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位難求”的淄博燒烤,到買不上票的北京頤和園……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哪些消費場景讓人印象最為深刻?

  無論如何,每一幀人流湧動、每座城人氣火爆的背後,無一不在向世界展示這樣一個事實:熱氣騰騰的中國,又回來瞭。不少省市甚至已經等不及假期過去,當晚就搶先披露當地旅遊和消費數據。

  當“史上最火‘五一’”過去,如何把“流量”轉變為“留量”,是每一個躍過高峰、期待消費市場能繼續乘勢而上的地區最現實的“冷思考”。

  作為全國消費大省的廣東,“五一”前夕則選擇與港澳兩地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季”,攜手推出一攬子促消費政策。

  歷來拼“寸勁”、講效率的廣東,為何在消費加速回暖的當下,選擇將“節”延長為“季”,背後折射出大灣區怎樣的促消費觀?

  “大格局”裡有“大市場”

  粵港澳三地消費“傢底”可謂殷實。

  去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5萬億元,已經連續40年全國第一;香港是全球聞名的“購物天堂”;而澳門依托豐富多元的旅遊業一直吸引著全球遊客……三地在各自優勢消費領域都是“單項冠軍”。

  不過,面對不同體制、不同貨幣制度、不同市場特點,三地消費市場如何進一步融通,便成為檢驗三地融合發展的“試金石”。

  仔細觀察這一次“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季”啟動儀式上相關表態和政策發佈,不難發現,三地都不約而同選擇將自己“平臺化”:甘當旅遊、消費“中轉站”,全力發揮各自優勢,推動消費在大灣區乃至在全國范圍內流動起來。

  比如香港提出:向全球旅客免費送出50萬張經濟艙客位往返機票,旅客可經香港國際機場轉飛至世界各地。

  而澳門特首賀一誠則在視頻致辭中提出“澳門平臺、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享”的產業聯動發展新模式。

  廣東更是披露:對國內國際航線派發一百萬張優惠機票,既歡迎大傢“到灣區來”,也歡迎大傢自大灣區“到全國去”。

  不約而同表述,折射出粵港澳三地更清晰、更長遠的促消費觀念:眼光不再拘泥於所在轄區的“小市場”,而是在更大的格局中謀劃“灣區大市場”,把一城一地的優勢,聚攏成粵港澳大灣區優勢。

  今天,粵港澳聯手提出“一程多站”跨境旅遊計劃、廣東提出攜手港澳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灣區消費中心城市群,打造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正是題中之義。大灣區內各方互相為對方“引流”,也互相將對方當作自己的廣闊市場。一個面向世界的“共同市場”格局更大,收獲必然也將更多。

  “功夫在詩外” 打造消費新場景

  比假期客流更早到大灣區來的,是一批來自天南海北的電商直播主播。

  作為與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季同期舉辦的第三屆直播電商節(廣州),早在節前就有計劃地“引進”知名主播親身前往廣州,通過全新的體驗式直播,沉浸式帶貨灣區好物,主辦方甚至打出“廣貨帶天下,廣帶天下貨”的概念——“千年商都”廣州或許更深諳“場景造勢”的重要性:消費背後是人氣,人氣背後是新的消費場景。

  “五一”假期,另一組數據同樣讓人有些意外:“五一”期間,廣東接待遊客4546.1萬人次,同比增長77.9%,較2019年同期增長18.6%。

  要知道,相比於國內其他地區,廣東歷史遺跡、自然景區數量上並不占優勢。要想在眾多熱門地區中脫穎而出,廣東必須依托自身特點,打造全新的文旅消費新場景。

  就在這次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季上,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李斌公佈的文旅消費政策“大禮包”中,除瞭發放1億元文旅消費券、100萬張景區優惠門票這些“實”招外,還重點推出千場文藝演出進景區、特色自駕遊精品線路、百場嶺南特色文旅節事活動這樣的新“場景消費”融入已有的文旅景區,其目的,正是給消費者更加豐富的場景式消費體驗。

  電商和文旅,在不同領域為消費發力,也在打造新消費場景上“殊途同歸”。

  不論是消費的廣度還是深度,都在尋找新的場景與平臺。惠州主題美食嘉年華拉動“舌尖上的消費”,梅州農特產品和老字號產品展銷……放眼廣東上下,越來越多城市著力打造“一城一節一IP”——看似“功夫在詩外”,拼的卻是主動作為,通過打造新場景,激發區域消費潛能。

  熙熙攘攘的人流,天南海北的連線,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收獲則讓人“驚艷”: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廣東全省消費市場增長超過預期,已經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耕耘“灣區好物” 更深耕“廣式服務”

  就在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季啟動儀式現場一江之隔,“中國外貿風向標”廣交會也在如火如荼地舉行。時隔三年,廣交會迎來全面恢復線下舉辦,來自2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數萬名客商雲集“花城”,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看似“拼經濟”兩個完全不同的“賽道”,卻因為一系列“廣式服務”巧妙聯系起來:隨著廣交會舉辦,廣東多地有針對性地全面升級“廣式服務”措施,推出多語種服務、專屬客服導購、城市資訊導覽、廣式禮遇相贈等服務,進一步提升城市體驗。

  重質量、有溫度、見情懷的“廣式服務”再現,讓大灣區人氣從廣交會會場延伸到城市消費中。廣州北京路步行街客流總量同比增長231.1%,天河路商圈人流量同比增長20%。但不少外地消費者卻感嘆:人流雖然多瞭,服務質量卻沒有降低。曾因廣貨行銷天下而廣為人知的“廣式服務”,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再次被賦予瞭高質量消費的新含義。

  風物長宜放眼量。從“消費節”到“消費季”,再到打造延伸全年的多項大灣區主題消費活動。這次“五一”假期,粵港澳大灣區用亮眼的數據再次證明“灣”有引力,所言非虛。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全力挖掘消費需求,用更加開放的格局和思路,擁抱更加廣闊的消費市場。

  (總臺記者 郭翔宇 林銘浩 戴威)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