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哥”藍光發展,開啟A股退市倒計時。     在連續20個交易日成交價低於1元/股後,5月10日開市起,*ST藍光(藍光發展,600046.SH)正式停牌,股價定格在瞭0.4元。     5月9日收盤,*ST藍光以0.40元/股收盤,當晚,藍光發展便收到上交所下發的《關於擬終止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上證公函[2023]0444號),截至2023年5月9日,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已經觸及終止上市條件。     上交所表示,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9.1.10條、第9.2.7條等規定,對*ST藍光股票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如*ST藍光申請聽證,應當在收到本事先告知書後5個交易日內提交書面聽證申請。而在停牌後的15個交易日內,根據上市委員會的審核意見,上交所將作出是否終止藍光發展股票上市的決定。     早在4月13日,贛系房企新力控股就在敲開港交所大門1246天後,成為首傢被摘牌的內地房企。如今不到一個月,藍光發展也走到瞭退市的邊緣。     千億房企的“隕落”     上世紀90年代成立的藍光發展,從成功借殼上市,到突破千億大關進入TOP30房企行列,再到背負百億負債飛速“隕落”,才經歷瞭不過八年光景。     2008年,藍光發展斥資3.22億拿下迪康藥業約30%股份,成為該公司大股東。2015年4月16日,迪康藥業便正式更名為藍光發展,並成功登錄上交所。至此藍光發展也搖身一變,成為瞭A股市場有名號的上市房企。       上市後,藍光發展以百倍增速開始狂飆,不到五年便邁進瞭千億房企俱樂部。數據顯示,2019年藍光發展銷售額達到1015億元。與此同時,當年公司實現營收391.94億元,較2015年175.98億元增長122.71%;實現凈利潤41.59億元,較2015年9.54億元增長335.95%。     營收高速增長背後,是藍光發展在土地市場的攻城略池。     2019年和2020年那兩年,藍光發展連續在各地高溢價拿地。其中,溢價率超過50%的地塊數量就達到28宗,兩年時間裡,藍光發展合計拿地108宗。     激進擴張也讓藍光發展吃到瞭“苦頭”。隨著2020年“三道紅線”出臺、2021年房地產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期,房企爆雷不斷,而這其中也包括藍光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從2020年底開始,藍光發展便先後出售迪康藥業、藍光嘉寶服務和多個房地產項目以回籠資金。2023年4月,藍光發展還賣掉瞭上海總部所在地——虹橋世界中心D1棟寫字樓。     在一系列項目甩賣的同時,藍光發展內部也出現瞭員工大規模離職的情況。危急時刻,2021年6月4日,藍光發展創始人楊鏗辭正式宣佈辭去董事長職務,並將公司的未來交給瞭自己的兒子楊武正。     不過“二代”接班,也很難力挽狂瀾。     數據顯示,2021年藍光發展實現營業收入201.16億元,同比下降53.17%;實現利潤總額-149.16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8.34億元。截止2021年12月31日,藍光發展總資產1745.96億元,總資產負債率為96.01%,凈負債率為639.14%,扣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93.63%。     事實上,當房地產行業發展底色由“量”擴張轉變為“質”的提升,許多房企都在進行轉型發展模式。至於藍光發展為何沒能轉型成功,而是走到退市的邊緣,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傢柏文喜指出,藍光發展除瞭杠桿運營過高,還存在佈局分散、拿高價地過多的問題。     在柏文喜看來,當藍光發展遭遇市場反轉和去化不力後,就馬上出現流動性困難和資金鏈斷裂,說到底還是企業戰略管理和運營策略不夠嚴謹周密所致。     天風證券也曾在2021年7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政策收緊、融資收縮是大背景,在藍光發展由成都走向全國的過程中,管理能力有欠缺、資產質量偏差、債務結構問題突出構成瞭藍光發展的基本面,而市場惡化、非標持續收縮或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也導致藍光最終走向瞭違約。     債臺高築,瀕臨退市     截至2023年4月4日,藍光發展累計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金額已達到瞭420.55億元,包括銀行貸款、信托貸款以及債務融資工具等。     與此同時,據克而瑞監測數據,2022年藍光發展在全國9個重點城市市場,銷售金額全部負增長,其中成都、昆明、福州及西安等省會城市市場,同比分別下降9%、32.55%、50.16%和12.21%。上述城市項目大部分處於逾期交付狀態。     基於此,2022年,藍光發展營業收入約193.04億元,同比減少4.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49.4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242.05億元。公司總資產約1323億元,同比減少24.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約-238.69億元,同比減少1858.96%。     年報中,審計機構認為,藍光發展2021年至2022年連續虧損嚴重,已資不抵債,大量債務違約引發訴訟,多個銀行賬戶被司法凍結,正常生產經營受到重大影響,這些表明,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而公司的多個不確定事項之間相互影響,並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累積影響。     在2022年年報發佈後,藍光發展便因資不抵債而觸發退市警示機制,股票開始“披星戴帽”,由“藍光發展”變更為“*ST藍光”。     對此,藍光發展表示,2023年公司將面臨嚴峻考驗,將在穩定經營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債務風險化解方案制定和實施,維護公司及全體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截至目前,藍光發展的債務重組至今未形成實質性的方案。針對債務重組問題,大公房產致電藍光發展,但截止發稿無人接聽。     那麼在僅剩的15個交易日中,藍光發展還有無自救機會?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指出,從邏輯上來看,藍光發展自救的難度非常大,或者一定要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出現,比如有“白衣騎士”。目前看來,藍光發展可能已經失去瞭這種自救的窗口期。     柏文喜也對大公房產表示,面值退市的公司沒有退市整理期,風暴來的更直接,這類公司想要自救,隻能在重組完成和恢復經營之後,走重新上市途徑瞭。當然, 不重新上市也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但恢復經營的前提是需要進行公司重整。       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指出,藍光發展被停牌一事說明瞭部分房企的經營狀況還是不好,很大程度上說,近期一些房企債務展期或債務重組等事件,掩蓋瞭一些重要的問題。股票市場的反應說明,“用腳投票”的機制正逐漸發揮作用。     柏文喜稱,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加速,對投資者而言能夠保持資本市場的活力和資源配置與更新能力,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投資機會與資產配置選擇。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