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月官方和財新制造業PMI出現顯著背離,主要由於兩者選取的樣本企業存在差異所致。

  11月份中國官方制造業PMI(采購經理人指數)延續回落至49.4%,已連續兩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下,而11月財新制造業PMI則上升1.2個百分點至50.7%,重回榮枯線以上。二者為何會出現顯著的背離,制造業景氣度究竟是回落還是回暖,如何更好地利用上述兩種統計數據來幫助我們認識經濟的復蘇狀況?本文將就上述問題一一分析。

  11月官方和財新PMI差值達1.3個百分點,且位於榮枯線兩側,為歷史上較為少見的情況。從歷史數據來看,官方PMI和財新PMI基本保持同向性(即多數時間二者保持同步高於50%或同步低於50%),且絕對值相差不大(多數時間二者差值在1個百分點以內)。最新公佈的11月數據則顯示,官方制造業PMI延續回落至49.4%,而財新PMI上升1.2個百分點至榮枯線之上,二者間存在1.3個百分點的差值且位於榮枯線兩側,為歷史上較為少見的情況。

  2023年二季度以來,大多數月份官方PMI低於財新PMI,且二者的背離幅度存在顯著的季內規律。自2023年二季度以來,官方和財新PMI的差值在季內不同月份存在顯著差異,即:季初多呈現同步性(如,4月、7月以及10月,二者的差值為0或接近為0),季中呈現顯著的背離(如,5月、8月、11月二者差值分別達到當季最大值2.1,1.3以及1.3個百分點),季末偏離幅度有所收窄(如,6月,9月二者差值分別為1.5以及0.4個百分點),且多數月份官方PMI低於財新PMI。由此可見,11月二者之間1.3個百分點的差值符合2023年二季度以來的規律。

  官方PMI和財新PMI指數在編制方法上基本一致。官方PMI是由國傢統計局官方發佈的PMI指數,財新PMI則由標普全球(S&P Global)旗下的市場調查機構IHS Markit編制發佈。編制方法上,二者均采用擴散指數方法進行計算,即先計算五個擴散指數,再對其進行加權平均。擴散指數的計算方法為:擴散指數=1×正向回答的企業個數占比+0.5×中性回答的企業個數占比+0×負向回答的企業個數占比。官方和財新PMI均由五個指標構成,且各分項的權重一致:新訂單權重為0.3,生產(產出)權重為0.25、從業人員(就業人數)權重為0.2、供貨商配送時間為0.15、原材料庫存(采購庫存)為0.1,即:

  制造業PMI=新訂單指數×0.3+生產指數×0.25+從業人員指數×0.2+(100-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0.15+原材料庫存×0.1。

  調查樣本有所區別

  官方PMI覆蓋的行業范圍廣、樣本數量多,而財新PMI則以沿海地區出口導向型的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國傢統計局官網顯示,官方PMI的調查樣本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中制造業的31個行業大類,3200傢企業。由於官方PMI選取樣本時會對增加值較高的行業賦以更高的權重,同時也偏向於選取主營業務收入更高的公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官方PMI抽樣的企業更多集中於占經濟比重較大的重工業,樣本企業也多為大型企業。與之相對,財新制造業PMI統計樣本為650傢企業,以沿海地區出口導向型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及輕工業為主。

  此外,二者在數據的調查和季調方法上也存在一定不同。調查實施方面,官方制造業PMI由國傢統計局直屬調查隊具體落實,利用國傢統計聯網直報系統對企業采購經理進行月度問卷調查,具有一定的官方性和強制性,相比較而言數據更加完整、準確。而財新PMI由商業公司Markit實施調查,企業填報信息屬於自願行為,存在漏報的可能性。季節調整方法上看,官方PMI數據運用X-13方法進行季節調整;而財新PMI則是基於Markit開發的內部方法進行季調,具備跨國可比性。

  2023年二季度以來,官方小型企業PMI和財新PMI走勢出現背離。考慮到官方和財新PMI樣本企業的規模不同,對官方和財新PMI背離的一個合理猜測是出自企業規模差異。但值得註意的是,自2023年二季度以來,財新PMI圍繞著榮枯線起起落落,而官方小型企業PMI指數在6月觸及46.4%的年內低點後大體上行,即官方小型企業PMI和財新PMI之間也存在著顯著背離,意味著官方PMI與財新PMI的背離並非完全是由於樣本企業的規模差異。

  可能原因一:財新PMI對外需的邊際變化更為敏感。2022年全年,財新PMI和官方新出口訂單指數基本保持同向變化,2023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來,二者之間依舊具有較強相關性,且財新PMI領先於官方新出口訂單1、2個月。從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來看,11月環比上月迎來顯著提升,考慮到CCFI指數和出口表現的同向性,11月出口或將有所回升,體現為財新PMI回升至榮枯線之上,反映財新PMI對外需的邊際變化更為敏感,這是其走勢顯著背離官方PMI的關鍵原因之一。

  可能原因二:財新PMI樣本企業相關度較高的輕工業產品價格降幅小於重工業價格降幅。觀察2023年二季度以來的PPI數據可以發現,生產資料(主要為重工業產品)價格的降幅要大幅高於生活資料(主要為輕工業產品)價格的降幅,不同類型產品價格的走勢影響著不同行業企業對經營前景的預期。由於財新PMI的樣本企業多屬於輕工業,而官方PMI的樣本覆蓋范圍更廣、重工業比重高,因此,價格端的分化一定程度上加劇瞭二者間的背離,且使得2023年二季度以來,財新PMI在大多數時間內要高於官方PMI。

  需求回暖有賴投資

  在分析中國整體制造業發展現狀時,由於其統計范圍更廣且更全面,因此官方制造業PMI是更為準確、清晰的指標選擇。對於服務業而言,財新服務業PMI在同向性以及前瞻性上更有優勢。

  官方PMI數據顯示,制造業生產保持擴張但步伐有所放緩,需求指標連續兩月有所回落。11月官方PMI生產指數環比下降0.2百分點至50.7%,連續6月位於擴張區間,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上升0.2百分點至55.8%,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出臺落地,企業信心有所增強,制造業生產保持擴張,但修復斜率有所放緩,主要受需求仍未充分恢復的影響。11月新訂單指數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至49.4%,連續兩月有所回落,反映現階段需求仍未得到實質性恢復,對企業生產形成瞭一定制約,制造業基本面的持續改善仍需等待需求的實質性回升。

  展望未來,需求的回暖進程將取決於多空因素的影響:1)化債背景下,地方政府的投資空間有多大;2)房地產投資的恢復狀況;3)增發的1萬億特別國債使用節奏及力度,明年的財政支出力度及重點方向。

  財新服務業PMI可以作為重要參考,用以預測服務業生產狀況。從歷史數據來看,財新服務業PMI對服務業生產指數的擬合效果較好,尤其是在2022年二季度至當年年底期間,二者基本保持同向性和一致性,考慮到PMI數據公佈早於經濟數據,因此以財新PMI作為參考可以較好地預測當月的服務業生產狀況。2023年二季度以來,財新服務業PMI對服務業生產指數具有1、2個月的領先性。

  11月官方和財新制造業PMI出現瞭顯著的背離且二者分別位於榮枯線兩側,主要由於二者選取的樣本企業的差異。11月官方制造業PMI延續回落,一方面反映瞭需求偏弱格局尚未明顯好轉,另一方面則蘊含瞭後續穩增長訴求抬升的可能性。考慮到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時點臨近,債市主線或將逐步轉向對後續穩增長政策力度的博弈,短期內長債利率或難以擺脫震蕩格局。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