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灣區龐大的經濟規模可媲美國際一流城市灣區。
香港全面通關後,致力推動經濟復蘇。由於香港通關稍遲於其他地區,讓人擔心錯失先機。畢馬威中國香港區管理合夥人張颕嫻建議,特區政府宜為經濟復蘇充分做準備,多管齊下鞏固及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的地位,並可考慮推稅務優惠及房屋津貼,以吸引人才來港;把握通關良機,積極招商引資;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開拓新市場,以推動香港及整個大灣區融入國傢發展大局,並借此強化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談及3年疫情的沖擊,張颕嫻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連續數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令香港財政儲備大幅降到8000億元的水平,相當於約12個月的政府開支,遠低於3年前相等於逾20個月開支的水平,幸而香港財政儲備仍處於健康水平。隨著防疫措施及相關跨境限制措施撤銷,張颕嫻相信有助旅遊、貿易及物流等傳統支柱發展,預料今年經濟前景整體仍正面。同時,由於財政儲備穩健,有利特區政府能及時推出針對性措施,推動經濟盡快復蘇。
創科和金融服務人才缺口大
香港去年全年經濟收縮3.5%,今年首季經濟增長2.7%,重回正增長區間。張颕嫻指出,現時香港經濟具備復蘇條件,但人力市場卻受壓,雇主仍面對人才競爭,當局可以進一步加強政策,吸引人才及振興金融業。
張颕嫻強調,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現時香港對消費品市場、創新及科技、金融服務的人才需求特別殷切,為確保香港的競爭力,當局可考慮進一步提供稅務優惠及房屋津貼,吸引人才。針對不同行業人才短缺,香港企業宜主動赴海外及內地廣納人才,而當局應提供相關政策配合支持。
內地推出全新的多次入境簽證計劃,容許高技術人才在大灣區自由進出港澳地區。張颕嫻認為,企業可考慮制定人員流動政策,鼓勵技術人員移居及在不同城市工作,從而推動業務發展。另外,香港為鼓勵境外人才留港發展,若符合資格的境外人才居港7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獲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她認為有關舉措對部分專才具吸引力。
須協調稅務政策制訂與實施
張颕嫻表示,國際稅務環境不斷變化,特區政府宜協調稅務政策的制訂和實施,提升香港稅制的整體競爭力。她樂見特區政府準備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及外地企業遷冊香港的機制,形容有關措施對提升香港中長期競爭力和保持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
展望未來,張颕嫻估計,今年香港前景將深受本地及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影響,但香港整體通脹壓力整體仍溫和。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速放慢,需求走弱,將繼續對香港出口貿易帶來壓力。另一方面,香港全面通關,同時內地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成為提升今年香港經濟復蘇的兩大支撐因素,為香港經濟增長提供動能。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