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芯片產業鏈

  任正非一直堅持不讓華為上市,是因為不想被短視資本所制約,造就瞭企業埋頭苦幹的基因。最新消息稱,華為聯合多傢國內企業基本實現瞭14nm以上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國產化,2023年將完成對其全面驗證。EDA是芯片設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涵蓋積體電路設計、排線、驗證和模擬等所有流程,貫穿芯片全產業鏈,被稱為“芯片之母”。今次突破意味著,華為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系列產品可以重新進入推陳出新的良性循環中瞭。

  中國高科技產業被卡脖子,美國人已經不再遮遮掩掩瞭,也並不是針對某一傢中國企業。所以,我們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體制優勢,集中資源辦大事。不過,半導體產業大基金的進展一直不理想,這種運作模式也值得反思。過去大基金實行的策略是,通過資本市場收購、整合既有公司,然後爭取轉手獲取差價。有IPO前突擊入股,賺取一二級市場差價的;有試圖收購海外高科技公司,轉到國內上市,賺取不同市場估值差價的;甚至乎,有公器私用、從中謀取利益的。

  無論以上哪一種,缺乏的都是實實在在長期奮鬥的準備,是不可能真正獲得高科技突破的。

  近期中國芯片產業掀起反腐風暴,反映出監管部門已經意識到瞭問題所在。新一屆政府將高質量發展,高科技突破放到瞭無與倫比的重要位置。中國科技創新已經是華山一條路,沒有其他可以討巧的辦法或者路徑瞭。產業政策本來就是我們的強項,現在美國人也開始抄中國的作業,更加說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沒有錯。問題是如何才能達成既定的產業政策的目標?或者更加進一步,如何才能高效、迅速、事半功倍地達成政策目標?

  加大基礎設施投資

  產業政策的財政支出並不一定是普惠性的,而往往是對某一領域或某一行業存在偏向性。而一旦到瞭目標行業領域內,產業政策的支出還是需要盡可能地采用市場經濟的原則去分配資源,鼓勵企業公平競爭。政策資金需要與市場主體相結合,利用市場主體的高效管理體制,而不是在市場經濟中實行行政幹預。

  而產業政策的目標,應該是盡可能改善行業內的基礎設施水平,而不是直接下場代替企業去做事。例如,在芯片領域,有沒有基礎設施需要企業合作共同努力的地方?如果有,那就是半導體國傢產業基金應該參與和投入的地方。改善瞭這些基礎設施,企業自然能夠獲得降低瞭的交易成本、提高產出效率。這些好處最好讓企業去實現,從而重新投入生產和科研,形成正循環。

  產業政策的效用,其實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的市場經濟剛剛開始,各地發展經濟,最容易“卡脖子”的地方就是交通。所有的企業都希望有高速公路,但是這不是當時的任何一傢民營企業能夠單獨完成的。我們的高速公路網就是在政府推動下建立起來的,通過制度創新,吸引資金進入到這個看上去很“公益”的領域,最終解決瞭這個卡脖子問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