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聯儲大樓。
新華社記者 劉 傑攝
連月來,全球多個經濟體密集推出新舉措,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加強本幣結算。專傢指出,受美元風險因素影響及各國自身發展需求推動,全球出現“去美元化”趨勢。但當下斷言“美元崩潰”還為時尚早。未來,隨著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各國在經貿合作中將產生新的支付結算機制發展需求,這將有望推動國際貨幣多元化探索。
多國與美元“拉開距離”
據《印度人報》網站報道,印度外交部日前發表聲明稱,印度和馬來西亞已同意用印度盧比進行貿易結算。印度聯合銀行等將為這項新機制提供支持。報道稱,此舉表明印度願意采取具體措施實現其國際貿易“去美元化”。
嘗試本幣結算的還有其他主要經濟體。法新社近日報道稱,中國和巴西已達成協議,今後在兩國雙邊貿易中可以使用人民幣或巴西雷亞爾進行結算,不用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巴西貿易和投資促進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預計這將降低成本,促進更多雙邊貿易和投資。
另據《東盟簡報》網站消息,東盟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近期在印度尼西亞舉行。會議的首要議程是討論如何減少金融交易對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依賴,轉向以當地貨幣結算。會上,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還敦促其他東盟國傢使用本地銀行發行的信用卡,並逐步停止使用外國支付系統,包括美國的Visa和萬事達卡等。
在此之前,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也宣佈瞭新的國際貿易結算措施。據路透社報道,伊拉克中央銀行2月22日表示,該國計劃首次允許用人民幣結算來自中國的進口貿易。此前,該國對華貿易一直以美元結算。伊拉克央行稱,新規定將改善伊拉克獲得外匯的渠道。
拉美地區也在行動。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年1月,巴西總統盧拉與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宣佈,兩國將就創建屬於拉美地區的共同貨幣進行準備工作,並將邀請拉美地區其他國傢加入,以促進區域貿易、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近年來,全球“去美元化”呼聲日益高漲,包括發達國傢和新興市場國傢在內的主要經濟體紛紛通過創新跨境支付結算機制、簽署雙邊貨幣協議、促進外匯儲備多元化等辦法推行“去美元化”政策。
為繞過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美元結算系統,歐洲於2019年初推出“貿易往來支持工具”(INSTEX)。2020年3月,歐洲同伊朗在INSTEX結算機制下達成首筆易貨貿易。目前,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丹麥、芬蘭、荷蘭、挪威和瑞典等國都已加入該機制。
2022年1月,土耳其與阿聯酋央行簽署一項價值640億裡拉和180億迪拉姆的貨幣互換協議,用以推進本幣雙邊貿易。去年4月,以色列央行將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幣首次納入其外匯儲備。此前,該國隻持有美元、英鎊和歐元3種貨幣。去年7月,伊朗外匯市場啟動伊朗裡亞爾/俄羅斯盧佈貨幣交易。隨後,俄羅斯也表示,將逐步在與伊朗的貿易中放棄使用美元。今年1月,沙特也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表示,對以非美元結算貿易持開放態度。
隨著越來越多國傢考慮與美元“拉開距離”,美元的全球儲備占比正在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比重降至58.4%,是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美債主要海外持有者近期持續減持美債。據美聯儲數據,截至3月22日的一周,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債減少760億美元,這是自2014年3月來的最大單周降幅。美國財政部日前發佈的報告也顯示,今年1月,全球至少有16個國傢出售瞭美債。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不少分析指出,美國濫施金融制裁,是全球“去美元化”加速的直接因素。
美國前助理財政部長保羅·克雷格·羅伯茨日前表示,二戰後,美國霸權一直仰賴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而美國近期的金融制裁證明美元已不再安全。美國《國際銀行傢》雜志日前也報道稱,考慮到全球約1/4的人口都受到美國金融制裁的直接影響,世界各地的“去美元化”勢頭或許不那麼令人感到意外。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崔建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烏克蘭危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傢啟動多輪對俄金融制裁,其最嚴厲的制裁手段有二:一是凍結俄羅斯半數的外匯儲備,總額約為3000億美元;二是將俄羅斯的主要銀行踢出SWIFT結算系統。這些嚴重違反自由市場經濟規則、將美元“武器化”的“不義之舉”,引發各國恐慌,成為當下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的導火索。
