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特區政府公佈三季度賣地計劃,僅推出一幅住宅地皮,屬歷來最少供應的一季,連商業地亦欠奉。值得留意的是,連同本財年上半年(4月至9月),本財年首三季合共提供1.015萬個單位,已占全年土地供應目標接近八成,達標應難度不大。

  筆者認為,當局減少賣地,明顯反映政府意識到目前樓市正處於下行風險,今次隻推出一幅涉及少量單位的地皮,似乎是想通過減少推地,借此釋出想穩住樓市的意思,或許是為救樓市而正式出手的“第一招”。

  其實現時樓市情況的確相當低迷。根據市場統計,9月份一、二手交投合計僅3000多宗,若以現時的交投量推算,預計全年整體物業註冊量將錄6萬馀宗,料隻比去年不足6萬宗略為改善,大有機會創歷史次低紀錄,這亦較亞洲金融風暴、沙士、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年份更為低迷。

  樓價方面,“美聯樓價指數”最新報146.71點,按周跌近0.7%,連跌七個星期;較四周前跌2%;本年迄今升幅已收窄至僅0.46%,近乎“蒸發”,可見樓市情況是“岌岌可危”。

  樓市以外,金融業同樣欲振乏力,近期港股一直在低位徘徊,而且交投量低企;同時,本港IPO集資額在過往多年來高踞全球首三甲,甚至全球之冠,但是今年上半年香港IPO集資額不但創出2020年同期新低,更跌出全球五大。

  在樓市、股市雙雙出現“負財富效應”下,難免極大影響市民消費意欲,所以政府在本月“施政報告”中務必使出救樓市“第二招”,即順應時勢盡快“撤辣”;同時,政府亦應在當中加入刺激股市的措施,借此“雙管齊下”,及早救樓市振經濟。

  激活樓市緩解財赤壓力

  或許有人會認為,政府減少賣地及“撤辣”的確可穩住樓市,但這同樣會令稅收大減,長遠而言豈非令政府財政不穩?非也。須知“撤辣”可激活樓市交投,盤活樓市換樓鏈,普羅大眾可按個人需要靈活套現,無需被“辣招”綁手綁腳之餘,市民有錢在手自然願意消費,間接刺激各行各業,以致整體經濟表現。

  倘樓市及經濟表現好轉,其實亦變相增加發展商投地的積極性,間接增加庫房收入。據資料顯示,近5個年度辣稅(2018/19至2022/23)有關SSD(加強印花稅)、BSD(買傢印花稅)、DSD(雙倍印花稅)住宅及非住宅的稅收合共約820億元,相比起同期地價收人約5600億元,相當於辣稅稅收的7倍,刺激樓市交投氣氛的重要性可謂不言而喻。

  隨著本港多項大型基建“上馬”在即,進一步加劇政府財赤壓力,所以透過調整樓股市場措施,借此支持經濟及樓股市場,從而增加政府收入已是“事在必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