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外貿延續平穩增勢。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6.7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7%;其中,出口增長8.1%,進口增長0.5%,貿易順差2.47萬億元,擴大38%。單月看,5月中國進出口3.45萬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出口下降0.8%,進口增長2.3%,單月貿易順差收窄9.7%至4523.3億元。分析稱,中國高附加值商品出口份額的不斷提升,從供給端為出口提供瞭韌性,預計首三季出口不會有“斷崖式下行”風險,全年出口增速或呈現“N型”走勢。

  若按美元計價,首五月,中國進出口總值2.44萬億美元,同比下降2.8%;其中,出口增長0.3%,進口下降6.7%,貿易順差3594.8億美元,擴大27.8%。單5月份,進出口5011.9億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出口下降7.5%,進口下降4.5%;貿易順差658.1億美元,收窄16.1%。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分析,歐美外需拉動力開始減弱,5月美國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預期指數、現狀指數分別下滑7.8、7.1和3.7個百分點;歐元區貨幣政策環境對中國外需構成一定壓制,其制造業與服務業PMI雙雙下滑。另一方面,中國出口正處“新舊動能切換期”,出口地區結構從“歐美為主”朝著“亞非拉”多元地區切換,主力出口商品也由過去的“傳統商品”向“新三樣(電動汽車、光伏、鋰電池)”轉換,在新動能尚未形成核心拉動,而傳統動能依然乏力背景下,出口端有所承壓。此外,去年中國出口同比、環比分別增長16.7%和12.5%,較高的基數也對5月出口帶來擾動。

  民企進出口比重逾五成

  申萬宏源宏觀研究部負責人王勝認為,4月開始中國出口增速就已基本回歸到與外需相匹配的水平,前期積壓訂單釋放過程也近尾聲。另一方面,中國的工業增加值整體雖未恢復至合理水平,但廣東、江蘇、浙江等外貿大省的工業增加值已明顯反彈,後續工業生產進一步推動出口“高斜率回補”的空間或並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前五個月,民企進出口8.86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在外貿總值中占比52.8%,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3.9個百分點;同期,有進出口實績的民企數量達43.9萬傢,同比增長8.8%。此外,首五月國企進出口2.76萬億元,同比增長4.7%,在外貿總值中占比16.4%;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5.1萬億元,同比下降7.6%,在外貿總值中占比30.4%。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前五個月中國民企與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保持良好增勢,其中與非洲的增速接近30%,與東盟、歐盟的增速分別超過20%和10%,“民企為外貿穩定增長發揮瞭積極作用”。

  數據還顯示,首五月中國出口機電產品5.57萬億元,同比增長9.5%,在出口總值中占比57.9%;其中,出口汽車2667.8億元,同比增長124.1%。同期,中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1.65萬億元,同比增長5.4%,在出口總值中占比17.2%。

  短期出口韌性與壓力並存

  展望未來,華金證券宏觀分析師張仲傑預計,今年全年美元計價中國出口同比增速或約3.6%左右水平,三、四季度出口增速有望小幅反彈至2.9%和7.4%,“全年凈出口對實際GDP同比增速有約0.3個百分點的拉動貢獻”。進口方面,疫情以來中國產業鏈日益完整、厚度不斷提升,“進口替代”作用使包括液晶顯示板等一些加工貿易中間品進口大幅減少,加之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工業品需求增速下滑引致的大宗能源商品價格下跌,名義進口出現較明顯的下行,“三、四季度美元計價進口同比或下降3.1%和0.7%,全年進口預計下降4.5%”。

  短期中國出口韌性與壓力將並存。常冉說,穩外貿系列政策將為出口“促穩提質”創造良好條件,且RCEP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將利好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往來,外貿“新三樣”等相關產品出口料延續高速增長。不過,歐美高利率環境對中國外需的抑制還會繼續,外需趨軟環境中,中國出口仍面臨一定壓力,“全年看,中國出口增速可能呈現‘N型’走勢”。此外,在國內外產業鏈調整、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背景下,短期進口或難全面改善。

  王勝指出,目前中國的“新三樣”出口表現持續強勁,且正積極培育汽車、機械等優勢出口產品,高附加值商品出口份額的提升,將從供給端為出口提供韌性。他強調,今年首三季中國出口沒有“斷崖式下行”風險,維持2023年全年出口增速“倒U型”判斷不變,“未來若美國超額儲蓄消耗殆盡,四季度或明年中國出口或將面臨較大壓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