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需把握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的機遇,發揮獨特優勢,助力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

  隨著國傢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香港成為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重要中介,以及國傢“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服務平臺,借此香港經濟將實現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1980至2022年香港GDP實際平均增速約4.1%,2022年GDP規模達到3598億美元,超過芬蘭和葡萄牙等中型發達經濟體。2023年GDP增長3.2%,延續復蘇態勢。在新發展階段,香港經濟將有更多發展機遇,獨特的競爭優勢持續凸顯。

  香港可以從四個維度把握新增長機會:

  其一,新一輪科技革命催生的新興產業。香港擁有發展前沿科技的優勢資源,不但擁有國際頂尖的科研院校,匯聚高精尖科研人才,而且有成熟的資本市場以及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投資銀行,具備投資高科技產業的肥沃土壤。香港發展新興產業可從兩方面發力:一方面圍繞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通信技術等前沿領域加強基礎研究,發揮香港高校基礎研究實力較強的優勢,持續增加基礎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發投入,積極參與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充分利用內地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動高科技領域的顛覆性創新;另一方面深度融入大灣區等國傢重大區域戰略,加快推進深港河套科技產業園區建設,深化內地科技和制造業中心協作,引進新能源、裝備制造以及新材料等企業赴港投資設廠,打造中高端產業鏈。

  其二,數字貿易和中間品貿易的蓬勃發展。香港是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心,2022年整體出口貨值約4.2萬億港元,其中內地的占比55.6%。憑借自由貿易港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開放便利的政策,香港成為跨境電商的重要選擇目的地。作為國際貿易中心,香港可從兩方面發力:一是在財稅、金融、市場準入政策等方面給予便利,深化同大灣區貿易數字化創新試驗,推動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和交易市場建設,鼓勵和支持大中型跨境電商企業在港設立交易平臺;另一是力爭盡快加入RCEP協議,利用區域內市場開放和中間品貿易發展契機,推動落實內地和香港貨物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舉措,同時加強同東南亞、中東以及拉美投資合作和貿易往來,拓展多元化貿易夥伴,不斷提升貿易價值鏈地位。

  綠色金融推動產業轉型

  其三,全球氣候行動將激發香港綠色金融潛力。香港的資本市場和中外金融機構佈局綠色金融較早,市場機制較為成熟,綠色金融市場增長強勁。2022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債券總規模達到800億美元,占整個亞洲市場的三分之一。國傢圍繞“雙碳”戰略出臺“1+N”政策體系,香港可發揮綠色金融經驗優勢,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助力國傢綠色金融發展。從兩個維度來看:一方面,特區政府致力於推動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樞紐。另一方面,香港擁有綠色金融的融資平臺,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在推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基金等有較大的潛力空間,內地和香港深化綠色金融合作的前景將十分廣闊,也有利於推動香港新能源和光伏行業發展、航運業綠色轉型、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運用以及漁農業綠色發展。

  其四,國際金融資產及財富管理將帶來新機遇。香港具有深厚的全球資產管理基礎,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和專業機構眾多,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自1997年以來,在港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點心債)規模不斷增長,2023年底境內外機構累計發行的點心債近1.9萬億元人民幣。BCG預測到2027年,香港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財富管理金融中心,管理的境外資產將超過3萬億美元。比較來看,香港具備兩方面優勢:一方面,香港金融市場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2013至2023年香港官方外匯儲備資產從3112.1億美元增至4255.5億美元,同期香港銀行業一級資本比率從13.28%上升至18.95%,香港金融系統長期穩健運行。另一方面,香港資產管理市場成熟,研究預計2022至2027年香港的財富管理業務的年均增長將達到7.6%。隨著全球資產配置重構,內地和香港債券市場、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提速,跨境理財通2.0、互換通等落地,將釋放國傢高水平開放的紅利,為香港金融市場提供更多增量資金,穩步提升香港亞洲資管中心地位。

  吸引全球獨角獸科企上市

  如何推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能級躍升:

  一是充分利用國傢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政策窗口。香港地區銀行、保險及證券等金融結構類型多樣、數量眾多、專業人才匯聚。面對全球競爭新態勢,國傢擴大開放,陸續出臺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政策,深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加入RCEP高水平協議並逐步落地。香港作為國傢對外開放的窗口,兼具國際國內循環的優勢,未來可以利用國際金融中心要素集聚的優勢和國際影響力。一方面,完善“滬港通”、“深港通”體系建設,助力跨境理財、金融市場和債券市場雙向開放,優化“債券通”、“跨境理財通”、數字人民幣跨境試點,加強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另一方面,發揮香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特殊功能優勢,加快打造連接中國和全球的金融樞紐,強化滬港兩大國際金融中心協作,深化兩地中資金融機構總分子協同,做大“債券通”、“跨境理財通”業務規模和影響力,圍繞“五篇大文章”推動業務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

  二是推動科技、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正循環。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境內外金融機構分佈廣泛,金融從業者占比高。2021年香港金融業產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3.3%,金融業產值比重雖然不斷上升,但制造業和科技創新的步伐卻有放緩之勢。2021年香港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約6%,1998年這一比值在14.2%;同期研發支出占GDP的比重不到1%,2022年香港的研發總投入超過300億港元,占GDP的比重約0.7%。放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和國際金融中心,科技成分不斷提高,頭部科技企業的市值增長強勁,也吸引大量私人資本。香港要加大政府科技投資,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激勵政策,加大鼓勵及吸引全球科技企業赴港投資,支持全球“獨角獸”企業在港上市,另一方面積極打造香港科技金融創新生態,鼓勵在港金融機構優化科技金融服務,提高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科技含金量”。

  三是加快完善適應全球競爭的資本市場功能。全球資本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和CPC(資本池公司)等新的上市融資模式湧現,而且大多向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集中。香港資本市場擁有成熟的市場機制和開放的制度文化,具備發展成為區域乃至全球重要資本市場的有利條件。一方面,香港資本市場多元化、國際化程度高,已成為內地企業首選境外上市地。另一方面,香港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隨著國傢加快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香港發展資本市場具有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獨特優勢。面對全球資本市場發展新趨勢,香港有必要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加快推進GEM上市改革,搭建開放平臺、健全準入制度,鼓勵有潛質的境內外企業加快在港上市。

  香港如何把握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新機遇,發揮獨特優勢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關乎香港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景。比較而言,徹底放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並不可取,關鍵在於加快經濟轉型,優化經濟結構,一方面要提升出口貿易的產業鏈價值鏈地位,促進中高端商品和服務出口,獲得更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健全面向世界的高端金融、財稅以及法律服務體系,增強香港的國際開放窗口地位。國傢全面支持香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一國兩制”實踐,香港政治生態和社會運行穩定,而且財政與貨幣政策充足,將有潛力、有能力、有條件實現穩定增長和長期繁榮。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