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傢金融和經濟安全,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日前在北京順利召開。會議首次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並強調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傢金融和經濟安全,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經濟社會工作的成功經驗,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是新時代中國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的重要內容。須註意的是,金融高水平開放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既不能等也不能急。

  近年來國際分工強調安全重於效率,各種去全球化、去風險化的言論與做法甚囂塵上。在此背景下,會議旗幟鮮明地提出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既是對逆全球化潮流的有力回擊,也是對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有益補充。

  展望未來,進一步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的方法和路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要牢牢把握金融對外開放主動權。把握金融對外開放的主動權,就是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既不能坐失良機,又要避免急躁冒進。為此,一方面要把握好推進高水平金融開放的節奏和力度,另一方面要做到擴大開放與防范風險同時研究、同時部署。

  從金融開放節奏和力度的把握來看,會議強調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就是這方面的具體體現。人民幣國際化是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提升的重要標志。人民銀行發佈的《2023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人民幣的貨幣國際化指數達到3.26,同比上升10.2%,但仍然不及美元(57.68)、歐元(22.27)、英鎊(7.66)和日圓(5.48)的貨幣國際化水平。這表明與國際主流貨幣相比,人民幣國際化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人民幣國際化依然任重道遠。

  特別要清醒地看到,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地位逐步提升,但也增加瞭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和金融調控的難度。今年境內非銀行部門用人民幣跨境收付的占比不斷提高,甚至已經超過瞭美元,這增強瞭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功能,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民幣外匯兌換在離岸市場完成。境內對此既缺乏監管也缺乏數據,但這類交易通過境內外匯差和跨境人民幣清算渠道,會影響市場匯率預期和境內外匯供求關系。同時,在大量人民幣金融資產被境外投資者持有的情況下,不排除投機者可能利用境內外市場的聯動關系對境內發起金融攻擊。

  改革開放雙輪驅動

  其次,要堅持改革與開放雙輪驅動。國際經驗表明,不成熟的金融開放往往以危機收場。20世紀末由泰銖失守引爆的亞洲金融危機自不必言。20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也是因為在金融開放理論與政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推進日圓國際化,導致經濟停滯、金融戰敗。應對金融開放面臨的風險,不僅要進行充分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好改革與開放的關系也是重中之重。為此,可以考慮根據“十四五”規劃和黨的二十大的相關戰略部署,將改革與開放進程進行比對,任何領域的改革相較於開放出現過快或者過慢情況時,要及時予調整以保證二者步調大體一致。在此基礎上,還要穩步推進各項金融改革,尤其要著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會議強調,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金融高水平開放、更好支持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題中應有之義。

  基於金融高水平開放的現實需要,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包括但不限於:

  1)要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這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具體可以從健全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強化金融市場基礎制度和機制建設、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等方面著手。

  2)要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促進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培育有深度有廣度的外匯市場,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秩序,完善中國特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制度,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高質量開放。

  3)要推動構建更高水平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政策框架,並根據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強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統一管理與擴圍升級。更高水平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的形成,有助於支持中國從世界工廠和制造中心升級為結算中心,增強中國企業的貿易議價能力,推動跨境貿易本幣計價結算,管理並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4)要繼續完善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堅持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破解金融開放與匯率僵化是危險政策組合的難題。同時,也要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定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及時糾偏外匯市場順周期、單邊行為,防范人民幣匯率大起大落風險。

  加強優質金融服務

  再次,要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制度型開放和服務實體經濟的開放。這是金融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表現,有助於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

  金融雙向開放方面,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其中,“引進來”是要通過穩中有進的改革開放實現“以外促內”,充分發揮鮎魚效應,促使境內金融機構參與國際競爭,接觸海外優秀投資策略和優質金融產品,進而倒逼境內機構加快改革步伐,提供更穩健、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金融服務。“走出去”則是金融高水平開放的應有之義。中國曾經是外匯嚴重短缺的國傢,故漸進式的金融開放是先流入再流出。如今,中國金融開放“引進來”的成效顯著,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下一步要基於自身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依托共建“一帶一路”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通過“走出去”參與海外佈局,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

  金融制度型開放方面,要穩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全面制度型開放,推動境內金融市場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規模穩步擴大,不斷提升與國際接軌程度。制度型開放的最高標準是與最高的國際規則接軌,實現“負面清單管理+否定式立法”。當前國內與制度型開放最高標準相比還有差距,金融服務業開放方面已基本實現“負面清單管理+準入前國民待遇”,但金融投資領域仍然是“正面清單管理+肯定式立法”。而且,即便外資金融機構已經解除瞭準入和展業限制,在實際操作中仍然會遭遇諸多審批許可“玻璃門”、“彈簧門”。

  為此,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原則,確保已放開的政策一以貫之,維護開放形象與政策信用。在此基礎上,一方面要持續完善已有的“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運用更高層次的上位法將金融開放的成果制度化;另一方面要優化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後的政策安排,例如探索對來華外資機構的差異化監管,引導、支持他們更加深入參與中國金融市場並實現集聚發展。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開放方面,要不斷提升跨境投融資的便利化水平。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新時代下中國金融工作的特殊要求,也是中國區別於發達國傢對金融本質理解的顯著特征。

  在“走出去”的部署上,一是要加強優質金融服務,服務好共建“一帶一路”,真正做到企業走到哪、金融跟到哪。具體要打造共建“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網絡,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推動資金融通持續深化,更多聚焦“惠民生”項目以提高東道國民生水平。

  二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基礎設施也需要“走出去”。“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更多體現在抓住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發展、人民幣利率較低的時機,利用人民幣國際化更好服務於“走出去”和共建“一帶一路”,而不是為國際化而國際化。

  三是要穩步擴大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拓展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支持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國際金融中心是金融強國的“標配”,同時也是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舉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