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

在美的厨热顺德工厂,26秒即可下线一台洗碗机;在广汽埃安,每53秒就有一辆白车身焊接“完工”;在黄埔的超级农场,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几乎实现“无人下地”……这正是“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的生动实践。

这一生产力的跃升,背后是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主、制造业当家,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势能。

2023年,广东明显加强了对制造业的调整优化,相继发布了“制造业当家22条”、“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外资17条”、“降低制造业成本10条”等系列针对性举措,促进各类高端资源要素快速向制造业倾斜。

1月20日,《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发布(简称《条例》),其中提及“推动发展智能制造”、“强化制造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等举措,再次体现出广东制造迈向“智造”的决心。

如今,在“制造业当家”的广东,20个战略性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0%;2023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万亿元,同比增长4%,连续7个月回升;工业投资增长23%,连续3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世界制造中心看中国,中国制造中心看广东。”受访专家认为,广东的制造业为全国经济做出了重要支撑,广东“智造”与广东制造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先进技术赋能智能制造,同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聚力产业发展,从而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广东的“智造”前景值得期待。

科创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广东对此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可见,要把创新资源真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还要能够把成果落到产业上,对广东而言,破题的“密码”是覆盖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珺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建议,广东要通过创新培育更多的高技术含量的新创企业,推动新产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制造业生产环境改造。“创新”与“科技”对制造业赋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事实上,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广东就陆续更新了一系列推动制造业创新效应溢出的举措。

比如,在推动制造业扩大开放方面,“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外资17条”提出,深入实施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推进制造业领域开放举措落地见效;在减轻企业研发压力方面,“降低制造业成本10条”提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等举措。

正是在“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赋能下,广东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持续领跑。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在更加广阔的生产线上,在广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氛围带动下,一批“链主”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依托科技创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今年1月15日,华为牵头的“鸿蒙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基座与产业应用”被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同为粤企的比亚迪,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61.9%至302万辆,拿下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这背后正是科技赋能生产力跃升的实力。

“科技创新对于解剖生产力、提升产业效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科技创新能形成全新的产业改变,带来制造业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

他进一步分析,科技成果实现良好转化,有赖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广东近期推出的30条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以及过往一系列针对企业创新的举措,都是把重要着力点放在企业家创新主体上,让企业能够把源头创新的内容进行二次研发,从而应用到制造业的智能转型中来。

新赛道乘势加速智造升级

根植于深厚的制造业产业土壤,在高科技企业云集广东、竞相攀登科技高峰的同时,广东已经敏锐地观察到萌动于制造业产业发展蓬勃发展之外,“新”的因素正在累积,推动质变产生。

《条例》提到,要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谋划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竞逐新兴产业新赛道,广东持续积累“新”因素。截至2023年12月,广东已形成包括绿色石化、先进材料、智能家电、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新能源、超高清显示、绿色石化等3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四成。

数据之间见效益,增效之间见质量。受访专家认为,作为中国制造业大省,广东在工业取得的“新”成就,关键在于广东把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表示,“含智量”意味着广东要推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需求为引领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含绿量”意味着从源头上采用绿色低碳的原材料,再到最终产品的消解和回收利用都是绿色低碳的过程,并通过技术改造,建设“零碳工厂”“低碳工厂”取代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车间。

“‘含金量’意味着一方面企业产品附加值得到延伸,利润率有效提高,另一方面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刘金山表示,广东制造业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工具也应该是多样范围的、可适用的、可适配的,企业在融资需求、化解财务风险方面应有相应配套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近年来,广东同步在工业投资上持续发力,加码投资布局相关的新兴产业,推动百亿级新兴产业项目集中落地建设。

总投资109亿元、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在广州竣工投产,这是广州目前最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之一;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埃克森新能源储能电池项目正式落地珠海;总投资超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一期在惠州完成重型塔器吊装……

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广东全省工业投资实现同比增长23%,连续35个月保持2位数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1.4%,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7%。

“企业愿意拿出钱来投资、扩大生产,说明看好广东制造业的市场前景。”林江表示,对国内外企业来说,到广东投资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而从需求端和供给端来看,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很好的基础条件,广东需要瞄准世界先进技术,进一步发力新经济、新基建,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

刘金山则认为,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投资将带来制造业产业的强链补链,背后体现的是广东统筹发展安全的重要性。“重大项目落地意味着广东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的韧性,防止在各种风险冲击下产业链断链现象出现,通过提升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从而反哺到提高整体制造业产业的‘含金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