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蘇丹發生武裝沖突以來,在蘇丹特別是首都喀土穆地區,中國公民和機構面臨極大安全風險。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在蘇丹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作出重要指示。外交部牽頭,軍隊、各部門、地方人民政府、中資企業和駐外使領館聯動,安排大巴、軍艦、油輪、飛機等緊密銜接,通過5條路線將1500餘名同胞安全撤出戰火紛飛的蘇丹,同時協助撤離瞭來自8個國傢的231名外籍人員,在15個晝夜裡演繹瞭一場現實版“萬裡歸途”,用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彰顯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的實際成效。

  4月29日上午10時03分,首架自蘇丹撤離中國公民的臨時航班自沙特吉達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43名中國公民平安回到祖國懷抱。多名同胞快步走出機艙、走下廊橋,張開雙臂與翹首以盼的親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流滿面。重逢的喜悅、脫險的激動、回傢的溫暖,以及身為中國人的自豪,都濃縮成一句“祖國萬歲”。5000多萬網民在線觀看瞭有關直播畫面,紛紛贊嘆祖國的強大和擔當,國威軍威得到彰顯,感慨“有一種安全叫祖國接你回傢”。

  緊急行動起來

  加強就地保護與撤離準備

  4月15日,喀土穆多地突發武裝沖突,槍聲四起,響徹全城。外交部立即啟動領事保護應急機制,多個司局組建工作專班,領事保護中心開展24小時值守,同步指導駐蘇丹大使館發佈安全提醒、著手制定撤離預案。

  同日上午10時許,在領事保護中心指導下,駐蘇丹大使館緊急發出第一則安全提醒,周知在蘇丹中國公民和機構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外出,防范流彈。隨著武裝沖突很快擴散至多個城市,大使館次日晚再次發出安全提醒,呼籲在蘇丹中國公民和機構密切關註形勢,加強安全防范。

  驟然緊張的形勢給在蘇丹同胞帶來心理沖擊,不時響起的槍炮聲造成的不安和焦慮情緒逐漸蔓延。進入戰時狀態的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12308),開始接到第一個來自在蘇丹中國公民的電話求助。國傢救援,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企盼。

  圍繞就地保護與準備撤離,國傢行動緊鑼密鼓開展。外交部和駐蘇丹大使館連夜在北京和喀土穆分別做蘇丹方面工作,力促加強對在蘇丹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的保護;會同國資委、商務部加強指導駐當地央企、國企,組建內部聯防隊伍、搭建聯保防護網、制定防范沖闖與通信中斷預案,每日定時聯系瞭解安全動態。

  與此同時,外交部緊急召開境外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此後又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加強蘇丹形勢研判,研究制定就地保護和撤離預案;啟動“領事登記”,實時匯總在蘇丹中國公民信息,發動僑團、商會、學聯和國內地方政府等,多渠道摸排在蘇丹中國公民人數、分佈;部署駐蘇丹周邊國傢使領館,著手研究將人員從陸路經周邊撤出避險可行性。

  在國內外各方通力協作下,全力維護在蘇丹人員和機構安全的同時,撤離“路線圖”逐漸清晰起來。1500餘人,以喀土穆為主、散居11個州,來自國內27個省區市,有企業員工、孔院老師、留學生,也有個體商戶、媒體人員、援蘇醫療隊員,在蘇丹領空關閉情勢下,可以自喀土穆分別經蘇丹本土海港和埃及、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裡亞、南蘇丹的口岸撤出。

  果斷啟動撤離

  四線並進實施接護

  4月21日,適逢開齋節。喀土穆經歷多日交火,基礎設施遭到較大程度破壞,通信、電力周期性中斷,國際機場嚴重受損、無限期停運,在蘇丹中國公民的安全焦慮和撤離意願進一步增強。蘇丹沖突雙方宣佈停火72小時,自21日上午6時起生效,實施撤離行動第一次出現瞭寶貴的“安全窗口期”。

  國內,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發出指令,開始撤離行動。國外,中國駐蘇丹大使館和駐周邊國傢使領館紛紛行動起來。一則內容相似的領事提醒,幾乎同一時間出現在駐埃及、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裡亞等國傢大使館網站上,提醒計劃自行撤離赴上述國傢的中國公民註意旅途安全、報備出行線路、選擇有工作組接應的路線等。

