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從安全角度考慮,人類不會把創新完全交給人工智能完成,會繼續把握創新的方向盤和最終決策權。圖中展示一款由ChatGPT驅動的機器人。\路透社

  人工智能(AI)再次成為熱門話題。ChatGPT的出現,超出瞭幾乎所有計算機科學傢的預料。普通人則好奇,人工智能未來到底會如何影響經濟、人口和創新?我們的職業會被機器取代嗎?今天,筆者跟大傢分享個人的一些看法──人工智能對於經濟及行業的影響。

  解答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張行業象限圖(見配圖)。筆者把一些代表性行業分成兩個維度,四個象限。

  橫坐標是行業的科技自動化程度,從左邊“容易自動化”到右邊“難以自動化”。比較容易自動化的行業包括農業、傢電、服裝、汽車,還有數字娛樂。“難以自動化”的行業包括房地產,因為建築工和裝修工短期難以被機器人取代。

  縱坐標是需求層次的維度,從低的“物質需求”到高的“精神需求”。人的物質需求包括“衣食住”等行業,物質的需求到一定數量以後會相對飽和,而精神需求幾乎是無止境的。旅遊、娛樂還有教育屬於精神需求,創新滿足瞭人類探索的本能,所以也是精神需求。

  用以上兩個維度,可以把各行各業分成瞭四個象限:

  容易自動化的物質需求行業,如農業、服裝業、汽車等消費品制造業,因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這些行業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和價格大幅下降,但是需求並不會因為價格下降而提升。因為物質的需求會飽和,一個人隻能吃這麼多穿這麼多,所以總產值和GDP的占比都會下降。

  容易自動化的精神需求行業,數字娛樂行業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因為人工智能已經可以生成對話、畫圖、視頻等。隨著效率的提升和價格的下降,人們會消費更多的數字娛樂產品,因為這屬於精神需求,所以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行業的產值與GDP占比都會比較穩定。

  難以自動化的物質需求行業,如房地產。由於建築工人和裝修工人短期很難被替代,因此房地產的總體的成本是穩定的,需求也是穩定的,總產值和GDP占比會趨於穩定。

  最後就是難以自動化的精神需求行業。旅遊屬於“難以自動化”,效率和價格都保持穩定,但需求會隨著社會的富裕程度提升而增大。衣食住行裡面,住和行難以自動化,而隻有行(旅遊)是難以自動化的精神需求,其占比會越來越高。另外還有兩個精神需求的行業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那就是創新和教育。

  創新行業

  創新並不是單一行業,而是分佈在各行各業的研發和創作活動中,其受人工智能的影響也可以用以上的框架來分析。有些創新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部分取代,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類搜尋和測試問題的解決方案,甚至自動推薦和分析一些假設,還可以輔助做一些藝術創作。但一般來說,人類在提出問題和需求方面仍然占主導地位,因為到底需要什麼,根本上還是要問人類自己。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選擇,會牽涉到人類特有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判斷。另從安全角度考慮,人類也不會把創新完全交給人工智能完成。因此,人類會繼續把握創新的方向盤和最終決策權,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完成創新。

  同時,創新能帶來成就感和好奇心的滿足,以及基於探索過程而產生的樂趣。人工智能取代瞭一些簡單重復的任務,使得創新的工作更加有趣。因此,創新將成為一種很高級的精神需求,會吸引更多的人從事這項工作。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人工智能會提升創新的整體效率,造成創新成本的下降,但創新活動的規模會繼續增大,創新行業的經濟占比和重要性也會提升。

  教育行業

  我們還是用上述分析框架。首先,教育可以實現部分自動化,人工智能可以幫助甚至取代部分老師的工作。而有些機械的技能不必再學得那麼仔細,如語法和算術等。當然,目前僵化的升學制度,會延緩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創新人才需要掌握和運用人工智能工具,並具備更高的認知能力。有些企業主認為,ChatGPT相當於免費雇用高校畢業生。很多工作,人工智能的水平已經超過本科生,這是否意味著大傢都不必讀大學本科瞭?結論恰恰相反,未來需要更多人接受大學教育。因為隻有通過本科學習,才能擁有駕馭人工智能所必需的更高認知能力,成為智能時代的創新者。