美國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也迫使多國探索應對方案。崔建軍表示,去年3月以來,美聯儲結束寬松貨幣政策,轉向激進加息政策,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動蕩。許多發展中國傢遭遇嚴重通脹,面臨本幣貶值和資本外流。減持美元國債、推動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實則也是這些國傢為應對美國金融風險外溢的無奈自救之舉。
“美國操弄美元收割世界,不斷消耗美元的信用基礎。”崔建軍說,“多年來,美國利用美元既是美國主權貨幣又是國際儲備貨幣的優勢壟斷地位,通過美元霸權謀取經濟利益和政治優勢,嚴重透支瞭美元信用,促使越來越多國傢開始‘去美元化’探索。”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紅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瞭外部因素“倒逼”,新興市場國傢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推動各國主動探索建立本幣交易機制。
“‘去美元化’符合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當前,新興市場國傢日益崛起,拓展多邊和區域貿易合作的意願不斷上升,在此過程中,必然產生對本國及區域內部跨境支付結算機制的需求。隨著這些國傢對外貿易體量和支付結算需求進一步增長,立足本國貨幣支付的金融基礎設施也會加快建設步伐。”郭紅玉說,“除此之外,對區域內貿易往來密切和互補性較高的經濟體而言,使用本幣結算有著天然優勢。使用本幣結算不僅能節省第三方貨幣的兌換成本,避免第三方貨幣匯率波動對貿易造成的影響,同時也有助於降低第三方貨幣數量波動等不可控因素。這是當下多國願意協商達成雙邊貨幣協議的主要原因之一。”
貨幣多元化探索提速
隨著“去美元化”趨勢日漸顯著,有觀點認為美元霸權正在走向終結。美國經濟學傢約翰·卡尼日前警告說,美元可能很快失去其“力量”,美元主導地位正日漸衰弱。美國《商業內幕》雜志也發文稱,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霸主地位面臨“巨大挑戰”。
但更多分析認為,當下“叫板美元”為時尚早,“去美元化”進程仍需客觀看待。
美國投資機構卡森集團日前分析稱,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短時間內不會改變,特別是在沒有強有力替代方案的情況下。
“當下,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各國央行外匯儲備、全球債務計價以及全球資金流動中的占比依然高居首位。雖然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近年來持續下降,但其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恐怕難以被迅速取代。”崔建軍說。
“當前,美元依然牢牢占據石油與黃金兩大基石,全球市場在國際貿易結算、跨境支付與融資等方面對美元依然存在著較強的路徑依賴。”郭紅玉表示。
但與此同時,一些新的探索也不可忽視。日前,高盛在給客戶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加密數字貨幣的興起,促使全球中央銀行嘗試采用數字化貨幣實現去美元中心化。
早在2020年5月,瑞典央行就宣佈,將使用錨定於本國貨幣的數字加密貨幣來支持金融結算,並以區塊鏈技術支持去美元中心化。去年2月,俄羅斯央行也宣佈開始測試數字盧佈。去年5月,日本央行發佈報告稱,日本的數字貨幣計劃已進入第二次測試階段。此外,日本財務省和金融廳聯合幾傢大銀行,計劃主導建立類似於SWIFT的國際結算體系。去年11月,埃及央行表示,埃及鎊將很快與美元脫鉤,同時啟動一系列貨幣政策改革,以便在外匯領域“去美元化”。
“一個多極的貨幣世界,或比想象中更快到來。”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者吉利安·泰特日前撰文表示。瑞士信貸銀行在今年2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有證據表明,全球各大央行正在分散投資,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世界正逐漸走向一個更加多極化的貨幣體系。
“未來,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有賴於全球經濟的均衡發展。一種可能的前景是:美元繼續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發揮作用,但分量持續下降;歐元地位隨著歐盟推進經濟金融自主逐漸上升;亞洲國傢隨著經濟實力進一步崛起,逐漸探索建立新的貨幣秩序,為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貢獻力量。”崔建軍說。
“貨幣的發展和貿易緊密相關。”郭紅玉表示,“一個強勁的貿易聯盟必然產生貨幣合作的內在需求。在這方面,歐元區是典型代表。歐元的誕生為歐元區成員國的區域貿易往來提供瞭貨幣便利,推動瞭國際貿易的發展。如今,擁有實體貨幣的歐元已經成為區域貨幣合作的高級形式,成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當前,除瞭歐元區,東南亞、拉美等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合作也正在不斷推進。未來,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不排除這些區域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貨幣合作安排。”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