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巴曙松表示,香港因為善於把握機遇,而取得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並非一開始就是國際金融中心,而是在不斷演變中,把握中國內地經濟騰飛的機遇,在中國內地還沒有公司法證券法的環境下,創造性地為上市提供化繁為簡的解決方案。”談到香港金融市場發展,香港交易所中國首席經濟學傢巴曙松在金融服務閩港發展合作論壇上這樣說。
巴曙松回憶指出,舉行這次論壇的香港金融大會堂,以前卻坐有密密麻麻的紅馬甲(股票交易員),後來因為電子化推行,線上交易越來越多,現場交易不斷萎縮。“從照片上大傢習慣瞭紅馬甲,每當有貴賓到場,還得通知他們說有貴賓參觀,所以後來幹脆將他們換到另一個好地方,於是這裡就變成瞭一個會議中心。”
助力中企佈局海外
巴曙松表示,香港就像香港金融大會堂一樣,是在不斷變化的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在上市解決方案助推下,成功吸引大量內地企業赴港掛牌,也就吸引國際資本投資中國,從而一步步成為聯系人,進而晉升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此之前香港不能說是國際金融中心,因為市場主要由本地公司、本地投資者組成,僅是區域市場。”
巴曙松並指出,從貿易額占GDP比重看,2008年後全球化便止步不前,發展格局變成區域化、板塊化,和一定程度的脫鉤,加上中國經濟不斷升級,“有人認為,中國企業在2024年正式進入大航海時代。”他根據在港交所的工作經驗發現,參與到海外跨市場佈局的企業,氣氛大都很樂觀。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