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5日發表題為《為什麼國王的英聯邦王國成員國幾乎都想趕緊說拜拜》的報道,記者是達明·凱夫。報道摘編如下:

  英國君主與英聯邦王國成員國之間擁有揮手微笑的友好關系的時代已經終結。許多仍宣誓效忠查爾斯三世國王的前殖民地正加緊努力,試圖切斷與君主的關系,要求賠償和歸還物品,並與英國王室代表的這個帝國進行更深入的清算。

  牙買加正迅速朝一次全民公投邁進,目的是不再讓查爾斯三世國王擔任該國國傢元首。澳大利亞、巴佈亞新幾內亞、巴哈馬和幾乎所有擁有類似君主立憲制的國傢也表示支持在未來成為完全獨立於英國的共和國。

  要求英國道歉、賠償並歸還印度“光明之山”鉆石、貝寧和復活節島的雕塑等一切物品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漲,這使新國王處於一個頭疼境地。查爾斯代表瞭近1000年來未被打破的王室傳統,他現在也站在英國與一批前殖民地之間的一條不穩定斷層線上。很大一部分歷史在英國往往得到瞭美化,這些前殖民地直截瞭當地要求他正視大英帝國歷史的嚴酷現實。

  研究英屬印度的著名歷史學傢威廉·達爾林普爾說:“英國對它自己這個帝國的看法與其他地方對它的看法之間存在越來越大的差距,而且這個差距還在不斷擴大。”

  對於仍在憲法上與英國君主聯系在一起的國傢來說,查爾斯三世加冕儀式沒有得到多少隆重慶祝,倒是引起瞭一些令人難堪的不適。

  這些國傢不過是一些殘餘。在二戰後的去殖民化浪潮中,有幾十個國傢擺脫瞭英國統治實現獨立,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在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開始的70年統治期間,17個前殖民地放棄瞭君主制,成為共和國——在大多數情況下,總統取代女王成為國傢元首。

  尚未做到這一點的國傢還有14個,從澳大利亞和巴佈亞新幾內亞,到加拿大和牙買加。在所羅門群島和圖瓦盧等一些把這位74歲的新君主稱為他們的國王的地方,人們似乎無意切斷王室紐帶。在那些偏遠首都的法庭上,效忠誓詞已經從女王改為國王,在法庭上,法官依舊戴著假發,像是17世紀80年代的倫敦。

  不過,對遙遠地方的許多王室臣民來說,“陛下”和“皇傢”(比如澳大利亞皇傢空軍)之類的字眼不再那麼容易說出口,因為英國在全球舞臺上的主導地位已經下降,並且現在君主不再是常常看起來像大本鐘一樣不可替代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一些政府已經支持溫和淡出。加拿大魁北克省去年12月通過瞭一項法律,允許議員自行選擇是否向國王宣誓效忠。澳大利亞最近還宣佈將在新版5澳元紙幣上使用紀念原住民文化遺產的圖案,而不是用查爾斯來取代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肖像。

  但在那些批評君主制和帝國的人看來,這些都隻是小小的步伐,他們需要的是大刀闊斧的改革。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