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区汉宗

区议会是地区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新一届区议会选举既要确保过去的区议会乱象不再发生,同时也要令区议会更好发挥职能,有心服务社区的人士可以透过不同管道加入区议会,令区议会有更高质素,是完善治理架构的“最后一公里”。

新一届区议会选举将于12月10日举行,选举事务处收到399份参选提名,选举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立法会选举。为什么这场选举会吸引如此多的人参选?为什么选举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事实上,此次选举既是全面贯彻“爱国者治港”、杜绝区议会乱象的重要一环,也是更好地维护港人切身利益,完善治理架构的“最后一公里”。

1、2019年在“黑暴”之下产生的区议会成为“港独”、“揽炒”的平台

回归以来,香港举行了六届区议会选举。以往的选举,表面上对抗激烈,但闹哄哄的背后,却是制度漏洞之下的种种荒谬景象。区议会一度成为美西方势力及反中乱港分子企图夺取政权的平台,他们将“港独”、分离主义思潮带入地方行政架构,鼓吹无差别否决政府在社区治理,甚至是民生工作方面的政策建议,让公帑变成搞乱社会、破坏“一国两制”的弹药。

尤其是2019年爆发的港版“颜色革命”,那一年在“黑暴”之下产生的区议会,成为“港独”、“揽炒”的平台,成为撕裂社会、破坏香港稳定发展的场所。2019年区选前夕,“黑暴”在全港范围大肆暴力袭击,建制派人士亦屡被针对。民建联有数十个地区及议员办事处受到逾80次的攻击,工联会亦有20多个服务点、工人俱乐部、工人医疗所、工联优惠中心,及6个议员办事处、3个地区服务处,受到暴徒的恶意破坏。何君尧更在街站遇刺,须即时送院。一些极端分子当选后,不断破坏社区和谐,如此区议会,早已变质,成为社区的敌人。

2、区议会选举是特区完善地区治理体及重塑区议会后第一场全港大型选举,意义重大。

新一届区议会将专注关心民生事务,发挥其应有的地区服务和咨询功能;亦会全面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对“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对特区良政善治、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重塑后的区议会,在一系列选举及监察制度之下,有效防止区议会再被反中乱港分子骑劫、操弄、瘫痪,防止那些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乱象再次在区议会发生。

第七届区议会选举提名期10月30日结束,特区政府翌日随即举办“完善地区治理共创美好社区”研讨会,行政长官李家超主持并致辞,中联办主任郑雁雄等多位官员及嘉宾应邀出席并作交流分享。

李家超的致辞,深刻地阐述了区议会从来不是特区政权的一部分,因此将它和香港民主制度挂钩是错误议题,基本法明确规定区议会的本质是“非政权性”的咨询机构,因此不是代议机构,“因此讨论区议会中的所谓民主成分是错误引导,是伪命题,完善地区治理是确保不再走错路,按自身整体利益,推进优质制度发展,优质民主发展。

中联办主任郑雁雄从宪制层面提出的完善地区治理的“四个逻辑”

中联办主任郑雁雄从宪制层面提出的完善地区治理的“四个逻辑”,深刻揭示完善地区治理的重要性、必然性、紧迫性,其中的微言大义就在于坚定不移地维护“爱国者治港”原则,让香港特区运作回归符合政治逻辑历史逻辑法理逻辑实践逻辑的轨道,有序运转为市民打造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

郑雁雄分享四点看法:第一,深刻把握完善地区治理的政治逻辑,坚定深入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第二,深刻把握完善地区治理的历史逻辑,彻底清除港版“颜色革命”的土壤;第三,深刻把握完善地区治理的法理逻辑,持续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第四,深刻把握完善地区治理的实践逻辑,以系统集成的基层治理体系助力良政善治。郑雁雄提出的“四个逻辑”,将完善区议会的初衷、法理、目的、作用,讲得一清二楚。“四个逻辑”环环相扣,彰显了完善地区治理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明确区议会改革的政治原则、法理基础、现实需要,全面阐释了完善地区治理对推动香港良政善治,增进市民福祉的重要作用,有助社会凝聚共识。