  另外,教育將越來越成為一種精神需求。未來的教育,肯定不隻是為瞭培養從事某項簡單工作的基本技能,也不僅僅是培養創新的認知能力,還需要培養人文素養、生活技能和生活情趣。這樣高級的需求,會隨著整體收入水平的增長而提高。

  人口增長

  我們再來看看AI如何影響人口。一種說法是有瞭人工智能之後,我們就不需要這麼多的人口瞭。這個認識是錯誤的,筆者認為人工智能不會導致失業率的整體飆升,而是會有更多人轉向精神需求導向的產業尤其是創新產業。人口減少最大的負面效應,不是養老負擔而是抑制創新。中國近年新出生人口出現下滑,年輕人口的萎縮將削弱創新人才的規模效應。這種規模效應在人工智能領域尤其重要,因為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用戶生成的數據進行訓練,消費群體是人工智能時代非常重要的創新要素。新生人口的下降,將嚴重影響中國未來的科技水平。

  另外,生孩子是不是一個精神需求?可不可以自動化?顯然部分涉及精神需求,因為孩子可以帶來獨特的成就感和親情。但生孩子還有很高的成本,根據研究報告數據,中國每個孩子十八歲之前平均需要約五十萬元的直接養育成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直接養育成本則接近一百萬元),中國傢長花在教育的時間成本也很高。

  短期來看,人工智能很難大幅降低養育成本,所以還是要靠政府采取生育減負和教育改革的措施來減輕負擔。

  就業影響

  大眾對人工智能的最大擔憂是失業,通過以上的分析,筆者已經給出瞭答案──隨著效率的提升,有些行業會萎縮,但另一些行業會大幅擴展,後者將難以自動化且能夠滿足精神需求,包括教育、創新等。整個社會的就業構成會出現變化,但不會引發大量的失業。當然,有些員工會面臨技能的升級和轉行。

  效率的提升會促使經濟的增長,但是增長幅度會被工作時間的減少部分抵銷。隨著收入的上漲,人們工作時間會下降多少?這取決於該項工作是否屬於具有成就感和趣味性的“好”工作。顯然,創新是這樣的工作,比如一個研發人員仍然基於興趣而工作。隨著收入水平的整體上升,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願意從事時間長且簡單無趣的工作。

  收入分配

  可以通過三種不同類型的工作來分析收入分配問題。一是涉及創新和復雜腦力的高技能工作;二是簡單腦力的中技能工作;三是如服務員和快遞那樣的低技能工作。因為中技能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其收入會和低技能趨同。隨著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企業對高技能人群的能力要求會提升,與此相對應,這些人的收入也會相對上升。

  長遠來看,人工智能會取代大部分工作,這可能需要經歷幾代人的時間。那時人類就會把最有趣的工作留給自己,也會出於安全考慮而把創新工作抓在自己手裡。到那時,除瞭休閑娛樂產業,最大的產業很可能是創新和教育。同時,隨著科技發展與社會變革,會更多地引發人類對生活意義的思考。筆者以前撰文提到,智能時代的人生意義就是創新和傳承──創新還是要靠人類做,孩子還是要靠人類來生。

  結論

  人工智能會對經濟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影響。隨著經濟的整體效率提升,人類會擁有更多休閑和娛樂的時間,但不會因此出現大規模失業。有些難以自動化且能夠滿足精神需求的行業,將繼續高速增長和創造就業崗位。創新作為一個涉及精神需求的行業,會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其在國力競爭中的重要性也會繼續提高,而這又對教育提出瞭更高的要求。同時,低生育率所導致的人口萎縮,對創新的負面作用也會更加凸顯,因此中國需要出臺切實有效的生育減負和教育改革的政策。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