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因金庸了解香港,又有多少人因香港希望更了解金庸。2024年是文学泰斗金庸(查良镛)先生的百年诞辰,香港将于15日起举办系列相关纪念活动,致敬金庸先生不朽百年。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金庸一生共创作15部武侠小说,塑造逾1400位人物,作品以14种不同语言在全世界售出超过1亿册。他的作品具深刻人文、社会及艺术价值,对全球文坛影响深远,永载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经典史册。

香港中通社记者 洪少葵摄

金庸青年时期到港在报馆工作,后踏足小说,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武侠世界;后又自立门户,于1966年在香港创立《明报月刊》。

“金庸跟香港是一个互相成就的关系,可以说香港造就了金庸。” 当年获金庸手写聘书聘任《明报月刊》总编辑的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接受中通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金庸九成主要著作都在香港创作,而香港是一个非常兼容中西文化的地方,是国际文化窗口。他本人更精通英文,还懂得日文及法文。在这种独特环境下他接受多元文化,也得益于这种开放的文化环境。

香港中通社图片

潘耀明提到,金庸是很勤奋的人,在当时建立报业集团那样忙时,还可以左手社论右手武侠小说,而且篇篇精品。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报人、成功的作家,这三方面的成就算五百年之后,相信都不会有人能跟他媲美。

3月15日,“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 江湖盛汇”以及“侠之大者 –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 任哲雕塑展”将在香港举办。由雕塑家任哲创作的小龙女、杨过、周伯通等金庸小说角色人物雕塑将与武侠迷们见面。主题“侠之大者”则出自《神雕侠侣》郭靖对杨过的寄语“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香港中通社记者 洪少葵摄

潘耀明认为,百年诞辰主要是梳理金庸对中国文化包括社会的贡献,应该对金庸各方面成就进行总结,给后人特别是年轻人树立榜样。

他赞扬金庸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但仍有对中国传统文字笔风的纯粹,及最高境界的追求。“后人能学习他的优点是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偶像的力量很重要。”

笔者曾在2005年、2006年采访金庸。她形容金庸先生极有大侠之风,采访过程中很真性情,一身侠气的他对盗版行为深恶痛绝、对当日电话里有人搞错他年纪的事情很生气。谈及在浙江大学任教时也不讳言“有人质疑我:你不是读历史出身的,没有学位,学问不够好。学问好不好,我不想跟人家辩论。”

他以浙江海宁人为傲,在浙大成立了金庸基金,帮助贫困学生继续求学;他最得意的是,在浙大任教时办了七、八场研讨会,请了很多教授院长来演讲,推动了浙大的发展。

金庸不仅关心香港,也很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他在2005年受访时刚好是“连宋登陆”节点,达成共识。当时他对记者说,中国是一定会统一的,等到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好了,国力更强大了,两岸自然就会迈向统一。分久必合是历史的规律。

来源:香港中通社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