  埃及。駐埃及大使館迅速派出工作組考察位於埃蘇邊界的高斯陶勒口岸。第一批趕到邊境口岸的工作人員發現,各國等候撤離人員眾多,正常受理通道被堵死,於是逐一收集48名待撤離中方人員護照,對埃方關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爭取到埃方開辟專用通道,集中辦理出關手續。在20人遇簽證貼紙數量不足、需等待次日辦理的意外後,工作組再次通過交涉爭取到埃方“特事特辦”,先蓋章出關、後補簽證。

  埃塞俄比亞。駐埃塞俄比亞大使館獲悉將有38人自喀土穆往埃塞撤離後,當晚派出工作組奔赴800多公裡外的米提瑪口岸,一路護送撤離人員抵達離口岸最近、有飛首都航班的貢德爾市,協助補辦證件、預定航班、安排送機。次日一早,再次驅車4個多小時返回口岸,迎接協助第二批、第三批共58人通關轉移。

  厄立特裡亞。駐厄立特裡亞大使館工作組在崎嶇山路上行駛7小時抵達邊境後,立即在厄蘇邊境線上搭建帳篷作為臨時營地,確保從蘇丹入境的每一名同胞能第一時間看到營地上空飄揚的五星紅旗。在工作組大力協調下,厄移民局為中國公民開通“綠色通道”、專人辦理,原本一整天都未必能辦下來的通關手續,僅用2小時即辦理完畢。

  南蘇丹。駐南蘇丹大使館連續做該國外交部和有關部門工作,推動南蘇丹方面在一天之內完成審批撤離中國公民入境許可手續,緊急為40多名中國同胞辦理旅行證件,為135名自蘇丹撤離公民安全進入南蘇丹、早日回國提供瞭保障和便利。

  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分別安排聯絡員與各工作組密切溝通,不眠不休,即時掌握通關動態、指導應急處置、及時發佈信息、協調駐蘇丹大使館配合行動。在國傢有組織的接護下,300餘名陸續通過陸路前往蘇丹周邊國傢的中國公民,順利通關、無一傷亡。

  接連突破難關

  打通陸海“生命通道”

  4月23日深夜,外交部赴蘇丹工作組受命踏上征途,不少在蘇丹的中國同胞也徹夜未眠。中國駐蘇丹大使館計劃次日組織在喀土穆中國公民集中撤離的消息,讓大傢十分激動與期待。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綜合研判安全形勢,比較線路,經過反復“沙盤推演”,選定瞭陸海空聯動撤離蘇丹的主路線,先將人員從喀土穆以陸路轉移至蘇丹港,再從蘇丹港以海路轉運至沙特吉達,最後再從吉達通過航班接返回祖國。這條後來被事實證明的安全路線,在戰局和戰事影響下,仍坎坷不已、險象環生。

  從喀土穆撤出的前一天,外交部和駐蘇丹大使館再次專門就保障撤離隊伍安全做蘇丹方面工作。撤離當日,駐蘇丹大使館周邊還能聽見槍炮聲。天蒙蒙亮時,大使館全體工作人員已趕到撤離集合點,分別清點人員、核對名單、維持秩序、聯絡車輛等。到館工作剛滿3個月的老張是其中一員。負責實時匯總更新在蘇丹中國公民信息的她,已連續幾天夜以繼日地在電話旁值守、記錄、匯總。她一邊對著手裡的人員信息表招呼同胞登車,一邊耐心地在電話中勸導尚有猶豫的同胞盡快撤離。厚重的防彈衣和沉甸甸的鋼盔,與她略顯瘦弱的身體似乎不太協調,卻又格外襯托出幾分淡定、堅毅和勃發的英氣。

