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庞成 实习生吴知朋 广州报道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催生了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交易、智能客服、智能营销等创新应用,推动传统业务不断提质增效的同时,引领金融业务向创新迈进。

广东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在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和“十四五”金融改革发展专项规划中均对金融科技发展做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将金融科技创新作为建设金融强省三大驱动力之一。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市也制订各自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的发展。广东金融科技发展势头良好,对金融科技人才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东省金融科技协会秘书长朱明春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科技发展迅速,但金融行业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面临缺口。此外,多数金融从业人员对金融科技的认识,仍更多将其视作业务的支撑,用技术引领业务创新是目前存在的短板。

广东省金融科技协会秘书长朱明春 受访者供图

金融大模型应用前景广阔

南方财经:你认为,2023年有哪些对金融科技行业影响较大事件?

朱明春:我认为,2023年对金融科技行业影响最大的事件必然是AI大模型在金融领域逐步开展各式各样的运用。2023年初,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产品席卷全球,金融行业作为数据密集产业,是最被看好的大模型应用场景之一。例如,AI大模型可在投资业务中用于风险评估、市场分析等投资决策;在股票投资业务中,AI大模型可用于选股、择时、宏观经济预测等应用;在优化金融服务的效率方面,客服生产式数字人坐席、设计创意生成、语音语义分析和线索挖掘等场景应用亦十分广阔。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各大厂商纷纷推出适配各类业务场景的垂直类金融大模型,但金融大模型如何实现真正的落地运用,还需多方共同努力,解决算力、算法、数据、安全、监管等层面的问题,打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从金融科技行业整体来看,过去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边缘计算等新兴科技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催生了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交易、智能客服、智能营销等应用。可以说,金融科技发展高度决定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深度。

南方财经:近年来,广东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发展情况如何?

朱明春:结合广东的情况来看,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和“十四五”金融改革发展专项规划中均对金融科技发展做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将金融科技创新作为建设金融强省三大驱动力之一,增强金融科技等领域“软实力”。

近年来,广东金融科技发展势头良好,数字金融业态愈加多样,相关支持政策与监管体系也进一步完善。一批数字金融领域的创新试点及数字金融研发和应用推广的平台载体相继推出,金融机构数字化发展水平亦获得较大提升。

例如,数字人民币试点在深圳、广州试点基础上,推广到广东全省范围;广东省级层面,通过整合政府数据搭建“中小融”平台,提供高度信息化的融资对接服务;微众银行成为互联网银行标杆,平安集团“壹账通”成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已经在金融风险防控和金融服务中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需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南方财经:2023年10月底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做好包含数字金融之内的五篇大文章。结合广东情况来看,发展数字金融要抓哪些关键点?

朱明春:我认为,当前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关键在于加强技术运用和数据建设。在加强技术运用方面,除了对前沿技术的持续探索与运用以外,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成熟的技术,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亦同样重要。例如,从我们对协会成员机构调研走访情况来看,我们注意到,一些用于改善用户体验的技术手段,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需要用户线下跑腿,甚至多次跑腿才能完成业务,这与技术运用的初衷相悖。这些是发展数字金融要彻底解决的,科技的运用能力与管理需求需相互配合。

在数据建设方面,以金融大模型为例,训练与发展大模型的关键在于为其输入安全、有效、完整的数据。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数据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资产之一,数据在机构内与行业间的流通性往往较差。目前,各家金融机构在引入和发展金融大模型多是“各自为政”,各自训练,这样做目的虽是确保尽量遵循数据安全、隐私和合规要求,但也可能造成算力的浪费、数据库重复建设和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因此,从行业来看,要加快数据流通,打通数据堵塞点,可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利用我们的制度优势,发展一套数据安全、内容完整、全国可查可用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分布式数据系统。从金融机构来看,当前加强数据建设的重点并非急于向外部获取数据,而是应当将金融机构内部存储的大量的非标准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类,结合AI大模型技术,将存量数据进行重新挖掘、重新激活存量数据的价值,为客户重新定制符合需要的金融产品。短期来说,我认为一半以上的金融机构,他们不是缺少数据,而是数据太多,数据运用得不充分,数据的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

此外,金融科技行业需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金融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真正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供给存在缺口。实际上,金融科技的技术逻辑就是金融业务本身的逻辑,但多数金融从业人员对金融科技的认识,仍更多将其视作业务的支撑,用技术引领业务的创新是普遍存在的短板。金融业变革最大的是思想变革,做好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是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基石。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业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未来方向。

南方财经:粤港两地在金融科技领域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朱明春: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更新法规框架等政策措施,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迅速扩张。

香港投资推广署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目前超过800家金融科技公司和超过3900家初创企业,有超过10家独角兽企业在香港建立总部。在2023年的“全球金融科技指数”评价中,香港位列亚太区第一及全球第九名。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有许多国际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例如,香港虚拟资产的发展及监管、Web3 野蛮成长带来的金融基建的机遇,都是行业关心的问题。当然,在虚拟资产的发展及监管,我个人认为,目前香港的经验还不算成熟,内地还应该继续持观望态度。

此外,在把金融和科技资源充分利用到绿色产业方面,由于内地绿色金融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将香港在绿色金融方面一些创新、成熟的做法引进内地,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例如,通过香港的平台给绿色企业融资、贴标。随着对绿色产业的认识加深,企业转型走上绿色既是形势所需,也是企业长远发展必经之路,科技力量是最有效办法,金融的扶持,有助于帮助企业走出转型的“阵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