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6月7日電 據歐洲《現代外交》雜志網站6日報道,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對俄羅斯采取瞭單方面制裁,為全球經濟帶來瞭新的復雜性。美國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奉行以制裁為基礎的外交政策。現在,拜登政府依靠制裁和禁令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其所謂的“美式民主和人權”。然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拜登政府依靠”搖搖欲墜的民主”來遏制其認為的地緣政治對手,似乎是由於其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下降。
文中指出,一般來說,對美國霸權的理解使人們相信美國實行的政策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並會產生最大的效果。但仔細研究美國的政策歷史就會發現,美國經常無法通過強制政策實現其目標。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國際政治學助理教授林賽·奧羅克(Lindsey A. O'Rourk)發現,在冷戰期間,美國曾72次試圖改變外國政府,使之有利於自己,僅26次成功瞭。根據奧羅克的說法,盡管大部分都失敗瞭,但美國的這些行動為各國帶來瞭毀滅性的影響。
例如,911事件後,美國的中東政策為整個中東地區帶來瞭災難性的影響,其幹涉行為破壞瞭地區穩定,最終加劇瞭該地區人民的“反西方”情緒。從長遠來看,美國對伊朗、伊拉克等國采取的脅迫政策,最終將這些國傢越推越遠。
談到美國強制性外交政策的失敗,文章表示,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是其政策目標上的雙重標準。盡管美國把促進“美式民主和人權”作為其外交政策,但這些要排在美國國傢安全或利益之後。當兩者出現矛盾時,美國就可以忽略這些問題。除瞭雙重標準,美國的政策往往不能滿足全球南方國傢的需求。例如,當全球南方正在為提高生活水平而大力發展經濟和技術的時候,他們希望在這些方面與美國進一步合作,特別是在世貿組織(WTO)中。但美國的優先事項似乎在別的地方。
文章指出,美國的政策正受到“一刀切”心態的影響。美國正在向不同的地域和文化推廣“美式民主”,而這些地區和文化可能並不完全適用。其政策也忽視瞭民主和治理的廣泛性和不同做,因此正在產生不穩定,並缺乏效力。美國的外交政策正在逐漸削弱搖擺國傢的潛力,破壞它們在大國競爭中的潛在作用,破壞它們的傳統。
彭博社報道截圖
與此同時,據彭博社報道,全球正在醞釀一場反對美元霸權的浪潮。當地時間4月1日,印度外交部發表聲明稱,印度和馬來西亞已同意用印度盧比進行貿易結算。印媒稱,這一決定是印度向去美元化邁出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當地時間3月31日,東盟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東盟各成員國同意在該地區加強本地貨幣使用,並減少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對當前國際主要貨幣的依賴,以更好應對全球性危機。
文章指出,對許多全球領導人來說,他們采取這些措施的理由驚人地相似。他們說,美元正在被武器化,被用來推動美國的外交政策優先事項,並懲罰那些反對者。拜登政府對俄實施制裁,凍結瞭該國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試圖將該國趕出瞭全球銀行系統。對於世界上大部分國傢來說,這都是一個鮮明的提醒,提醒他們自身對美元的依賴,無論他們如何看待這場沖突。
5月底,巴西總統盧拉在南美國傢領導人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當我們還在用黃金計價的年代,美國沒有征得任何人的同意,就規定用美元作計價方式。貨幣是一個國傢主權的一部分。如果我們這一地區有自己的貨幣,用它來跟地區內其他國傢進行商業往來,那將是一件好事。
美元在全球支付系統中的核心地位也使美國能夠對其他國傢的經濟命運產生獨特的影響。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大約88%的外匯交易,甚至那些不涉及美國或美國公司的交易,都是以美元進行結算的。由於處理跨境美元流動的銀行在美聯儲設有賬戶,因此很容易受到美國的制裁。
“幾十年來,各國都在為美元的主導地位而感到惱火。”咨詢公司控制風險(Control Risks)的全球問題負責人喬納森·伍德(Jonathan Wood)說,“近年來,美國更積極、更廣泛地實施制裁,加劇瞭這種不安,而與此同時,主要新興市場也要求重新分配全球權力。”
“毫無疑問,去美元化正在加速,並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下去。”瑞穗銀行有限公司(Mizuho Bank Ltd.)駐新加坡的經濟和戰略主管瓦拉坦(Vishnu Varathan)說,“美國做出瞭一個經過蓄謀已久的決定,利用美元來制造痛苦,而且很可能會產生長期後果。”
(編譯:馬芮 編輯:高琳琳)
【責任編輯:馬芮】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