  在百般努力下,一支由6輛大巴、7輛轎車組成,載有306人的撤離車隊終於出發。負責帶隊的,是使館95後青年外交官、主管領事保護工作兩年多的小宋。從喀土穆到蘇丹港,需穿越沖突雙方的交火區。車隊剛出喀土穆,就被一處哨卡攔瞭下來。路障兩旁的皮卡車上載有多名全副武裝的當地士兵,手持油黑發亮的沖鋒槍,一臉警惕地看著車隊。在頭車上的小宋迅速決斷,一邊周知出發前指定的後面各車車長,招呼同胞們務必保持冷靜、不要輕舉妄動,一邊與對方沉著交涉——“這是中國的撤僑車隊,我是負責組織撤離的中國外交官。車上隻有中國公民以及他們的傢人。請予放行。”幾名士兵聽到這兒湊著頭嘀咕瞭一番,又將小宋的外交護照拿去一再翻看,終於同意放行。

  一路上,撤離車隊先後經歷瞭6道關卡,一次次被荷槍實彈的士兵攔下盤查,經過小宋一次次有理有利有節的交涉,一次次贏得理解、尊重並安全通過。長約940公裡、車程14小時的撤離路,整支隊伍多走瞭幾個小時,但沒有一名同胞掉隊。

  中轉地蘇丹港。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在亞丁灣護航的導彈驅逐艦南寧艦、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全速奔赴執行撤離任務。中國交通運輸部臨時征用商用油輪“山東濰河”號協助撤離,也在朝著蘇丹港進發。在外交部和國資委指導下,中國港灣公司蘇丹港項目所在地早早忙碌起來,工作人員忙著騰出營地,準備餐食,盤點生活物資,以備臨時安置自喀土穆撤出和自其他城市集結至此的近700名同胞休整,做好人員和艦船抵離相關服務保障工作。

  此時的蘇丹港,各國僑民雲集。辦理出境手續的窗口外,隊伍長得一眼望不到邊。足足6個多小時,僅有50多人辦妥出境登記。照此計算,涉及數百人的撤離,恐怕得耽擱幾天。撤離速度直接關乎安全。外交部和駐蘇丹大使館針對堵點迅速采取行動,將工作向上做到蘇丹政府高層,向下做到具體基層官員,最終爭取到港口方面指派專門人員,趕到臨時安置地,在最短時間內一一為待撤離中國公民辦妥出境手續。

  經歷瞭長途跋涉、輾轉登記和一夜休整,第一批678名撤出人員於4月26日登上南寧艦和微山湖艦,駛向第二個回國中轉地——吉達港。按照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提前做好的安排,抵達時,外交部工作組、駐沙特大使館和駐吉達總領館工作組早已在此等候。工作組對同胞們表示慰問,迅速協助辦妥入境手續、轉運安置。民航局協調派出的民航接返包機將於幾小時內飛抵吉達,多個地方政府在國內協助接返的工作均已就緒。

  截至4月26日晚,已有1100多名中國同胞從蘇丹安全撤離,其中包括香港特區居民。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吳璽接受采訪時表示,外交為民是中國外交的根本宗旨,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連續奮戰10多個晝夜,協調組織緊急撤離行動。駐蘇丹大使館同志們冒著生命危險周密組織,打通“生命通道”。人民解放軍聞令而動,火速馳援。各部門、各地方齊心協力,中資企業全力配合,僑團、學聯守望相助,共同上演瞭現實版的“萬裡歸途”。

  保持戰時狀態

  堅決維護人民安全

  戰地撤離行動如同一場戰役,有前線的短兵相接,也有後方的運籌帷幄。

  位於北京市二環邊上的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在整場撤離行動期間,始終人聲鼎沸,電話響個不停。“駐蘇丹大使館報告喀土穆斷水斷電,少數同胞生活物資告急”“又有一傢中資企業報告所在辦公樓臨街窗戶玻璃均被震碎”“在蘇丹南部的西科爾多凡州還有90多人等待撤離”“第一批38名中國公民已經登車即將前往埃塞俄比亞”“海軍軍艦離蘇丹港還有4小時航程”“在吉達已聯系上數傢酒店,可騰出一定數量房間緊急安置撤出中國公民”“派赴前方的工作組組長剛剛與沙特外交副大臣會面,沙方願意提供最大支持”“自蘇丹港搭載首批61名撤離中國公民的‘山東濰河’號油輪將於5分鐘後靠泊吉達港”……來自國內外各個方向的海量信息在這裡匯集,經過分析、處理,一道道清晰的指令又從這裡發往國內外。

