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而民企已成為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近日,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瞭《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等文件。會議指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要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要充分考慮民營經濟特點,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加強政策協調性,推動各項優惠政策精準直達,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今年是疫情管控全面放開、全力恢復經濟的重要一年。經濟恢復首先需要民營經濟恢復。民營企業在中國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重生能力最強的企業群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豐富瞭人民群眾的生活消費方式與消費途徑,還滿足瞭人民群眾日益增加的、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並創造瞭更多的就業崗位,擴大瞭社會就業機會,對促進中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發揮瞭重要作用。
切實減輕民企發展壓力
民營經濟貢獻瞭中國五成以上的稅收、六成以上的GDP(國內生產總值)、七成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崗位和九成以上的企業數量,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壓艙石”和經濟創新發展的“主戰場”。民營企業在穩定增長、促進經濟高質量轉型、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但疫情三年以來,由於多數民企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因而受到的沖擊遠大於國企。要想快速恢復經濟,就要先保障民企利益,改善民企環境,提升民企信心。《意見》在這樣背景下發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積極意義。
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進程加快,創新成為關鍵因素。今年是落實“二十大”報告和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經濟踏上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而民營企業已成為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和創新創業的主陣地。近年來,民營企業的創新投入持續增長,創新質量顯著提升,不斷取得發明專利數量與質量的突破,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2021年,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達69.6萬件,排名前十位的國內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據七席。當前占國傢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民營企業已超80%。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成為中國經濟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和重要保障,而《意見》的落地必將有力地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自身發展中存在不少問題: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欠完善、創新能力參差不齊、資本擴張往往無序、人才機制短視及企業文化塑造不力等。除瞭上述自身因素外,政策環境欠穩定,清晰度不夠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民企各項權益的保護、訴求的及時響應、安心穩定發展的扶持、金融和稅收的支持、人才引進和培養的保證以及信息技術和法律支援等後勤保障等方面。從政策制定來看,缺少落地細則;政策信號是紅燈還是綠燈有時不夠清晰和具體;民企融資機制不合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明顯存在;高杠桿加上再融資難,融資需求大於支付能力,往往會引發債務風險。
為持續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和促進高質量發展,需要從戰略上考量,多措並舉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一是綜合運用現代傳媒手段,高密度宣傳相關具體措施,讓社會形成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普遍共識。切實、有效加強產權保護,推動各級法院開展產權保護案例宣傳活動,用實際行動展現政府依法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決心,讓民營企業一心一意做實業、做主業。
二是通過完善立法、規范執法、公正司法,切實保護民營企業財產權益、創新權益和自主經營權,明確“紅綠燈”邊界,給民營企業以信心和方向。
三是加快研究制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切實減輕民營企業發展壓力。在完善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體系上發力,全面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暢通銀企對接通道、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大力弘揚企業傢精神,為企業傢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加強對民營企業傢特別是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傢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他們自覺把企業發展同國傢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
五是更好發揮市場和行業組織作用,尤其是發揮好工商聯和商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完善民營企業訴求響應平臺功能。
六是做好政策制度保障。要進一步完善補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基礎制度,讓這些制度與中小企業促進法相銜接。新出臺的《民法典》已經把保障非國有企業的財產權列入瞭和國有企業同等位置進行保護。
有效推動創新轉型升級
在政策的支持之下,民營企業自身可從下列四個途徑推進高質量發展。
首先,針對公司治理欠完善和資本無序擴張及人才機制短期化等存在問題,持續推進“三優”:優化產權結構、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優化產權結構的重點是引導民營企業通過清產核資、界定產權、清理債務等方式,分離企業產權與企業傢個人或傢族財產,明確企業各股東的持股比例,明晰和理清企業產權結構。優化股權結構的重點是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入股、認購、收購等多種形式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民企與國企協同發展。優化法人治理結構的重點是引導民營企業組建和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在議事規則、決策程序、財務規定、工作準則等方面規范運作。
其次,為持續有效提升創新能力和風控水平,持續增強“三力”:創新力、競爭力和風控力。提升創新力應擺在首位。充分發揮民企在落實“揭榜掛帥”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卡脖子”技術的立項精準度,加速擴大科技企業認定受益面,增強用地、融資、保險等政策支持。加快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構建企業梯度成長培育體系,引導企業做專做精、做大做強、做優做久。聚焦市場邏輯、平臺思維、生態思維,強化頂層設計,健全服務體系,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耦合互動的新型產業創新生態。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多渠道籌措償債資金,實施處置不良資產,加大應收賬款清收力度等措施。全方位加強負債約束,完善投融資決策機制切實做到“舉債適度,結構合理,風險可控,留有餘地”,逐步使資產負債率回歸到合理水平。
第三,為有效推動結構升級和創新轉型,持續推動“三化”:數字化、品質化和綠色化。推動民企加快數字化轉型。通過“萬企上雲”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全面提升民營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支持民營企業向智能制造、新消費、數字農業等方面轉型。推動民企加快品質化轉型。積極宣傳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提升廣大民營企業品牌意識,動員民營企業參與品牌創建,支持民營企業爭創國際知名品牌。推動民企加快綠色化轉型。對標國際標準,鼓勵民營企業利用數字化技術、循環節能技術、先進技術裝備進行綠色化改造,打造一批綠色標桿企業。
最後,大力踐行“ESG”治理體系。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強調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要兼顧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等因素,從而實現企業、社會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ESG所倡導的綠色、責任、共治、可持續的價值內核,與中國所倡導的高質量發展理念高度契合。ESG治理既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內外部治理,也有助於公司與客戶建立長期互信的合作關系。ESG治理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內外部管理,包括吸引人才、開拓市場、建立品牌聲譽、應對氣候變化挑戰,進而獲得可持續價值和長遠發展。踐行ESG有助於公司與客戶建立長期互信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多的投資方和評價機構將ESG因素引入公司投資決策框架。一個企業能否被稱得上“好企業”,財務指標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標準,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層面的表現,正越來越被看重。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