3、自完善地区治理工作的建议方案公布以来,特区政府马不停蹄,宣传解释听取意见并争取支持

特区政府全力推进选举的各项宣传活动。除一些传统的宣传手法,如海报、横额、彩旗、广告、电视短片、专辑等,更采用一些崭新和接地气的手法,包括举办“区选夜缤纷”、“区选Halloween”,以及超过100场的“区选进社区”活动,主动走进社区,与市民“零距离”接触沟通。亦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拍摄宣传片,鼓励市民积极投票。同时又在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为候选人举办多场选举论坛,让大家更明白各候选人的政纲、决心和能力。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公布,于11月28日起一连四天举行选举论坛,举行该论坛的目的,是希望让所有候选人有机会表达意见,展现自己对当区情况及社会政策的了解,同时帮助全港市民认识区议会新选制,加强对候选人的了解。该论坛的举办意义重大,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大家不再是互相攻击、恶语相向,而是比政纲、拼能力、展抱负,让候选人用实力去争取选票。光有宏伟漂亮的政纲是不够的,选民们更看重的是候选人的能力。完善后的新选制对于政治极端化有了极大的遏止力,对议员有更高的要求,不可能再像过往能够“滥竽充数”、“鱼龙混杂”,候选人要当选必须有能力,符合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提出的“五个标准”。

4、399人来自不同的政治背景,代表性强构成多元

行政长官李家超形容区选是重要大事,区议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已公布完成审查,399名候选人的提名符合法定要求,多名候选人已展开宣传和拉票,李家超呼吁选民投票,在候选人当中选优,协助香港提升地区治理效能。另外,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向全体公务员发信,呼吁所有同事联同家人踊跃投票,一起履行公民责任,用手中的一票选出信任的区议员,共建美好社区。事实上,这399人来自不同的政治背景,既有传统爱国爱港政党,也有新成立的组织及“素人”,可谓“五光十色”。更重要的是,年轻面孔居多,有舆论形容参选人“三观”正、“五官”靓,既有“颜值”又有“价值”,既“贴地”又“熟书”,十分形象,这也足证新选制可以激励更多有志向有能力的人加入区议会。由于植根基层,区议会为那些热心服务香港、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人士提供了难得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基层民众,熟悉地区事务,掌握真实民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历史的经验证明,从政者唯有经过在基层的翻滚打拼,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接地气、通民声、懂区情、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的政治人才,而这恰恰是香港政坛所急缺的而又急需的。

5、候选人拼能力、拼政纲

11月14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行会前说,今次选举所有地方选区以及地区委员会的界别选举,全部都要竞争,而且竞争热烈。在地方选区选举,每区平均近4名的候选人会竞争2个席位。在地区委员会界别选举方面,228人会竞争18区共176个席位,候选人都要拼能力、拼政纲。候选人对于香港的整体发展、对解决重大经济民生问题,乃至对提高政府管治,都有深入研究和其独到见解。候选人是“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严格的审核才来到这一步,他们的雄心壮志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香港的利益 ,为了750万市民共同的家。看到候选人提出的,皆是市民最关心的议题:医疗、教育、住房、通关、弱势群体保障等,这让市民们感到欣慰,感到踏实,看到了香港变得更好的曙光。

6、新一届区议会绝不是“象征性”的机构,而是一个具有实务性、建设性的地区治理推动者

行政长官李家超呼吁选民投票,在候选人当中选优,协助 香港提升地区治理效能

李家超表示,事实上世上民主标准不一,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民主标准,必须按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订立合适的制度,以带来良政善治,才是优质的制度,优质的民主发展。这次区议会选举的最大看点和意义,不在于投票率,而是新的区议会选举如何切实提升香港的地区治理能力,不只是做好地区服务, 更要提升地区的治理能力和水准,提升区议会的效能,从而破解各种困扰民生的老大难问题,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地区治理的新气象。