  根據撤離需要、任務性質,領事保護中心設立若幹工作小組,協調部委、聯絡地方、對接軍方、溝通駐外使領館、處理僑民求助、跟蹤形勢動態、對外發佈信息等,既相對獨立運行,又彼此密切協作,一切緊張而有序。

  在喀土穆沖突發生第一天,領事保護中心就遇到瞭一個棘手問題:孔子學院2名教師住所位於交火核心地帶,受困無法撤離。領事保護中心會同教育部、駐蘇丹大使館緊急研究解救方案,一邊安排專人24小時保持聯系,隨時掌握動態,指導沉著避險,一邊連續不斷做蘇丹有關方面工作,促使對方安排小股部隊實施營救,同時協調華僑在附近穩妥地點接應並臨時安置。通過近30個小時的聯動營救,2名老師總算安全脫離險境。

  4月17日領事保護中心接到報告,中方公司在喀土穆的1名專傢下樓轉移避險途中受輕傷,1枚流彈擊穿墻體、產生大量碎片,造成專傢前額擦傷、左腿嵌入異物。傷口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可能引發嚴重後果。前後方緊急協作,在蘇丹沖突雙方激烈交火期間,迅速安排賓館人員為其消毒、包紮,協調援蘇醫療隊視頻診斷和指導,聯系當地華僑診所上門救治,終於化險為夷。

  撤離隊伍從喀土穆前往蘇丹港,一路見到的是滿目瘡痍、關卡林立,面對的是潛在的、未知的危險。領事保護中心的每名同志,每個小時、每一分鐘都為此擔心不已。中國與蘇丹有6個小時時差,當300多名中國公民在當地時間凌晨抵達蘇丹港時,北京已是清晨。惟有同胞們都平安抵達才能放下心來,領事保護中心的全體同志跟著熬瞭一個通宵,有的同志的母親身患重病,有的同志的妻子剛動瞭大手術,卻依然堅守崗位。

  撤離,對部分在蘇丹的中國公民來說,有不少難以割舍的牽掛。領事保護中心、駐蘇丹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堅持“一個都不能少”,拿著僑民登記信息表,一個一個地打電話,一次一次苦口婆心地勸說,分析形勢、曉以利害。外交部領事司負責人還給多個省區市外事部門打電話,協調地方政府從傢鄉、傢人的角度協助做工作。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絕大多數在蘇丹中國公民決定撤離。

  在喀土穆,當第一批同胞陸續登車、準備出發時,駐蘇丹大使館門前突然來瞭幾名“不速之客”。一名巴西人帶著一傢6口向工作人員求助,希望能一同撤離。一個電話再次打到瞭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並很快得到瞭回復:“能幫盡幫,不僅要幫助撤,還要盡量安排好。”就這樣,他們在喀土穆上瞭車,又在蘇丹港登上瞭軍艦,一直到在吉達下船,對中方的照顧贊不絕口。

  守護萬裡歸途

  奏響團結協作華章

  “感謝祖國”,這是在撤離行動中最常聽見、最為質樸的同胞心聲。在喀土穆,陸續登車撤離的同胞,紛紛對我使館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在蘇丹港,指揮員“開始登艦”的話音未落,人群中響起“感謝黨中央”“祖國萬歲”的歡呼。在吉達,多傢中資企業的撤出人員興奮地打出橫幅“感謝偉大祖國”。在蘇丹港,數百名同胞齊聲歌唱國歌,久久回響。那是發自內心的贊歌,是對祖國的致敬。

  在巴西外交部就救助巴西僑民表達謝意時,在200多名巴基斯坦撤離人員揮舞著巴中兩國國旗下船時,在外籍人士與工作組人員擁抱時,我們感受到外國朋友對中方友好支持與傾力付出的認可。看著僑民們眼中洋溢的安心與幸福,聽著同胞們對偉大祖國的自豪與歌頌,多名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發自肺腑地表示,連續10多天奮戰帶來的疲憊煙消雲散,為瞭同胞們安全回傢,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什麼是危難中最堅實的依靠?“我們一定帶大傢回傢”“(到邊境)有一個,我們接一個”“不放棄任何一位同胞”……在外交官們擲地有聲的話語裡,相信可以找到答案——這就是祖國,你永遠可以相信她!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