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特區回歸27周年紀念,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指世界形勢持續轉變,新挑戰不斷出現。香港必須強化自身優勢和競爭力,同時透過加速發展創新科技,培育新的產業,為各行各業賦能,推動結構轉型、產業升級。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數字經濟、跨國供應鏈管理等都是未來需要大力推動的領域。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30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明天7月1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的重要日子。回看過去27載的崢嶸歲月,見證着我們與國家關係更深的結連,也讓我們更深思考如何能更好推動香港發展、貢獻國家未來。

 

在這個七一長周末假期開始之際,我特意相約了幾位中學生一起到香港科學園,走訪多家從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初創企業,並與其創辦人及負責人交流。

 

其中一家初創公司專注在手術機械人,靈巧而平穩的外科手術機械臂及作業平台,由頂尖的外科醫生團隊和優秀的工程師合力研發,讓醫生透過具觸感的操控桿,精準地進行微創手術。

 

另一家公司則透過人工智能和視覺技術,高效便捷地進行環境掃描並提取地理空間數據,構成3D立體資訊圖。收集到的數據可以作多方面的應用,例如在樓宇建造、渠務工程等。機械人可以在惡劣空間中作業,進行厭惡性和重複的工作,並減低工人在工地的危險。公司的產品已獲不少政府部門和本地機構所採用。

 

還有一家初創公司研發了人工智能機械狗,它具備很大的柔韌度和彈跳力,即使被弄翻了也能輕鬆回彈至站立姿態。配合實時數據和人工智能,機械狗可以肩負多種功能,甚至執行巡邏任務。我和學生們也嘗試透過觸控屏發出指令,跟這隻機械狗合作完成任務。

 

短短一個多小時走訪三家公司,同學們眼中流露着對探索新科技的熱忱和好奇心,亦有新發現、新體會的樂趣,我們都有很深的感受。本港實在有不少極具創意和潛力的科技初創企業,也有很多充滿熱誠的科技人才,推動創新研發,矢志服務大眾、讓人類有更優質的生活質素。同學們說,這次的參觀感覺新鮮而獨特,為他們開了眼界,也讓他們更有興趣學習數理工科,以至投身創科行業。探訪期間,大家發現其中一家初創企業的負責人正是同學們多年前同校畢業的師兄,讓同學們倍感鼓舞。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創新科技迅速發展、更新迭代之際,年輕人更是我們的未來。燃起他們對美好前程的憧憬、引領他們認識未來發展的大勢,將支持香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積極貢獻國家和香港的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的堅實支持下,香港自回歸以來持續穩步發展。香港憑着「一國兩制」的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一直肩負獨特的角色和功能,讓我們在不同的經濟領域持續取得新的發展。

 

2023年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達到50,500美元,位於全球前列。香港是全世界唯一同時匯聚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的地方,作為聯通內地和世界的雙門戶,功能突出。香港的國際化特色繼續保持,去年境外公司在港設有辦事處以至區域總部的公司,約有9,000家。隨着《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今年3月正式實施,香港全面築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社會和營商環境更見穩定。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持續鞏固和提升。以證券市場為例,港股市值現時超過32萬億港元,是97年回歸時的十倍,也是我們GDP的11倍。債券市場發展區內領先,在安排亞洲國際債券發行上,過去連續16年位居亞洲第一。財富管理方面,我們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30萬億港元,約2,700個單一家族企業辦公室在港營運。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和東南亞人民的財富水平不斷累積和提升,香港財富管理業務必定將再攀高峰。

 

多年以來,隨着國家持續深化改革開放,並對香港厚愛和支持,加上香港固有的優勢和港人的勤奮拼搏,我們一步步發展成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世界形勢持續轉變,各種新的挑戰亦不斷出現。我們必須強化自身優勢和競爭力,同時透過加速發展創新科技,培育新的產業,並為各行各業賦能,推動結構轉型、產業升級。我們既要鞏固傳統優勢產業,亦要加快培育新的產業,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本港經濟更多元、更具韌性的發展。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數字經濟、跨國供應鏈管理等都是我們未來需要大力推動的領域。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讓市民有更美好的生活、讓年青人未來有更多元化的發展機會。

 

只要能以「從未來看今天」的視角去籌劃,我們便會更清楚知道方向和定位、如何更好的裝備自身,向清晰的目標邁進。

 

在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這個普天同慶的大日子,特區政府將會跟多個機構和商界聯手推出多項活動和不同優惠。多種交通工具亦將推出免費乘搭和優惠路線;多個康文署的康樂設施和博物館展覽也免費開放;旅遊景點有各種折扣,食肆商鋪也有不同的優惠,相信大家都能一起開心參與和慶祝這個意義重大、值得紀念的大日子!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