前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出席民建联活动时表示,不会评估今届区选投票率,认为“愈多人出来投票愈好”,显示对新选举制度的支持。对于没有非建制派能入闸参选,他说新制度是开放,不认为没有民主派就是不多元,选举竞争仍然激烈。

因此,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区议会,绝不是“象征性”的机构,而是一个具有实务性、建设性的地区治理推动者,能在方方面面为香港的更大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能可以更好地调配地区资源,更好、更贴地、更务实地服务各区居民。杜绝了以往区议会的“政治挂帅”,实现“民生第一”的目的。

7、特区治理架构的“最后一公里”

曾是民建联前主席的谭耀宗形容,12月的区议会选举是本港完善选举制度的“最后一公里”,扭转过去有人利用区议会,试图破坏政府施政,拖慢、瘫痪、攻击及抹黑政府,不符合爱国者治港精神的情况。在完善特区选制后举行的选举委员会、立法会、行政长官选举,都落实和体现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可以说,改革区议会是将“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到特区治理架构的“最后一公里”。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特区政府地区治理架构,有利于解决好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重塑区议会组成的改革方案,是环环紧扣下的最后一环,新一届区议会组成由“委任”、“地区委员会界别”、“地方选区”组成,比例约为“442”,再加27席“当然议员”,有助达至社区各持分者均衡参与,吸纳不同阶层、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士加入,方案同样具有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区议会改革方案理性、公平、有序,更加注重民生和发展议题,更加注重参选人的能力和质素,回归良性、理性、平等、乾净竞争,回归基本法第九十七条之下应有的定位,符合非政权性区域组织性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本法赋予的咨询服务职能。特区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完善了地区治理架构,补齐了基层治理方面的短板,将“爱国者治港”落实到了特区治理架构的“最后一公里”。未来几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有了维护国家安全、完善基层治理作为前提,特区政府可以将精力着重放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之上,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提高香港市民的福祉。相信有了第一年的良好开局,本届特区政府定能团结香港各界,在希望中加速前行。

8、指定由民政事务专员出任区议会主席

改革区议会是将“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到特区治理架构 的“最后一公里”

令地区治理更优质和更高效完善地区治理,除了优化区议会职能及组成方式之外,更强化行政主导,令整个地区架构及治理体系都得到加强,未来指定由民政事务专员出任区议会主席,是因为专员最了解地区事务,可以在行政主导方面发挥最大作用,令地区治理更优质和更高效。

18区只有44个区议会选区,平均每区约17万人,共88名区议员,计算非直选区议员会配对于特定选区的话,每名区议员照顾的选区更大、其治理视野亦会更广。此外,区议员亦将获得与现时水准相若的酬金和津贴──现时区议员每月薪金约3.6万元,每月约8000元“杂项开支津贴”、每月约4.8万元“营运开支偿还款 额”,但由于区议会不再设副主席,即区议员的薪金不会因担任主席、副主席而有增加。

如果以获得“酬金和津贴”为培养政治人才的阶梯的话,地区政治人才可以成为关爱队、区议员,或两者同时出任;长远则可参选立法会,或出任政治委任官员。至于无酬金和津贴的“三会”与其他组织则可能属于辅助地区治理的角色。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通过这次完善地区治理方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并响应国务院《“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形成有利行政长官为首的行政主导”的要求。

本文见报时,区议员在12月10日才产生。在完成对区议员的选拔之后,特区政府应该尽快搭建一套常态化的机制,定期对区议员的表现进行专业化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区议员的政治生涯进行中长期的、差异化的、多层次的规划:哪些人继续留在区议会、哪些人可以进入行政体系、哪些人可以进入立法体系、哪些人可以重点培养等。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