾獎。

  1986年,德國和瑞士的物理學傢發現一種銅氧化物陶瓷材料,該材料具有約零下240攝氏度的超導臨界溫度。隨後美國和中國科學傢在該體系中合成出瞭臨界溫度超過約零下196攝氏度的超導體,突破瞭BCS理論的臨界溫度限制。次年,最初發現它的德國和瑞士學者獲得瞭諾獎。

  除瞭在超導材料和基礎理論外,1973年諾獎授予瞭發現超導量子隧穿效應、引領超導電子學應用的約瑟夫森,2003年諾獎授予瞭提出超導磁通動力學和唯象理論的兩位俄羅斯科學傢。最近一次與超導領域相關的專傢摘得物理學獎是在2016年。得主科斯特利茨和索利斯提出瞭拓撲相變的理論模型而獲獎。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