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佈的中國制造業PMI顯示,3月份環比上升1.7個百分點至50.8,創下過去11個月以來新高。分析認為最大貢獻來自外需旺盛,數據中的新出口訂單錄得51.3,環比上升5個百分點,大幅高於PMI整體水平。

  再來看外貿數據,1至2月份,中國以美元計價出口增長7.1%,明顯超出外界預測的0.3%。3月份出口改善仍在持續,這也與PMI的擴張勢頭相印證。

  然而,另一組數據則讓人感到困惑。標普全球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越南制造業PMI跌破榮枯線至49.9,終結瞭此前連續兩個月上行的勢頭。2月份,越南出口額同比環比也均出現下滑。

  越南作為本輪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最大受益者,長期承接中國產能的海外轉移,主要做的也是歐美市場的生意。但中越PMI數據的背離引發出一個疑問:同樣是外需,為啥在兩國的“賬面”上的表現截然不同?這其實折射出中國經濟本輪復蘇的關鍵──瘋狂內卷下的降價促銷。

  2023年中國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工業企業營業利潤率增速為負5.4%。收入表現強於利潤,反映出企業主動壓縮利潤空間,以求回收現金流的策略。而正是制造業展現出的韌性,在全球市場上搶占瞭更多出口訂單。

  即便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傢,擁有更年輕的消費人口、更低廉的土地成本、更便宜的生產勞動力,但在與中國制造業的競爭中仍然不具明顯優勢。

  工信部2024年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位居全球第一。與日本90年代後的產業化趨勢相似,中國頭部制造企業的海外收入占比出現快速上升。例如傢電廠商美的海外收入超過40%,汽車廠商比亞迪海外收入超過25%,手機廠商小米海外收入接近50%,光伏廠商隆基海外收入接近40%。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